
李晨光,常用名“程光”,1941年9月5日生于陕西府谷。山西农业劳动大学绵山分校毕业,终生从事林业,历任山西省太岳山森林经营局办公室秘书、副主任,关帝山林局办公室主任、林学会秘书长、森林公园调研员,1998年考取“高级工程师”。
在职时曾先后借调林业厅、省国营林场管理局,执行编辑《山西国营林场概览》(30万字),并为省政府经济研究中心执笔完成《山西水资源和林草涵养水源研究》课题论文。
2001年退休,写作为业,笔名楚胥、林一夫,网名“山林野叟”。2003年编著《儒商常家》(33万字),2005年出版《石膏山生物世界》,2007年编著《晋商茶路》(16万字)和《晋商十大家族》(30万字),2008年主编《晋商堡寨》(15万字);2008年参编《山西林业志》(副主编),均已出版。2010年主编《榆次旅游志和晋商志》,2012年主编《太岳山志》(180万字);2015年主编《关帝山林区志》(140万字);2019年出版《草木小品》和《鸟兽杂谈》,2020年编撰《文水生态文化系列(含“文水寺庙”“文水古树”“文水山花”“文水鸟兽”)》。2021至今主编《白马仙洞系列丛书(“景观大全”“生物世界”“神话故事”“民俗信仰”)》,《关帝山区的生态文化系列(含“峰峦景观”“沟谷温地”“寺庙古迹”“历史人物”“抗战烽火”等十册)》,主编《方山梅洞沟景区》(10万字)和《薛公岭景区概览》(8万字)。
2023.9.15
《妄侃唐诗》之八十九
蜡烛成灰涙始干
如果说杜牧是李白的回光返照,那么李商隐真的像是杜甫再生了,虽然他俩都比不上诗仙和诗圣的“光焰万丈”,但毕竟闪烁了盛唐诗坛的余辉。
李商隐,字义山,生于唐宪宗元和八年(813),与杜甫相差101岁。他与杜牧合称“小李杜”,其实杜牧比他年长。他的原籍是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人,后随祖辈移居荥阳(今河南省郑州市)。李商隐命苦,幼年丧父,随母还乡过着清贫的生活,“五岁诵经书,七岁弄笔砚”,少年时曾为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16岁时,写得一手秀丽的工楷与一手好文章。大和三年(829)移家洛阳,结识白居易、令狐楚等名士。令狐楚欣赏他的文才,亲自授学,并给予资助,后又聘其入幕府为吏,曾先后随往郓州(今山东菏泽市)、太原等地。唐文宗开成二年(837),李商隐24岁考中进士,及第后再入令狐楚幕府。翌年,令狐楚死后,进入王茂元幕府,不久娶王女为妻。从此,他陷入了“牛李党争”漩涡,被令狐家族所在的“牛党”视为“背恩”。会昌二年(842)应吏部考试后,被授秘书省正字(校勘典籍的文职),此后长期担任低级官员,甚至闲居,前途迷茫,不仅不得志,还受到官场两派人物的蔑视。
李商隐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诗歌流传下来的约600首,他的诗构思缜密,多用含蓄象征的手法,精工富丽的辞采,婉转和谐的韵调,曲折细微地去表现深厚的情感。他的诗各体俱有佳作,七言律诗的造诣更是上追杜甫而独步晚唐。
作品中借周穆王讽刺唐代皇帝们求仙,如:
《瑶池》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李商隐以无题为名的爱情诗,最为人所传诵,但他的无题诗具有“朦胧”的特点,旨意隐秘。
《无题》诗是李商隐独具一格的创造,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意境美好而精微,情思宛转,辞藻炫丽,声调和美且能疏密相间,读来令人回肠荡气。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的诗歌能在晚唐独树一帜,在于他心灵善感,一往情深,用很多作品来表现晚唐士人伤感哀苦的情绪,以及他对爱情的执着,开创了诗歌的新风格、新境界。他的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与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他是继杜甫之后,唐代七律发展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
上世纪80年代的播出港台电视剧《昨夜星辰》,那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情波折可能记不准确、说不清楚了,但那首插曲依然在耳边回响:“昨夜的、昨夜的星辰已坠落,消失在遥远的银河。想记起偏又已忘记,那份爱换来的是寂寞......”
(2024.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