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湖边•黄花涝(江纬体)
文/ 崔怀强(湖北)

水落春天,依河傍水,古镇石阳晴朗。
渍涝黄花,望溪洪流淌。
汉孝陂、三地毗邻,东西湖握,背靠丰山河港。
连足盘龙,顶机场界上。

一片汪洋,倒影炊烟荡。
听拱手号子,遥明灯帆旷。
商贾皆临,悦渔民倾唱。
慕红条石路鱼销广。
石坡境、盛世兴农皆向往。
傲立村乡,奋蹄迎风浪。

黄花涝位于武汉市黄陂区盘龙城开发区。据《黄陂通史》记载,黄花涝春天水落,武汉府河湿地黄花遍地,夏季水涨,河湖相连,汪洋一片,遍地黄花遭渍涝,因此名为“黄花涝”。黄花涝村与东西湖区隔府河相望,三面环水。黄花涝的历史可追溯到2300年前,原是石阳县城所在地,也是三国时期魏国江夏郡治所。时过境迁,这个曾经盛极一时的石阳县城在战火中消失了,只留下一排壮观的石坡迎接着府河之水几千年的拍打。远近闻名的“小汉口”经600多年的变迁,黄花涝呈现出一派富庶、繁华的景象:“日有千人拱手(纤夫),夜有万盏明灯(帆船)”,物阜民乐,商贾云集,已成为武汉近郊不可多得的水上重镇,被誉为远近闻名的“小汉口”。黄花涝简史记载了“春赏黄花遍地香,夏观龙舟水中扬,谁说秋凉无石景,雄狮傲雪立学堂”的四大景观。这些不知倾倒了多少文人墨客。“铮铮铁佛寺,朗朗亚园门,巍巍石头坡,悠悠古树情”,古镇三面环水,涝家湖与任凯湖盘缠两侧,府河水从古镇门前流淌。历史上的黄花涝古镇,府河里百舸争流,打鱼船、商船在渡口一字摆开密密匝匝,每年鱼汛期,抬鱼的人走成一队,高喊着号子,顺着红条石路把成千上万斤的鱼运进渔行,再销往周边乡镇和汉口城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