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校园霸凌说“不”
作者:饶晓辉(江西)
众所周知,校园是供孩子们读书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地方,它是求知者的乐园,是探索者的天地。在这里,应该充满了快乐的欢声笑语,以及成功的喜悦。但是近年来,屡见不鲜的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打破了宁静校园的一方净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无尽的痛楚。

面对校园欺凌,我们该做些什么呢?首先,做为学校应该成为首当其中的第一责任方,除了要加强安全意识,加大反对暴力的宣传力度,让欺凌远离校园,防患于未然,共建和谐校园,使每一个同学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还我们学校一片净土。其次,做为学生要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遇到事情及时汇报家长和老师,尽量不要一个人外出,身上也不要带太多的钱物以及贵重的物品,遇到突发事件,要灵活变通,寻找机会报警。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对他人实施救助,要有见义勇为、见义智为、见义巧为的意识。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正确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与同学友好相处,我们应该友善豁达,体谅别人,不应为一丁点儿小事僵持不下,斤斤计较,甚至恶语相向拳打脚踢,做出降低素质的事情。再次要加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要学法、懂法、守法。既要以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也要以法律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积淀和雅文化,让校园充满爱。与此同时,作为学校,我们更应该在做好防暴力防欺凌的同时,把我们的校风校训作为生活准则,严格要求自己。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防止欺凌,从我做起,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只有让我们大家一起行动起来,我们要坚决地对“校园欺凌”说不!同学们之间要友好地相处,互相体谅,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用我们的理智、我们的爱心去化解矛盾,处理矛盾,预防校园欺凌,共创和谐校园,让我们的学校成为更加和谐和积极向上的大家庭。

邯郸肥乡中学三名初中生霸凌并残忍杀害同学的案件,可谓是血淋淋的教训。它已然成为了一场无法掩盖的风暴,其严重性可以说是超越了以往任何的校园事件。由此可见,教育不单单是指学科教育,还要规范在校学生的日常言行举止,使其形成正值的三观。学校、家长应密切关注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要善于发现并及时处理好出现在孩子身上的问题。否则的话,等到事态上升恶化后,就追悔莫及了。

作者简介:饶晓辉,笔名:筱野,网名:竹林听雨,江西抚州东乡区人。1981年10月至1985年10月在福建厦门某部服役。1982年开始文学写作,先后在《解放军报》、福州军区《前线报》以及厦门、泉州等新闻媒介发表稿件。1992年南下广东汕头,就职于一家工艺进出口公司,任公司中层管理。期间,在《羊城晚报》、《汕头日报》、《特区晚报》等发表各类稿件千余篇,并被南方报业集团《汕头特区晚报》聘为特约记者。都市头条采菊东篱文学社执行副社长、特约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