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天铸老师题字)
图片由兰光武老师提供
主编:姚京平

情怀长留天地间
文/兰光武
诵/李华敏
周总理没有儿女,没有子孙,他和邓颖超像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关爱过不少烈士的子女。他们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奋斗一生,周总理于1976年1月8日逝世,联合国破天荒地决定为周恩来的去世下半旗一周。对此,有的成员国代表以“此事没有先例”为由表示反对。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说:“这是我决定的。原因有二:一是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可是她的总理周恩来却没有一分存款!二是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可是她的总理周恩来却没有一个孩子。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如能做到其中一条,在他逝世之日,总部将照样为他下半旗。”各个国家代表无言以对。

1月11日周总理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医院结束后灵车开往八宝山,长安街上百万民众缠黑纱,带白花在寒风中含着眼泪为他送上最后一程。那年的清明节前后,有两百多万人自发的来到天安门广场,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献上花圈花篮和吟诗作赋发表演讲怀念周总理,使那里成为花山诗海,“一夜春风来,万朵白花开。欲知人民心,且看英雄碑。”风雨过后留下华国锋题写书名的《天安门诗抄》。

人民总理人民爱,人民总理爱人民。
1958年7月17日,郑州黄河铁路大桥被洪水冲断。此后,周总理两次亲临大桥抢修工地,在雨中发表讲话,谢绝有人给他打伞,亲切慰问职工战士,组织抢修施工。
1966年3月8日凌晨5时29分,河北省邢台地区隆尧县一带发生了6.8级强烈地震。周总理赶到邢台组织抢险,慰问群众。周总理来到位于在震中位置、受灾最为严重的白家寨村,这一带到处是断壁残垣,地面震开的裂缝不时喷沙冒水,废墟上的人都在哭泣。看到这一切,周总理也潸然落泪。

1973年6月9日,周总理回到延安,说是“又回到家里来啦!”他看望了延安时期的劳模杨步浩。中午吃饭的时候,周总理情意深长地对延安的领导同志说:“延安人民哺育了我们,使我们取得了全国革命的胜利,但是延安的农业还很落后,我们对不起延安人民。”说完这话,他又向延安的领导同志提出了一个问题:“延安能不能三年变面貌、五年粮食翻一番?”时任地委书记的许效民和其他同志异口同声地说:“行!”听到延安领导同志的这个保证后,周总理动情地说:“好!我就要你们这句话!”他马上叫服务员拿来茅台酒,给在座的延安领导同志每人斟了一杯。周总理语重心长的又讲:“为延安三年变面貌、五年粮食翻一番干杯!”他还承诺:“你们五年粮食翻了番,我一定再来延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现在老百性还苦啊,我们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周总理后来患病再也没有回过延安,把一往深情留在了黄土高原。周总理生前说过,死了遗体解剖后火化,不留骨灰。他说“人死后为什么一定要保留骨灰呢?把它撒到地里可以做肥料,撒在水里可以做饲料喂鱼。这样一来人死后不仅不浪费一寸土地资源,遗体还可以作一点贡献。”于是,他和邓颖超相互保证,死后把骨灰撒掉。
周总理在弥留之际会见的最后一个人是罗青长,他一进病房,总理就急切地询问台湾的近况以及台湾老朋友的情况,嘱咐罗青长不要忘记那些对人民做过有益事情的人。周总理数度昏迷,醒来的最后一句话是讲给医护人员的“我这里没有什么事了,你们还是去照顾别的生病的同志,那里更需要你们。”人民的好总理啊!你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在念着台湾,还在想着他人。

周总理逝世后,身边的工作人员到八宝山选购骨灰盒。曾经有人提议用大理石、楠木、进口红木等多种方案,但都被邓颖超否决了。她说:“恩来生前一直要求自己的生活水平不要高于人民群众,我们不能违背他的遗愿,他的骨灰盒选择一个普通的就行了。”于是,工作人员便选择了一个普普通通的骨灰盒。邓颖超说:“装一下骨灰,没必要那么讲究。”并再三叮嘱身边的人“恩来用完后,把骨灰盒留着,等我死后,也用这个骨灰盒。不再买新的,不要浪费国家的钱。”
周总理的骨灰盒珍藏在西花厅,邓颖超不时拿出来擦拭抚摸,表达小超对恩来的怀念之情。邓颖超说过“一个人的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谁也避免不了,逃不掉的。”1992年7月11日,曾任过全国政协主席的邓颖超在平静中停止了呼吸。遵照她的遗愿,遗体解剖后火化,把骨灰放在装过周总理骨灰的骨灰盒里。
现在这个骨灰盒还留着,成为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的国家一级文物。周总理和邓颖超是夫妻,是同志,是战友,他们一同在南开学习,他们一同走在长征路上,他们一同在重庆的红岩村和曾家岩奔走呼号,他们一同住在延安的窑洞,他们一同生活在中南海的西花厅,他们的骨灰先后放在同一个骨灰盒里,他们的夫妻情比大海还要深,他们的同志情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她们的战友情比长江黄河还要长。

天若有情天亦老。周总理和邓颖超的骨灰随着天地间的清风都撒在了江河湖海,都撒在了的田野大地,他们那高尚的情怀和对人民的爱永远撒在了我们的心中。
2024年3月18日
作家简介:兰光武,当过知青下过乡,当过铁路养路工。
朗诵家简介:李华敏,笔名淡淡的茶香。现任《世界诗人》《诗意传情诗社》《茶韵文学诗社》《海岸诗歌金牌主播》《采菊文苑》《全球诗歌辽社文化网络传媒》多家平台主播。有作品在微刊平台出刊。市级区级朗诵大赛多次获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