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祝富:汝阳地方八景之家国情感
梦在远方
“凤山朝阳”拜炎黄
“汝水拖蓝”渊流长
“云梦仙境”鬼谷里
“桃园盛迹”人文香
“龙崖夜雨”说幽怨
“岘山叠翠”挺脊梁
“瑞云屏障”藏锦绣
“紫罗石潭”映月光
潭边何人初见月?
明朝韦坚辟城隍
首任教谕名祝富
地方县志留文章

祝富,字尧臣
生卒年月不祥
安徽六安市舒城,是他的祖籍故乡
明成化十三年
(1477年)丁酉科举人,
成化十四年(1478年)
戊戌科会试,乙榜第一,
1479年来到了我们河南伊阳(汝阳)
历任伊阳(汝阳)教谕
相当于今天的教育局局长
和伊阳(汝阳)首任县令韦坚
共事至少三年(1479一1482年)
后调任汝州伊王府任长史
嘉议大夫,宦海沉浮,匆匆忙忙
从此云山苍苍,江水泱泱
先生《地方志八景》
发轫肇始,启开滥觞
教化之风,山高水长
其实,中华《地方志八景》
这样的“风物审美景观”
早在北宋时期
九州各地便己通用
形成习惯,界定成框
汝阳地僻,史料虽早,零散断档
自韦坚,祝富之后
才郁郁成文,呈赫赫华章
与中华“天地人文精神”相往来
将汝阳“民风地俗”,滋补营养

悠悠华夏,岁岁年年
最早记载“地方八景”的文字书籍
是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
度支员外郎宋迪
是一个“不预司务的六品寄禄官”
祖籍洛阳,出身于世家
游宦于湖南
曾与司马光为友
反对王安石朝堂专权
被人栽赃暗算
善画工,寄情山水于大自然
正是因为宋迪独特的经历和画技
才将“潇湘山水”之灵魂
用诗画的方式呈现于世人面前
《潇湘夜雨》 《远浦归帆》
《江天暮雪》 《山市晴岚》
《烟寺晚钟》 《平沙落雁》
《洞庭秋月》《渔村唱晚》
独幅成点,立体成面
画中有诗,诗中有怨
怨中有志,志通屈原
智者乐水,仁者爱山
上下求索,捭阖千年
大江东去,尽成洞庭湘水余波
黄河咆哮,都是屈原家国情感
东西南北中,众志成城
历万千颠簸,都能龙首高昂
上下左中右,泼墨成篇
经无量苦厄,总能凤凰涅槃

潇湘一词最早开始于秦汉
《山海经·中山径》
言洞庭湖:
“帝之二女娥皇女英居之
出入必以风雨自随,常游于江渊
晋张华《博物志•史补》云:
“舜崩,二妃啼
以涕挥竹,竹尽斑。”
今湖南有“斑竹”、“湘妃竹”之说
缠绵悱恻,缭绕哀怨
流放湖湘
是屈原一生中的最大的灾难
但对湖湘文化的原道发端
却是难得的因果机缘
湖南人民有幸接纳了屈原
这位伟大的诗人
在湖南流放期间
屈原创作了《离骚》《九歌》
《渔父》《怀沙》
等不朽的楚辞诗篇。
充分展示出他对美好社会追求
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为解救祖国的危难和人民的疾苦,他表示“苟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憾”。
作者幻想渡过沅水
潇水,湘水
到九嶷山去向舜帝陈诉
以求得到教诲和指点
离开舜帝后
诗人又驾起玉龙,坐上彩凤
乘着清风,直上九天
当抵达一座神山时已是黄昏了
天色黑暗
他不禁又感叹: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九歌中他用清新的歌辞
铿锵的音调
把自然之神祗融入楚国的秀丽山川
其中湘君、湘夫人
这一对湘水配偶神彼此热恋相爱
而终相会无缘
“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这样的写实手法
堪称传神字句,文化经典

公元前278年
秦国军队攻下郢都
百姓流离失所
楚军四散溃逃四散
屈原来到湘水之滨的长沙
准备把这里
作为自己生命的归宿之地
他选择楚地长沙以死殉国
并不是偶然
在楚国的发展历史上
长沙是楚国祖先生息过的地方
是楚王族建国兴邦的生发之点
屈原在长沙留下了
他的绝笔之辞《怀沙》
“怀沙”就是怀念长沙
怀念故国家园
屈原在这篇作品中
倾诉了肺腑之言,
表现了诗人光明磊落的胸襟
虽然蒙受冤屈
但仍然克制自己的忠肝义胆
“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
死有何俱,生有何欢?
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
见贤思齐,以死明志,践行誓言
公元前278年夏历五月初五
屈原自沉于长沙东北的汩罗江边
他用62岁的生命
给炎黄子孙“生命能量”
之“文化张力”无限

汉代刘勰从文字角度推崇为:
“气往烁古,难与并能
辞来切今,惊采绝艳,
唐代李白从诗赋角度赞道:
屈平词赋悬日月
楚王台榭空丘山
北宋宋迪从绘画角度
共振着他的潇湘幽怨,家国情感
屈原之所以能成为
可与日月争辉的伟人
在于他百折不挠的“求索精神”
在于他哀民生多艰的“人性温暖”
在于他洁身自好的“君子气节”
在于他抱石沉江的“悲壮果敢”
他不仅为湖湘文化打上了底色
更借宋迪“潇湘八景”图的定格复制
给中国地方志文化
撑起了筋骨,注入了文胆
是宋迪用画笔传递了潇湘文化
是潇湘文化让宋迪的“地方八景”
放之四海而皆准,堪称亘古典范
是祝富用诗文镌刻了汝阳山水
是汝阳山水让安徽舒城人祝富
成为汝阳人审美景物
绕不开的“标高尺杆”
说不尽的家国情思,乡愁观念
地老天荒,海枯石烂
地老天荒,海枯石烂

还是伟大领袖毛泽东
站的高,看得远
1962年
伟人用一首《屈原》七绝
护佑中华披荆斩棘,一路平安
五州震荡风雷击
星星之火可燎原:
六亿神州尽舜尧
水能载舟也翻船
得人心者得天下
资治通鉴万万年
中华民族大复兴
端午龙舟震海澜
一县一国一中华
甘用热血荐轩辕
你听:
“屈子当年赋楚骚
手中握有杀人刀
艾萧太盛椒兰少
一跃冲向万里涛”

汝阳古八景祝富歌曰:
1,《凤山朝阳》隐《山市晴岚》
何年丹凤从天来
翩然两翼双飞开
山头千载不飞去
山前云锁玉书台
朝阳一出鸣南冈
九苞五采生辉光
地灵钟秀信不偶
奎星照映发天章。
2,《汝水拖蓝》隐《远浦归帆》
汝河环绕伊城流
天光云影共沉浮
风摇不定碧簟色
翠拖万顷玻璃秋。
源头遥发天息山
古今不断声潺湲
我来无事发长啸
沦漪(坐弄春苔斑
3,《龙崖夜雨》隐《潇湘夜雨》
苍崖壁立如削屏
下有神物潜其灵
忽然夜半雷声作
甲鳞洗出江湖腥
潭云覆水多变态
寒屑飞声响灵濑
西成东作不苦民
岁岁田畴资灌溉
4,岘山叠翠隐《江天暮雪》
岘山遥耸嵯峨形
插空千尺峰峰青。
黛色四时浑不改
更宜晚翠列如屏。
初分太极辟洪濛
此山已突微茫中
揽衣直上最高位
彷佛驾鹤来天风
5,《紫罗石潭》隐《洞庭秋月》
何年罗卒屯此间
紫巾声动赛雄关
于今罗卒去已久
山名千载遗人寰
山下有潭百尺深
倚崖怪石苍波临
有时不测奋雷雨
居人骇听蛟龙吟
6,《云梦仙境》隐《渔村夕照》
城之东南云梦山
山腰有洞门不关
云深路杳莫知处
世传仙子栖其间
松花不老瑶草鲜
石床丹灶空年年
信知仙居真有境
入门幻出壶中天
7,《瑞云屏障》隐《烟寺晚钟》
奇峰拔出撑晴空
瑞云缭绕来天风。
絪缊浓淡绚朝彩
翠屏点作金芙蓉。
我当乘风醉眼醒
坐中忽忆钟山灵
归来呼笔写图玩
眼前顿觉无丹青
8,《桃园胜迹》隐《平沙落雁》
桃源宫在伊之南
荒凉半亩修真庵
种桃道士去已久
春风空落花髿鬖
我来停车访遗迹
鹤飞灶令无消息
朗吟大笑出门去
一溪流水春山碧
2024年3月20号于印心书屋

作者简介

梦在远方: 中学教师,崇尚简约,追慕陶行知的平民教育理念,高山仰之(止),景行行之(止),虽不能至,心向往至。
主播简介

凤凰之歌,中共党员,1945年1月8日出生,2000年公务员退休,教育工作者,北京市人,热爱唱歌、朗诵,愿用优美的声音歌颂伟大的党和人民,直到永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