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位于湘西南的一颗亮眼明珠,风景优美,人杰地灵,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诞生了魏源、蔡锷、谭人凤、魏光焘等一大批历史风云人物。
邵阳母亲河邵水从市区汇入资江,邵水河在邵阳市区建有五座大桥飞架东西,邵阳人纯朴善良、热情好客、敢打拼,讲义气、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坚韧不拔、敢为人先的宝古佬精神,为世人所称道。邵水河,是邵阳市的母亲河,也是资江最大的一条支流。她恰似一条玉带,从邵东逶迤飘流邵阳市区,最终汇入资江。邵水河沿途风光秀美,百草繁盛。她孕育了勤劳善良的邵阳人民,并形成了邵阳人热情好客、民风强悍、讲义气、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坚韧不拔、敢为人先的鲜明性格。邵水河发源于邵东,邵水在邵东曹家坝以上叫桐江,主源桐江和第二大支河槎江在邵东市老县城交汇。桐江是邵水的主源,源于邵东市双凤乡回龙峰西北麓南冲,经周官桥、两市塘、牛马司、云水铺乡,从邵阳市区沿江桥从右岸汇入资江。槎江,为邵水第二大支河,发源于邵阳县郦家坪镇北部,经杉木桥、邵东市黄家坝水库、仙槎桥镇,于肖家村从左岸汇入邵水。以上二条支流,因为长年水量充沛,给原本长期干旱缺水的位于衡邵之廊上的邵东市带来一片勃勃生机,两岸风光无限,水稻千顷。邵水在流经到邵阳市区时代公园时,形成一个回水湾,现两岸用石头垒建,形成一个独特的自然景观。邵水河流经邵阳学院时,建有拦河坝,修建有发电站,既充分利用水利发电,拦河坝又形成一道独特景观。邵水经拦河筑坝后,水量陡升,经泄洪孔流出,恰似一条条巨大瀑布,顿时水河湍急,倾汇而下,翻起阵阵浪花,一片花白。好不美丽,好不壮观。人可穿梭其上,置身邵水之上,零距离感受邵水之亲,何其心欢也。邵水从佘湖桥地段流入邵阳市区,两岸高楼林立,建筑鳞次栉比。人来人往,车流不息,好一幅繁华景象。进入二十一世纪,政府更关注河流治理,两岸筑起防洪大堤,干净整齐,更有精心绿化,绿树成荫,花草密布。四时花开,花香入鼻,小鸟欢叫,加上河风吹拂,漫步其间,令人神清气爽。或晴日,两岸杨柳依依,微风吹拂,邵水两岸垂钓者众多。钓鱼者需要耐心等待,惊喜就在不经意间出现。姜子牙在渭水钓的是王侯将相,柳宗元在寒江钓的是绝妙境界,而邵阳人在邵水钓的是一种惬意生活,是用自己的心去河边钓一份舒适快乐。自白公垒城,古城宝庆,今之邵阳已有二千五百年悠久历史。如今焕发勃勃生机;邵水两岸,高楼鳞次栉比已然商业重心,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从邵阳市桃花坪体育新城往市区浏览邵水河,河上一座座大桥飞架,雄伟壮观,气势恢弘。依次建有桃花桥、佘湖桥、步月桥、邵水桥、青龙桥、沿江桥6座大桥。既便利了交通,由于河水倒映,又形成了河上河下有桥的醉人美景。桃花桥地处大祥区茅坪村与双清区金家塘跨邵水段,它东承白马大道,西接湖口井路,项目包括桃花主桥和引桥。桥梁全长238.88米,桥面宽38米,设计为双向8车道,包括6条机动车道和2条非机动车道,双向人行道各宽3.75米。桃花桥的建成通车将为加快邵阳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推动中心城区东连、西扩、北融、南延,打造省域副中心助力;对完善城区“七横十纵”路网架构,加快区域联动发展,促进桃花新城区和佘湖山生态城区商贸往来,起到积极作用。佘湖桥,2006年7月1日建成通车,桥长179米,桥面宽33米,是邵阳市第一座采用悬臂挂篮施工的现代型桥梁。佘湖桥横跨邵水,连接着佘湖新城与火车站站前开发区,方便了邵水东西两岸居民出行,缓解了主城区宝庆路的交通压力,是城市建设“南环北展、东拓西连”战略布局上的重要交通节点。桥头立着两尊石狮,凝望着川流不息的城市繁华,东西向的车辆通行时均可见桥头悬挂的佘湖桥字样,粗壮的红色悬臂擎起了桥梁,悬挂花箱、铝合金种植框架种满了各色时令花卉和绿植,立体绿化的形式让交通主干线上的佘湖桥变身为城市丽景。桥头的时代公园完工于2012年,是邵阳比较年轻的一座公园,但这里却让邵阳人民有种莫名的熟悉感,穿园而过的邵水东路旁立着上世纪80年代在人民广场矗立的一男两女三座雕像“金梭银梭”,三座雕像跨越了新世纪,走进了新时代,见证了邵阳这座城市的日新月异,拔节生长。佘湖桥上,建有石狮宝座,宝座上刻有佘湖桥记:现抄录如下,以飨读者:邵水有桥,始建于唐乾宁五年,先木后石,屡毁屡建。即今青龙桥也。千年之后,乃有邵水,沿江之构。自二桥之后,迄今有三十余年矣。二00三年九月,市委市政府决定修建佘湖山生态新城,并跨越邵水,修建邵阳大道,以为邵阳之外环线,新城之交通枢纽。于是邵水之上,再有新桥。新桥于二00四年八月二十八日奠基,二00六年六月二十八日告竣。历时一年又十月,耗资三千万元,以其地处佘湖山麓,连接佘湖新城,命名其曰佘湖桥。桥长百七十几米,宽三十三米。二墩三拱,新颖壮观。桥东之狮子山,如虎踞龙盘,为新桥之护卫;桥西之凤凰山,似彩凤飞翔,因巨构而流连。宏杰雄丽,美仑美奂。远吞山光,揽东山之白云;近托江渚,挽邵水之流碧。桥面宽阔,牵车水与马龙;灯饰精美,有流光之溢彩。桥之上,立四塔柱,挽二悬索。简约洗练,似洛神之出水;神韵天然,如西子之淡妆。既具现代之气息,又藏历史之底蕴。至若天和气朗,或成长烟一空;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则其美愈不可收矣。余观是桥,既多交通之实用,又具审美之功能。利被当代,惠泽后人。于邵阳之振兴昌盛,功莫大焉,当勒之以金石,流播史册,故乐为之作记。作记者傅治同也。邵阳市佘湖山生态新城建设指挥部立
公元二00六年六月二十八日
接下来所见邵水上第三座桥便是步月桥,这是一座步行桥,是附近人们散步通行桥。这里是邵阳城区沿江健身、休闲好去处。每天在此散步、跑步、休闲的市民和游客不计其数。可谓市民最喜爱的公共空间,就是步月桥、青龙桥与邵水西路、邵水东路沿江风光带连接,形成生活休闲、运动锻炼环线。其桥构思新颖,造型独特,线条流畅,形状美观,形似一弯新月,状如一道彩虹。桥长136米,桥面宽8米,拱跨85米,是单跨钢筋混泥土连续箱梁结构桥,是目前邵水河流域邵阳城区几座桥当中设计新颖、结构独特的一座桥。 再往前走便是邵水桥了,她连接宝庆大道,南接邵阳市委,北通邵阳市步步高超市大楼,最后通向邵阳老火车站。邵水桥全长125米,1965年始建,当时桥两头分别建有楼梯,学生从邵水桥楼梯分别可通行到邵阳市六中,一中和二中,极大方便邵水两岸的师生交流。上世纪90年代重建,其时作者在邵阳市一国企上班,常散步到此,新桥建成后,桥面宽阔,双向四车道,中间是绿化带,摆满各种花卉,待到花开时节,花团锦簇。夜幕降临,灯光亮起,邵水桥上是流光溢彩,灯火通明。邵水河上第五座桥便是大名鼎鼎的青龙桥,旧时俗称东关桥(邵阳方言称冬瓜桥)。青龙桥跨邵阳市邵水两岸。唐朝已建木桥,宋理宗时正式建成石墩桥。南宋宝庆初郡守宋仲锡为纪念遥领邵州防御使的赵昀嗣位为理宗皇帝,命名"跃龙桥"。宋朝灭亡之后,此改名为"青龙桥"。明洪武三十年建为五墩木梁石桥。清乾隆间重修东关城楼,此桥位于东关下,亦称东关桥。邵阳方言"东关"与"冬瓜"发音相近,民间亦有"冬瓜桥"之说。新中国建立后的1962年10月,市政府投资扩修加固,改为石墩钢筋混凝土桥梁。、1967年,青龙桥更名为东风桥。1992年冬扩建,复名青龙桥,碑刻《青龙桥重修记》。新桥比旧桥宽了近一倍,真是"览斯桥也,瑰丽堂皇。水自南北,接三湘于洞庭;桥贯东西,迎四方之嘉宾"。如今,青龙桥地段已经成为我市中央商务区。八百余年来,青龙桥几度废弛,几度兴建。"龙桥形胜今为甚,车流人流奔小康"。夜幕降临时,青龙桥华灯初上,桥如虹而彩溢,城不夜而辉生。小时候经常听老人讲起邵阳市冬瓜桥上的民谣:帽子偏偏戴,婆娘来得快;恰滴么葛菜,恰滴腊麻怪。烟子烟,莫烟我,杀杂老鸡婆和嗯打平伙,嗯恰胸子和把子,我恰乖了炒辣子。至今回想起来,好不开心,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种冬瓜桥当时的繁华与知名度。邵水汇入资江的最后一座桥是沿江桥。因为此桥的位置紧挨着资江,所以取名沿江桥。沿江桥1971年1月动工,1971年5月1日建成通车,工期不到4个月,较之后来的“深圳速度”毫不逊色。沿江桥的建成,实现了当时的商业区和工业区的沟通联络。沿江桥为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桥长118.9米,桥面宽15米,桥面栏杆为汉白玉石,栏板上雕刻的赛龙舟和古城山水图案栩栩如生,彰显宝庆文化底蕴。桥上14盏古朴典雅的照明灯与临近的水府庙遥相呼应,无不彰显着代表这座城市历史的文化符号。立足沿江桥上,可见双江汇流,资江、邵水两岸鳞次栉比的高楼,矗立在桥头的水府庙,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这座城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蓬勃向上的生机活力。作者作为一个地道的邵阳人,邵阳人有着鲜明的性格特征。那就是热情好客、民风强悍、讲义气、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坚韧不拔、敢为人先。邵阳人民热情好客:邵阳是一座拥有2500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古称白公城、昭陵、昭阳、邵州、宝庆等多个称谓。位于湘西南丘陵地带,境内多山,崀山、南山、雪峰山、龙山、金龙山高耸林立,越城岭横亘南境。孕育了邵阳人民性格醇朴、热情好客的爽朗性格。有朋友来,好酒好菜招待。境内特产甚多:有武冈铜鹅、血酱鸭、武冈香干、坪上牛百叶、绥宁花猪、邵阳县油茶、邵东黄花、隆回生姜、洞口雪峰蜜桔、邵阳米粉、猪血丸子等,海内闻名。邵阳人民民风强悍: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从广西一路杀进湖南,锐不可挡,然久围邵阳却无法攻克,最后只能绕道离开。以至于后来流传有:铁打的宝庆,银做的益阳,纸糊的长沙的说法。又有:外地人怕湖南人,湖南人怕邵阳人的说法。解放前,宝古佬闯荡武汉,硬是凭着一身武艺、过人的胆识和精诚团结一致对外,硬生生在武汉打下了宝庆码头,一时风光无二。在历史上,更有邵阳城步、新宁境内多次爆发的苗民起义;南宋抗金名将杨再兴武艺超群;曾国藩湘军打败太平天国,多赖邵阳新宁籍将领和邵阳人李臣典的战场拼杀;抗日战争最后一仗雪峰战役就发生在邵阳市境内,揍得日本人哭爹喊娘。无不彰显邵阳人民风强悍、不怕死的性格与传统。邵阳人民特讲义气:邵阳人相比其它城市的人更讲义气些,尽管在老家时也窝里斗,但置身外地,只要一听口音,一说是邵阳人,则无比团结一致对外。邵阳本地人,你只要不坑他,他是很讲道理的。你对他好,他会投桃报李。你会发现,这社会还有这般讲义气的人。总之,邵阳人身上有种不怕事的气势,遇事冷静敢刚、顾家、懂大局、讲义气、讲道理。邵阳人民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网上都说湖南人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这一点在邵阳人身上体现得更是淋漓尽致。这里举例邵商。邵商历史悠久,始于唐宋,成于明清,兴于新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是湘商的一支劲旅。邵阳人将生意做到了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国有253个城市以邵东为街名。邵阳人做生意不仅限于国内,更是在全球四处开拓业务。越南、老挝、缅甸、泰国、印尼诸多东南亚国家和非洲,都留下了邵阳人经商的身影。邵阳人做生意,注重从小处着手,务实肯干。只要有一分钱赚,都会不遗余力地干。据统计:光邵阳市下辖的邵东市,全市120万人,就有40万人在外经商。仅老挝就有5万人。注塑打火机生产销售占全球市场70%,邵东生产的中小学书包占比全国市场的70%。邵阳人民坚韧不拔,邵阳人民敢为人先:100多年前的五月四日,由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由此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当时就有10多个邵阳人参加了这场声势浩大的爱国游行队伍。邵阳人匡互生、彭述之、夏明钢、陈锡等人不仅参加,而且成为了这场运动的组织者和运动领袖。匡互生还是第一个冲进赵家楼胡同曹汝霖住宅的人,他点火付炬,燃起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熊熊大火。显示了邵阳人敢为人先、敢于斗争、敢于牺牲、敢于担当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血性,可歌可泣,永载史册。邵阳人民民间习俗:在邵阳,有祁剧、邵阳花鼓戏、宝庆竹刻、滩头年画、三月三节、更有独特的婚姻嫁娶习俗。分订婚、婚礼、接新娘和回门四大环节。在接新娘环节,不乏恶搞笑死人了,就是亲朋将新郎脸上画丑打扮,再在身上吊一酒瓶,或挂一双女性鞋子。此时新郎要大声喊:今天我讨婆娘了。旁边亲朋或用竹枝、或用树枝往新郎身上抽打,问:今天讨婆娘开心吗?新郎回答开心,招来一顿抽打,“你讨婆娘当然是开心,但又不是我们讨婆娘”。新郎回答不开心,也不行,同样招来一顿抽打,“你是个二百五,哪有讨婆娘不开心的”,旁边人见之,无不开怀大笑。邵阳人民渴盼政治清明:改革开放这些年来,邵阳的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日新月异,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邵阳人民的素质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尽管党和政府严惩贪腐,但贪腐屡禁不绝,人们深恶痛之。市民恨贪官污吏,渴盼政治清明,更渴望有像陈行甲、马晓磊式的好干部出现,令邵阳政治生态革新鼎故。此处,借用好友律诗一首,表达邵阳人民希望清官上任,驱除贪腐吏治,打造邵阳清明政治的强烈愿望。邵阳人热情好客讲义气,你对他好,他可以把头砍下来给你坐。但如果你无故招惹他,他就会不要命地与你干。对待朋友如此,夫妻间吵架也是如此。邵阳女人特泼辣,打不赢也要骂赢的。一边跳起来,一边拍手高声叫骂道:“剁脑壳,天杀戈,冒得钱你冒讨我,我在娘屋时恰现戈。你偏偏要来勾引我。”斗转星移,沧海桑田,邵阳迎来了巨变。站在新的历史时期,邵阳早也结束了当年火车盲肠的历史。高铁四通八达,怀邵衡、呼南高铁南北对穿邵阳;沪昆高铁过境邵阳北,贵州兴义到厦门高铁过境武冈,重庆到广西南宁高铁过境洞口,形成了四通八达的高铁网络,极大地便利了邵阳人民的出行。极大地促进了邵阳地区的经济建设发展。更有目前方兴未艾如火如荼建设中的木塘水库工程,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投资最大单体水利工程,包括犬木塘水库和犬木塘灌区渠系(犬木塘渠道)。项目建成后,可提升衡邵干旱走廊中心区域水资源配置能力,对保障粮食安全、饮水安全、用水安全及河湖生态安全,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她的建成,将为邵阳的发展更插上腾飞的翅膀。张美春:笔名张百川、张剑锋、禾嘉读书郎等。男,1972年生,湖南省邵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坪上镇人,企业高管。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湘潭大学本科、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EMBA研究生。本人先后在《当代作家》、《作家文选》、《湘楚山地文学》、《湖南日报》、《湖南商报》、《三湘四水文学网》等各类纸媒和文学期刊上发表诗歌、赋文、通讯、散文作品数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