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晨光,常用名“程光”,1941年9月5日生于陕西府谷。山西农业劳动大学绵山分校毕业,终生从事林业,历任山西省太岳山森林经营局办公室秘书、副主任,关帝山林局办公室主任、林学会秘书长、森林公园调研员,1998年考取“高级工程师”。
在职时曾先后借调林业厅、省国营林场管理局,执行编辑《山西国营林场概览》(30万字),并为省政府经济研究中心执笔完成《山西水资源和林草涵养水源研究》课题论文。
2001年退休,写作为业,笔名楚胥、林一夫,网名“山林野叟”。2003年编著《儒商常家》(33万字),2005年出版《石膏山生物世界》,2007年编著《晋商茶路》(16万字)和《晋商十大家族》(30万字),2008年主编《晋商堡寨》(15万字);2008年参编《山西林业志》(副主编),均已出版。2010年主编《榆次旅游志和晋商志》,2012年主编《太岳山志》(180万字);2015年主编《关帝山林区志》(140万字);2019年出版《草木小品》和《鸟兽杂谈》,2020年编撰《文水生态文化系列(含“文水寺庙”“文水古树”“文水山花”“文水鸟兽”)》。2021至今主编《白马仙洞系列丛书(“景观大全”“生物世界”“神话故事”“民俗信仰”)》,《关帝山区的生态文化系列(含“峰峦景观”“沟谷温地”“寺庙古迹”“历史人物”“抗战烽火”等十册)》,主编《方山梅洞沟景区》(10万字)和《薛公岭景区概览》(8万字)。
2023.9.15
《妄侃唐诗》之八十八
白云生处有人家
唐文宗大和八年(834),杜牧在洛阳与张好好不期而遇,此时的张好好已经沦落为他乡之客,以当垆卖酒为生。杜牧感慨万分,写了一首五言长篇《张好好诗》。由于情绪饱满,不仅文笔清秀,而且书法更为飘逸,为杜牧赢得了书法家的美名。
武宗会昌二年(842),杜牧39岁任黄州刺史。黄州治所在今武汉市新洲区,当时是个地地道道的荒郡、废郡,是一处外放“逐臣”的地方,被京官视为“鄙陋州郡”。杜牧在黄州任上,无异于贬谪,但他“家似野人居”,为政清廉,“吏民怀服之”。他在黄州刺史任上三年,把黄州治理得井井有条。亲自改孔庙名为“文宣庙”,并在庙中设置学堂(时称庙学),教化士民。他在学堂讲学不辍,弟子自远方至数百人。
会昌四年(844),杜牧迁池州(今贵池)刺史,这年42岁。
宣宗大中二年(848),他再度回京任职。后来又外放湖州刺史,一年后,再回长安,任“中书舍人”。这段时期,杜牧重新整修了祖上的樊川别墅,并且闲暇之时经常在这里以文会友。
杜牧的写景抒情绝句,意境幽美,韵味隽永,于盛唐七绝之外,别开妙境。他善于捕捉自然景物中美的形象,用绝句体小诗加以描写,含蓄精炼,情景交融,在短短的四句中,写出一个完整而幽美的景象,宛如一幅图画,如《江南春绝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晚年长居樊川别舍,世称杜樊川,过上了休闲生活。
《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临死之时,心知大限将至,自撰墓志铭,写就之后,他闭门在家,搜罗生前文章,对火焚之,只留下十之二三。
唐宣宗大中六年(852)冬,杜牧病重逝世,年仅半百。
(2024.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