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晶先生的“尾巴”颂

汪彤翘着尾巴太傲,
夹着尾巴太累,
舒展尾巴最酷。
在中国文联一次文代会上,北京市文联党组委书记黎晶先生最精彩的发言是三句诗,引起满场的喝彩和掌声。
初见黎晶先生时,他正手握狼毫吟诗书写,作为北京市书协副主席的黎先生最初是一位诗人。而集作家、诗人、词作家、书画家于一身的他,更让我欣赏的是其作家的身份,他的作品多次在广播电台小说联播中播出,歌曲由佟铁鑫等歌唱家演唱,他的小说《信访局长》、诗集《荒原劲草》等等,都是一个时期中国文坛的劲作。
黎晶先生看我穿一身警服,并没有避开我,我也没有费丝毫唇舌作自我介绍,便与他很顺畅地沟通。甚至我们像对暗号一样,黎晶先生掏出他的警官证,给我看他作为“公安文联”警官的另一个身份,他还悄悄告诉我:他的女儿也是警官。
观赏一位言语里尽是优美诗歌的书法家挥毫,肃然起敬,突然想起“芳兰竟体、尺素风雅”八个字。
黎晶先生身高1.87米,他书法的落款常自称“五脑人”。他解释说,从生理解剖学来看,人类的大脑分为四个脑室,即左、右脑室和第三、第四脑室。而黎晶先生经多次医学检查,医学鉴定他拥有“可见第五脑室”。有第五脑室,出生时该是畸形儿,“五脑”既“无脑”,黎晶先生自问自答:什么人的幸福指数最高?却恰恰是那些很傻的人,是那些遇事不斤斤计较,处事不总算计的大智若愚之“无脑人”。这样“五脑”“无脑”的黎晶先生该是一个守望着幸福,拥有幸福指数最高的人吧。
人称黎晶先生是“用笔墨线条书写文学的人”,写书法,每写出书体与文意同韵同味的字,黎晶先生的“尾巴”最舒展,他嘴里轻轻发出一声“嗨”,这似是对自己的肯定和鼓励,又似在提醒旁边观看书写的人,与大家一起分享书写最精妙时的惬意。
黎晶先生曾提出“书法文学现象”,引发了书界的深思。他的书法艺术三段论,既写字、写意、写理的“书法学说”被他这样阐述:“书法艺术是文学的表现方式,是用线条的语言向人们讲述文学的故事。”黎晶先生一边书写,一边诠释他对书法的理解。他提倡中国的书法应是有中国文化韵味的书写。他打比方,一个三岁的孩子,如果不让其接触外界的事物,只教练习书法,也不教所写每一个字的意思,甚至就不认识所练习的每个字,可能几十年后,这个长大成人的孩子会练得一手好字,而那些字是机械的、死板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书法。
所谓书法,应该从其中能听到音乐、看到舞蹈,就像一篇好文章,不同心情的人能够从其中体会到不一样的情景和境界。而其中书写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把中国文字的“法度”运用在整篇书写当中。只有把中国文字每一个字所表达的意思深入理解、深刻领会,再把握好通篇文字的实质意义,然后进行书写,一篇书法才会被提升为有审美意义的书法作品。
这些是听了作为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兼职教授的黎晶老师,为大家诠释他所认为的书法时,我一个普通人舒展尾巴时,对书法的一些朴素的理解。
2011年遇见黎晶先生时,他刚刚退休,虽然那时已是耳顺之年,但他的精神和精力却似个“五脑”的超人。他曾是篮球队员、又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担当过音乐和朗诵的指导老师,他书写一会儿,便会即兴朗诵一首自己创作的诗歌,那首让书法家林岫先生也拍手称快的诗歌,我没有记住,但我却深深的记住了他在台湾文隆村,给一位村民的诗歌《阿婆》——黎晶写于2011年5月17日台湾嘉义那是一条梦幻般的飘带血脉浸染着飘带的色彩黑发黄脸的左手和右手又有谁还能把他们分开我沿着梦幻般的飘带飘落在海峡的那一岸阿里山下一个叫文隆的村落带我飘进了阿婆那心田的敞开我懂了,这里同样是家呀没有陌生,没有障碍同根的茂盛把我和阿婆紧紧地缠绕同族的文化让我和阿婆跪在燃香的庙台……吟诵这首诗歌时,黎晶老师端起一杯酒,他磁性豪迈的声调仿佛让大家顺着梦幻的红飘带,去到阿婆身边。他深情的吟诵,停留在人们心田最温暖的地方,播下种子,扎下根……黎晶老师书写一句“陇上尘封”送给我,细细品嚼,其中的味道又比我最初喜欢的“陇上文化情旅”更加深沉且褪了俗气,原本想给自己写游记的新书,起一个名字,索性就叫《陇上尘封》吧。为丝绸之路陇上地理、风物做些有实际意义的写作,一直是我坚持在做的事情。
舒展尾巴做人、做事,让自己的不为身边纷扰尘世的状态所束缚和压抑,做最洒脱的书写和生活,这是从黎晶先生身上学到的为人之道。见到黎晶老师很偶然,朋友县君与李君就像是桥梁,瞬间拉近了我与黎老师之间的距离。而县君和李君他们与舒展尾巴写书法、吟新诗的黎晶老师一样,也舒展着人生的丰翼,他们的理想、志趣和事业是一个舒展尾巴的人,最惬意、最舒适的生存状态。

都市头条编辑:张忠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