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新建是一个眷恋亲情的人。
由于新建父亲陈作忠家里穷,小时候又是孤儿,亲戚基本就不和新建父亲来往。当年父母成家时,新建父亲提着烟酒和点心,专门到汤峪川的张坡去请老外家,不料人家根本就不让他进门。新建父亲只好把礼放在窗台上,哭着回家了。结婚那天,老外家没有来。新建父亲非常难过。从此和老外家就断了来往,来往的都是新建母亲的娘家和其他亲戚。由于这个原因,新建父母对于亲情特别看重,这种传统无形中深深地影响了新建。
新建上高中时,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那时农村生活还比较艰苦。在学校吃饭,要给食堂交粮。每次交完粮后,买的饭票使用时都要周密计划,否则,就有饿肚子的可能。学校每天食谱如下:早饭包谷粥、包谷面糊糊、蒸馍、萝卜白菜,午饭是汤面馒头,晚饭是稀饭、馒头、咸菜。平时就没有一丁点油腥味,更不要说吃肉了。每天不到下课吃饭时间,肚子就开始咕咕直叫。大家都盼望着铃声、盼望着下课、盼望着吃饭。最后一节下课铃声才响,大家就拿着碗筷,争相恐后的跑到学校食堂去打饭。
一天中午,正在上课,新建姨来找新建。“姨,你咋来了?”“新建,今天姨蒸了红豆米饭,你姨夫从三原让人捎回来了猪肉,我又做了红烧肉。你现在正在长身体,姨怕你在学校里吃不饱,给你送饭来了。”听到这里,新建眼泪刷地一下流了出来,连忙从姨手里接过米饭。米饭是用一个大搪瓷缸子装的,米饭上边是白菜和红烧肉。搪瓷缸子用手帕包着,姨就是端着这个缸子,从长安跨过库峪河,送到史家寨中学的!从姨手中接过米饭的一霎间,新建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姨走了,看着她远去的背影,新建的心里激动的难以形容。
直到三十多年后,新建回味起当时放学后,吃姨送来的米饭的情景,尚有滿舌余香之感。每见到姨时,新建总是念念不忘姨当年送大米饭的事情。姨却淡淡一笑,“我就给你送了一次饭,你就记了一辈子。”
新建不仅对母亲的亲戚充满了感情,对自己的父母、家人和乡亲也充满了感情。
1980年8月13日,进城接替父亲工作的头天晚上,新建躺在农村老家的土炕上,辗转反侧,难以成眠。这是新建以农民的身份在老家度过的最后一晚。新建想,明天早上天一亮,一觉醒来,自己的身份就不一样了,就要要离开生养自己的母亲,离开哺育自己成长的皇甫川,离开和自己朝夕相处的姐姐和弟弟,离开和自己一起长大的发小,离开一天天看着自己长大的父老乡亲。想到这些,新建心里空荡荡的,总感觉自己失去了什么。望着黑乎乎的房顶,从小到大,一件件往事,像一幕幕电影一样浮现在眼前。老家真是太美了,老家的人真是太亲了,真有点恋恋不舍。可是转眼一想,自己明天将要走向新的陌生的城市生活,开始新的人生旅程,成为一名村人羡慕的工人,不免有点激动。对老家的留恋,对黄土地的眷恋,对城市的向往,对新生活的渴望,交织在一起。新建一会眼睛睁开,一会又迷迷糊糊,时睡时醒,反反复复好多次,一直到天明……
新建在浴池上班后,父亲还被单位留用了三个月。后来,父亲离开了浴池,回了老家。头天晚上,父子进行了一次深谈。父亲说:“新建,你到西安工作三个月了,爸一直陪伴在你的身旁,你有困难,爸可以帮助你解决。从明天起,爸就要正式退休回老家,回八里原,回皇甫川,在城市里就剩你一个人了。在西安这个大地方,你人生地不熟,爸只是一个普通的工人,也没有什么人脉留给你。你只有靠你自己,一是要勤奋工作,二是要发奋学习。不要学城里娃骄儿郎当,要靠自己的真本事,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当一名和别人不一样的浴池职工,在西安市就有你的立足之地!记住,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学习是你通向成功的唯一通道。不要认为自己进城了,当了工人了,就了不起了,这才是人生的第一步,以后的路还长着呢,学习才是你真正的靠山!”新建送走父亲,回到单位,连宿舍都没顾得上回,就直接去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在大池子里给顾客搓背。新建父亲单位留用的这一段时间,一直陪伴在新建身边,新建心里非常踏实。父亲一走,新建突然感到心里空荡荡的,干活心里也不是滋味,“从今天起,人生道路要凭自己一步步的走,事业也要凭自己一步一步的打拼,农村娃在城市没有背景和社会关系,要想在西安站稳脚跟,只有华山一条路——勤奋!”晚上十点多钟快下班时,新建帮师傅做了后续工作后,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自己的宿舍,一个人躺在床上想了很多很多,许久不能入睡,此时才真正感到有父亲在身边,是多么的幸福。
岳父母对新建很好。当年举行订婚,即当地人叫做“封礼”的仪式时,说到订婚的礼钱,新建岳父说:“只要两个娃今后的日子好,我们就不要彩礼钱了!”这是一位非常明白事理的人。寥寥数语,温暖人心。新建父母觉得新建岳父母把女儿养大不易,按照当地的风俗,最终付了礼金。但岳父母的这些恩德,新建永远记在了心里。以后每次回老家,都会带着孝分去看望,就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
结婚的头天晚上,新建还闹了一个笑话。按照皇甫川的风俗,新建结婚前晚要吃母亲包的饺子。这叫“离娘饭”,表示儿子已经成家立业,今后的饭由新媳妇来做,母亲不承担主要责任了。凌晨三点多,母亲把饺子端到新房,转身离去。看着眼前这碗充满母子深情的饺子,新建怎么也吃不下去,“哇”的一声,嚎啕大哭起来,把屋里喝酒的朋友都吓了一大跳。母亲听见哭声,赶紧跑过来,抱住儿子问:“新建,我娃咋了?你咋不吃饺子,哭起来了?”新建的哭声更大了,断断续续呜咽着说:“我明天就要结婚了,吃了这碗饺子后,害怕以后你就不管我了!”听到这里新建母亲噗嗤一下笑了,“好我娃呢,你说啥瓜话呢?你就是长到一百岁也是妈的娃,妈咋能不管你呢!你就是成家了,妈也会和你媳妇一起共同管好你。”听到这里,新建像个小孩子一样破涕为笑,高兴地端起了饺子碗,大口吃了起来。新建觉得,这是他一生中最好吃的一碗饺子。
上个世纪90年代,新建父亲生病后,趁着自己还清醒,要给新建弟兄分家,新建心里非常难受。其实,新建兄弟两个的关系一直很好,好得就像一个人一样。这些年来,弟兄两个相继成了家,生了孩子。虽然各过各的日子,但是他们仍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过年过节,弟兄两个不时地孝敬父母,有时交给父母一些生活费。虽没分家,其实也跟分了一样,说分了家,却又一起生活着。如果分家,就宣告着弟兄两个正式散伙了,各立门户,还要分养父母。几十年生活在一起,没有分开过,猛地听父亲这么一说,新建在感情上真难以接受,像打翻五味瓶似的,不是滋味。“爸,咱们这个家现在分与不分一个样,没有多么大的实在意义,我看还是不分为好,我实在不想分这个家呀!”
“不行!这个家现在必须分。我要亲眼看着你们把这个家分了,不然我到时闭不上眼睛,见了你爷和你婆也不好交代啊。”父亲坚持说。新建拗不过父亲,“爸,就依你,你说咱这个家咋分,咱就分,我和兄弟建生都听您老人家的!”“好,你是家里的老大,有你这句话爸就放心了!”
农村分家,父母自有自己的逻辑,那就是公平,就是俗话说的,要一碗水端平,不让任何一个孩子吃亏。新建接了父亲的班,有了更好的发展机会,老二建生则没有正式职业,这点对于建生不公平。因此,在分家时需要相应作出补偿。体现在父母赡养问题上,新建父亲自己有退休工资,应该由建生来赡养,可以减轻建生的负担。新建母亲老了却没有任何收入,应该分给新建,可以有效解决新建母亲的养老问题。除了父母所住地方,弟兄两个平分住房。林园子地皮也平分,但树木全分给老二建生,以备老二盖房,这是新建作为大哥,对兄弟的照顾。对于父亲这些意见,新建全答应了。并且说,“爸,没有问题,只要我弟需要,家里东西让我弟随便挑、随便拿。”这样的表态,顾了父亲的面子,全了兄弟的情分。新建家的分家,非常顺利。不用人来说合,连关系最近的舅家亲戚都不用请,只需要请几位德高望重的叔父来,做个见证就好了。
新建家的土炕烧的热乎乎的,中间放着一个小方桌,上面摆上四盘菜。父子三人和四位叔父围着桌子,夹一筷子菜,喝一口小酒,开始正式启动分家工程。由于事先达成了家产分割和赡养老人的一致意见,不到一个小时所有家产全部就分配停当。下来书写分书,一式两份,弟兄二人和见证人分别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这个时候,新建父亲又给新建提了个额外要求,“新建,你是工人,你弟是农民。你认识的人多,有机会的话,你想办法找人活动一下,给你弟也要一院新庄基地,让你弟再盖一院新房子。”“行,爸!这事没问题,只要有机会,我一定想办法。”从此一家分为两家,弟兄俩开始了各自的新生活。第二天,分家的人还感叹道,“新建家真是好分啊!”
新建调到松树林街道办事处以后,生了一场大病。半年后,新建出院,在城里养了一段时间,实在呆不下去了,很想回乡看看老爸老妈。在新建的强烈要求下,一天下午夫妻搭乘班车回蓝田老家。在田家村下车时,天已经黑了,二人慢慢从敬林路向南走去。走到史家寨村和肖家坡村的中间时,突然路上传来了架子车轱辘的声音。新建他们正要从架子车旁经过,那人忽然叫了声“新建”,正是父亲的声音,“爸,您咋来了,您做啥去?”“我接你来了!”“天这么黑的,您又这么大年纪,身体又不好,接我们干啥?”“你这不是刚刚出院么,你妈让我来接你!”说着父亲就要让新建坐在车上。新建哭了,“爸,我咋能让您拉呢,我不坐,咱们一起往回走吧。”“你身体不好,还是坐到车上,让爸拉回去吧,你不要犟了。”看着父亲执意要拉自己,新建的心既感动,又难受,“爸,让我坐架子车,行,但是您不能拉我。让恋花拉车,您在后边推,行不?”父亲同意了,和恋花一起把新建扶到车上。新建躺下后,父亲盖上被子,开始慢慢回家。新建躺在车上,只觉得浓浓的亲情穿过漆黑的夜幕,包裹着自己,此时此刻自己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新建是个闲不住的人。在家里修养了一段时间以后,虽然没有完全康复,就闹着去单位上了班。1997年6月底,新建再次休假,回到孙家坡村。7月1日晚上,新建和父亲坐在老家的土炕上,一同观看香港回归仪式。已是深夜2、3点了,两个人还在说着知心话,大到改革开放、香港回归、农业生产责任制,小到家长里短、儿女情长、隔壁两邻、单位情况、退休生活。谁能想到,这是新建和父亲清醒时的最后一面。过了几天,父亲就病情恶化,不能说话了。
父亲去了。新建在第一时间,给父亲原单位报丧,又向自己单位请假。打电话的时候,新建哽咽着,悲痛得说不出话来。入殓时,新建哭个不停。当遗体入棺时,新建他们拉住父亲的双手,死死不放。入殓仪式完成后,新建趴在地上,哭得死去活来,差点背过气去……对于新建来说,父爱如山,父亲虽然老了,但还像他小时候一样,是自己的依靠,永远是自己的主心骨。父亲要自己学文化,做个文化人的反复叮嘱,最终使自己走上了新闻之路。在自己的心目中,父亲的形象,永远是那么高大。
在父亲去世前,单位给新建分了一间简易房。那些年,新建身体一直不好,住院又花费了不少钱,加上恋花没有正式工作,日子过得非常艰难。在外租房成了这个贫困家庭的巨大负担。鉴于新建对单位作出的贡献,街道党委会研究决定,把朱雀门外那间别人搬走的简易房分给新建。新建本来准备把房子收拾一下,再把父母接进新房里住上一段时间,和自己同享幸福生活的快乐。新建给父母说了这个想法,他们也同意了。不料这个愿望还未实现,父亲就去世了。这成了新建一生的遗憾。
2013年8月,新建送走了姐姐。姐姐大新建10岁,为了参加劳动挣工分,小学四年级就辍学回家了,除了参加劳动,还要照顾新建。新建心目中,姐姐就跟母亲一样。姐姐生病,新建帮姐夫和外甥,尽一切可能给姐姐治病,包括人文关怀,无奈回天无力。姐姐去世的那个晚上,家人轮流看守。轮到新建休息时,却怎么也睡不着,心里空荡荡的。心情异常烦躁。新建自己说,这种心情,他一生只有数次遇到过。一次是顶班进城的头天晚上,一次是同那次同妻子会面的下午,一次是一位能干的同事调离自己的时候。凡是出现这种请况,肯定就有大事发生,看来姐姐是留不住了。是的,新建一生注重亲情,生活在亲朋之中,才会有充实感。如今姐姐将去,心里如何能不感到发慌呢。
2019年,姐姐去世6年后,母亲也离开了新建。母亲一生不喜欢在城中住,所以才会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离开西安,成了一个乡下人。在父亲去世后,新建每过两周,后来改成一周,就会回老家看望老母亲。每年春节,总是会带着家人,回老家陪母亲过年。在姐姐生病期间,新建把母亲接到西安家里,每天陪着母亲去看姐姐,新建感到是多么的幸福。如今母亲也去了,新建的心又一次变得空落落的。母爱如水,母亲一生,用她的温情和善良滋养着新建的心田。母子之间,是天降的缘份,是不去的情缘。母亲是新建的心灵港湾。在母亲那里,自己永远都是孩子,无论自己在外面如何奔波,总会回家在母亲那里得到慰籍。新建永远忘不了,小时候,自己对母亲擀的熯面是多么的嘴馋,忘不了母亲牵着自己的小手,去焦岱赶集的情景,也忘不了自己当年进城,母亲对自己“要有眼色”的叮嘱,更忘不了当年过年,自己因为礼物的事和母亲顶嘴,负气回城,母亲反复捎话,让自己回家的情节。母亲也是新建的感情寄托,有母亲在,自己永远都是有娘的孩子,母亲离去,自己就成了感情上的孤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