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头题字 耿明

我的童年日子
作者 马辛午
在那1943年的腊月,我和爸妈、哥哥逃荒来到大表哥家。第二天 妈再也坚持不住,彻底地病倒了。也难得她支撑到那么多天。三个月前,爸爸被抓去当劳工(为日本人开煤矿)。这个家的顶梁柱被抓走了,全家的生活重担突然全落在一个没有支撑过家业的年轻妇女身上,这已是苦不堪言了。就在爸爸被抓走的三个月后,村里又看上了我哥哥(当时才15岁的孩子)可以顶一个劳工名额。他们就像抓小鸡似的连拽带搡地把哥哥抓走了,真是雪上加霜。不管妈妈怎样哀求,磕头作揖也无济于事。妈妈那种失去孩子欲哭无泪、叫天呼地也无语的绝望的表情,是以后我当了爸爸,才真的深刻领悟了的那种肝胆欲碎的心情。绝望中,爸爸逃了回来,真是悲喜交加。紧接就是往内蒙古逃亡的生活,一路劳累,饥寒交迫。妈妈真的承受不起,内火加上外感,妈妈病倒了,高烧不退。当时兵荒马乱的,缺医少药,找了村里医生也没治了。几天后,妈妈就撒手离开了我们 ——年仅36岁。我怎么也接受不了这残酷的现实,总觉得妈妈没死。
回想起来,妈妈是旧社会的一位典型的农村受苦受难的妇女。她从来没吃过饱饭,穿过暖衣。正像爸爸在妈妈临终前所说的那样:“我实在对不起你,跟我十多年,没过上一天好日子,没享着一天福......”
记得那时爸爸种三亩来地,每年秋天都要把上风头够等级的粮食给地主交租子,剩下的瘪粮食连皮子压成细粉,就是我们全家的口粮。我们全家从未吃过一顿纯粮的饭。每年夏、秋多吃些野菜,秋天晒些干菜,补充冬、春季的口粮。就是这样的饭,每顿都得让劳力(爸爸)吃饱,再让孩子吃好,剩下的汤菜妈妈才能充饥。想起来,妈妈为了这个家真是含辛茹苦啊!
有一天,我从地主家门口路过,看到人家在平底锅里烙粘豆包,发出诱人的香味。自己想:不能让人家看出我是有点馋那东西,尽快走开。我暗下决心:我有一天,一定会吃上那样好吃的东西。
每年春天,榆树刚刚吐出幼嫩的“榆树钱儿”(籽)时,妈妈就迫不及待地去采回来,给我们做高粱米糠的榆树钱粥。那年我头一回吃这样的饭,觉得非常香甜,新鲜可口。一边贪婪地喝着,一边忙问妈妈,“咱们多昝还喝这样的粥啊”?
从我记事开始,妈妈一直穿着那件褪了色的棉袍。白天她穿在身上,晚上又用这袍子给我当被盖。夏天,把棉花拆出来当夹袄。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最后,她还是穿着这件旧棉袍“走”了。
这些在我幼小的心灵上刻下了深刻的烙印。当时我非常费解的是,爸爸辛苦打下的粮食,为啥好的交给地主老财?为啥平白无故地把爸爸和哥哥抓去当劳工?地主家啥活儿也不干还过得那么花天酒地?我家为啥那么穷困?

直到1945年“八•一五”解放后,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人民政府,来了土改工作队。在他们的宣传教育下,这些疑惑才有了答案。不知为什么我理解得那么快,真是一下子豁然开朗了。
1946年的春天,那是一个穷人翻身得解放、永远难忘的明媚的春天。先是斗地主、分房屋、分财产、分土地、分牲畜,全村一片热火朝天。大人孩子都抿不住嘴地奔走相告,我家分了啥,他家分了啥,地主老财怎么瘪了茄子了...…
土改队还组织了秧歌队,敲锣打鼓,吹着喇叭,走村串巷,庆祝翻身得解放。
屯子里到处响起鞭炮声,有的家杀猪,有的宰羊,真是喜出望外。爸爸把分得的大红牛栓好,进屋坐在油灯下,打开盖着大红印的地照,眼含热泪,久久不出一声。当我和哥哥到他面前问几声以后,他才深情地说:“今天终于有了自己的土地,它就是咱们穷人生活的命根子,你妈要是赶上今天有多好……”
我们有了自由,有了土地和房屋,有了权利,这种压抑多少代的苦闷情绪一下子迸发出来,实现了多半辈子的梦想。在我内心深处由衷地领悟到了一个深刻的真理: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我的家,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作者简介
马辛午,笔名塔拉、心吾,1936年1月30日生,汉族,中共党员。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县委统战部退休干部。中国蒙古语文学会会员,吉林省蒙古语文学会理事,松原市作家协会会员,资深翻译家。曾获得松原市、前郭县“特殊贡献奖”荣誉。
生于内蒙古科右前旗,1957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蒙古语文历史系,曾任中学教员、教务主任,县广播电视局编辑、翻译、副局长,县委办公室研究员,县民委副主任、县委统战部副部长。
主要作品:《郭尔罗斯蒙古族谚语集》(蒙、汉文对照本),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流水安澜》中国诗词楹联出版社出版。曾在《北方民族》《金鹰》《查干湖》等省、市、县报刊发表作品。《缅怀老伴》一文获“笔歌盛世杯”全国文学原创大赛优秀作品奖。2018年获中国翻译协会“资深翻译家”证书。

图片来自网络
文学顾问:吉振宇、金巍
采风顾问:沈凤祥、王国发
国学顾问:沈洪友、侯玉田
艺术顾问:张桂芝、赵昕、王桂芬、耿明
评论顾问:姚宗希、傅宝魁、王凤岐
总顾问:李明军
总编辑:张晓彦
执行总编:沈树立、谷国宏、周昌龙
主编:吴玉梅、吴垚、王国琦、王迪
副主编:徐丽、杨晓梅、柴丽岩 、贾春晖
主办单位:
松嫩流域文学社
北方都市文化编辑部

协办单位:
松原市残疾人联合会
松原市文艺志愿者协会
松原市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
松原市宁江区作家协会
松原市女摄影家协会
松原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吉林油田文联、体协
金秋俱乐部
吉林油田松原采气厂
吉林油田消防支队
吉林油田供电公司
松原之声朗诵艺术团
《朗读者》读书会
东镇广播剧社
吉林龙华传记文化工作室
松原文昌社传统文化志愿者
查干湖散曲社
投稿邮箱:Limj967@163.com
本期编辑 张晓彦

本期编审 王国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