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震祖(公元55年-125年)字伯起,东汉弘农华阴人,居湖(阌乡县),即今河南省灵宝市豫灵镇杨家村。东汉安帝延光四年(125年)直谏君怒奸臣樊丰谗言被贬,愤然饮鸩自尽于洛,时年70岁,先葬于弘农郡杨家村(河南灵宝),改葬于潼亭(陕西省潼关县四知村)。
震祖光明磊落、学识渊博、为官清廉、不畏强权,受世人敬仰。震祖50岁以前在弘农郡府函谷关西边杨家村讲学授业,桃李遍天下,被誉为“关西夫子”。震祖德才兼优,朝廷多次征召方出。
“三鳣堂”:震祖家道贫寒,母育成人,敏而好学,博学多识。一日讲书时,冠雀衔三条鳣鱼于讲堂,人以为吉祥之兆曰:“鳣鱼黄帝里文,卿大夫之服象也。数三者,象三台也”。后人为了纪念在此建立“三鳣书堂”,亦称“三鳣堂”。
震祖50岁书满从政,历任太仆太常、司徒,终居东汉太尉(123年10月)。其子秉、孙赐亦居太尉,曾孙彪为大文学家,故,时人称其为“四世三公”。因家族显赫,又居住于“弘农郡”,故时人称该杨族为“弘农杨氏”。杨震为“弘农杨氏”及“四知堂”之祖。
“四知堂”:107年汉安帝刘佑即位,震祖任荆州刺史,见王密有才荐为昌邑令。后经昌邑王密夜献黄金10斤,震正色申斥,王密答:“无人知”,震怒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已四知,何为不知?”将金掷地,王密叩头愧走。后称震为“四知堂”。
“清白传家”:震祖为官清廉、生活简朴、无家产留给子孙,震祖教育子孙:“甘做清白吏,德高立世间!”
来源:《洛宁县杨岭杨氏家谱》

作者简介:杨小沪,男,洛宁县景阳镇人,1947年生,中教一级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