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游击队》背后的故事
孙秉伟

今年是刘知侠所著《铁道游击队》问世70周年。作爲共和国同龄人的我,从童少年时代就是听着、读着这部红色经典长大的。刘洪大队长、王强、卢汉、彭亮、芳林嫂等的英雄形象鎸刻在心头,成爲心中的偶像。小坡唱的那首“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那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回荡在心间几十春秋,常常拨动着心弦。以至于“青春梦”都设立在飞驰的机车和列车上,最终造就了自己半生的铁路生涯。
我常常像仰视星辰一样,崇拜着刘知侠这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他历任山东省文联副主席、山东作协主席、《山东文学》主编等。他创作了包括《铁道游击队》、 《沂蒙飞虎》、 《一次战地采访》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作品,特别是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不仅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还被翻译成英、俄、法、德等多种语言。2019年成爲“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更加引起了人们对刘知侠的深切缅怀。
人们常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位优秀的女性”。刘知侠身后的刘真骅女士自然成爲了大衆关心的人物。她与刘知侠患难与共,相濡以沫,伉俪情深的话题常常被人们谈及,传爲佳话,引发了人们对刘真骅的由衷敬重。这位出生于1936年的原青岛第二中学的才女,是在自己家庭遭遇坎坷,带着6嵗的女儿艰难度日时,与当时遭受迫害、妻子意外丧生、留下六个未成年孩子、比自己大了18嵗的刘知侠相识的。

左一是少女时代的刘真骅
同是命运多舛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刘真骅不仅长相俊俏,文雅大方,而且勤奋好学,热爱艺术,喜爱写作。而刘知侠丰富的人生阅历、风骨、才情和儒雅俊朗,让刘真骅倍加尊重、钦佩和信赖。两个有着深厚文化修养和丰富人生阅历的恋人,通过书信谈论人生,认识社会,互诉衷肠,勾画未来,刘真骅在信中,热烈地向他告白:“有了你的爱,我再也不需要任何温暖;有了你的支持,我就有了坚强的靠山。你已经在我心里放了一把火,这火在燃烧,很旺……”而刘知侠内心的爱火,燃得更旺。经过4年苦恋之后,儅他们宣布结婚时,他54岁,她36岁。失去的一切难以弥补,一想到过去的人生风雨,两人经常相拥而泣。

1985年刘知侠定居青岛后,两人“红袖添香夜读书”,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刘真骅把满腔的爱,化作对刘知侠无微不至的关心照料,滋润着大作家绵绵才情永不枯竭。他以超人的毅力,完成了40万字的长篇小说《沂蒙飞虎》、40万字的《知侠中短篇小说选》、20万字的《战地日记》(即淮海战役见闻录)。在刘知侠影响下,刘真骅也开始了小说、散文的创作。耳濡目染,加上天赋悟性,她进入了文学创作的新天地。

过度的劳累让刘知侠身体越来越虚弱,1991年9月,在一次座谈会上,突发脑溢血,身体倒了下来。刘真骅闻讯匆忙赶了过来,在他弥留之际,她握住他的手声泪俱下:“知侠,你不是说,还要和我再过20年吗?”她万般呼唤,万般无奈,万般不舍,他还是走了,他是带着对爱妻和家人恋恋不舍走的,是带着对未竟事业的不尽遗憾走的,带着对文学事业的无限憧憬走的。
刘知侠过世后,刘真骅遵照刘知侠的嘱托,以极大的热情和责任感,整理出版了刘知侠生前的封笔之作《战地日记——淮海战役见闻》,还历时八年呕心沥血编辑出版了五卷250万字的《知侠文集》。刘真骅本人作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述颇丰,先后创作了反映当代老年人生活的电视连续剧《夕阳里的故事》,与他人合作创作并在青岛拍摄的电视连续剧《杀人街的故事》,改编创作了电视剧《刘知侠与芳林嫂》,《小小飞虎队》,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红嫂》,并拍摄成了电影。她将两人的爱情故事写出了长达46万字的《黄昏雨》,完成了30万字的纪实文学《真话并不难说》。

60嵗那年,刘真骅说“要把花甲儅花季”,70嵗时,她又说“精彩地活着,优雅地老去”。她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慈善和青岛微尘基金会活动。刘知侠家乡河南卫辉遭受水灾,刘真骅亲自前往灾区慰问。她积极推广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以健康阳光的气质、热心公益的社会影响力,展示着岛城老年群体的时尚健康形象。从2006年开始,她开设了《牵挂你的人是我——刘真骅聊天室》,在每周的固定时间里,为需要帮助的老人解疑释惑。点点滴滴都是爱,枝枝叶叶总关情。如同涓涓春水滋润着老人们的心田,让300多位老年走出阴霾,迎接人生的“柳暗花明”。她还担任青岛电视台《七彩华龄》栏目的策划和嘉宾主持,赢得满堂彩。2019年春晚,刘真骅自己设计服装,带着青岛老年时装队登上春晚舞台,展现了中华传统服装旗袍之美。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刚刚进入耄耋之年,她被检查出了癌症,在谈癌色变的语境里,她却以久惯世路的旷达、看破红尘的淡然一笑,极不平凡的自我解脱能力、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和遇事不慌的气度,认爲“癌症不等于死亡”,积极配合医生,采用介入疗法,不手术,不微创,经过9个月的与癌抗争,恢复了健康。她的乐观豁达、雍容大度的积极人生态度,感染鼓舞了不计其数的人,不知有多少老年朋友以她爲榜样,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她获得政府和群众的广泛赞誉。刘真骅先后被评为“中国老年形象大使”、“山东省十大感动齐鲁老人”、“青岛市十大华龄之星”等。
刘知侠和刘真骅的婚姻持续了22个春秋,深厚的文化和感情基础,共同崇高的人生追求,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谱写了一首感人肺腑的爱情之歌。刘真骅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躲在刘知侠的身影里,我的身影与他的身影重合。我就没有我了,我就是他的一部分。我没有光,我是知侠的光的折射。”
掌声如雷。在人们的一片赞誉声中,刘真骅大姐走上了台,鲜花和彩灯辉映着她,但见大姐神采奕奕,一头银发,端庄优雅,风采不减当年。我知道,这位刘知侠的“侠痴”夫人,是带着对刘知侠深沉真挚刻骨铭心的爱;带着《铁道游击队》叱诧风云的英雄故事;带着夕阳红里微山湖上土琵琶的声响;带着对人民文学事业的不改初心;带着对岛城文学艺术工作者和广大文学爱好者殷切的期望走上台的。大姐玉洁冰清,品性高洁,让人不禁想起“一片冰心在玉壶”的诗句。
市作协大院里那两棵百年紫玉兰已是含苞待放,不久就要盛开,幽姿淑态,清香扑鼻,紧随着她的脚步,“紅杏枝頭春意鬧”,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就要来了。


作者和刘真骅大姐2023年金秋在青島市作协大院内合影留念

作者 孙秉伟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 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 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 青岛市作家协会会员、 青岛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齐鲁晚报青未了副刊签约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