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父母陪伴的生日
般阳小子

父亲走了,走了快一年了,每年的二月初四我的生日都有父母陪伴。母亲走了,有父亲陪着我过,父亲走了,我却觉得自己长大了,变老了。退休后,本想陪着父亲再过几年晚年生活,他却没有耐心,也不打招呼,静悄悄的去了天堂。

父亲走了,他却又没走,每次看到父亲用过的东西,睡过的床、住过的房间,看到他的照片,听到他的视频声音,总觉得父亲还在身边,父亲给我讲过的故事、唱过的地方小调总在我耳边回荡,仿佛就在昨天。

生日本是人们出生的日子,也是一个人出生纪念日,人来到世上,从出生那天开始就有送祝米、百日、周岁生日之俗,再后来年龄大了就有过寿之说。《颜氏家训·风操篇》写到:“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自兹已后,二亲若在,每至此日,尝有酒食之事耳。”由此可见每到这一天,就有父母陪伴、亲朋好友吃饭祝贺的习惯。据明代学者顾炎武考察“生日之礼,古人所无,至齐、梁之间,乃行此扎。”“八月五日九千秋”是历史上第一个法定节假日的生日诞生之日,唐玄宗不但给自己过生日,还给爱妃杨贵妃过生日。上有好者,下必甚焉,过生日渐成习俗,民间百姓才把过生日、祝寿这一礼俗相继传开,流行至今。

俗话说,孩生日,娘苦日。父母健在时,我的生日都是由父母陪伴。记得小时候,每逢生日那天,母亲就会早早准备做水饺食材,家人们做在一起吃顿水饺就算过生日了。随着年龄增长,自己也娶妻成家了,参加工作有了收入,每当过生日时,就下班后,买点东西,准备做水饺,有时也买点小菜同父亲、哥哥喝上一点小酒祝贺生日,同时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我的生日父母记得特别准,特别是母亲晚年这几年,一点都不糊涂,每当我生日过去时问母亲,“今天是什么日子”,母亲总是笑眯眯说:“俺不知道,不就是你的生日,谁不记得?”母亲走后,父亲总是提前几天就说,星期几是你的生日或今年星期天正好是你的生日等之语。父母在时,我过生日从来没有去过饭店,就是在家自己做饭,这也是父母一生最坚持的信条,总是说,外面的饭不好吃,油不好,不如在家吃好,出去白花冤枉钱。

其实父母生日过去也是在家自己做,后来旧村改造时,老家拆除没有地方了,才开始到饭店安排,父母虽然反对,但看表情,每次过完生日回家时,表情还挺高兴的,见到熟人就说去饭店吃饭了,特别是父亲九十大寿那一年,姥娘家、姨家、姑家表哥表姐表妹等亲戚来了,姐姐们、哥哥们、嫂子们也都过来祝寿,父亲看到儿子用易拉宝制作照片在饭店大厅放着时,高兴的说:“我的照片怎么在这里”,高兴的合不上嘴。生日过后,儿子给父亲制作了一本水晶照片影集,父亲放在床头柜子上,去人就拿出来给人看。实际上父母也挺喜欢热闹,就是怕花钱,被穷日子吓怕了,父亲一生始终坚持勤俭节约,从不乱花钱,直到临终还剩下了一顿中午饭,没多花一文钱,也没浪费一点东西。

去年的二月初四,正逢疫情期间,也是我虚岁六十大寿,儿子提前几天就和我商量出去安排,搞个生日仪式庆祝一下,妻子也坚持出去过生日,我坚决反对,拒绝了,坚持在家吃个饭就行。姐姐也来了,带着外甥们祝福来祝贺,问我如何安排,我还是坚持不搞仪式,在家吃个饭就行,因为没有出去安排生日仪式,惹得一家人都不高兴。我生日当天一大早到超市买了点蛋糕,中午作为辅食给父亲吃,父亲也没说什么。姐姐来了以后,父亲问姐姐,你怎么来了,姐姐说今天不是老二生日,“我知道,他去超市给我买了蛋糕,我吃了。”

疫情期间,父亲阳了,我也阳了,我们俩住在一起,妻子和儿子住在一起,父亲饮食由我来操办,每天给父亲准备枸杞大枣梨汁汤,一天两次喝,随时掌握父亲饮食,一直控制不能让他吃的太饱,同时还不定期根据他的身体简单做点按摩,也让他自己在房间走动或在床上锻炼,恐怕他躺下不能动。晚上姐姐也住下了,我准备包水饺吃,妻子电话告知,晚上和儿子一家人过来吃饭给我过生日,东西他们都准备好了,让我准备好盘子餐具就行,因为父亲习惯早吃饭,我先给他做了饭让他先吃,吃完饭后让他到房间休息。六点左右妻子、儿子、儿媳、孙子孙女都来了,一家人欢聚给我祝贺生日,小孙子孙女跑到父亲房间和他闹玩,惹得父亲呵呵大笑。饭菜摆好后,我让父亲就座,给父亲夹了几点菜让他尝尝,吃了一点蛋糕,我也喝了一点小酒,因疫情不敢喝。在家人们祝福下度过了我的六十大寿,这也是我第一次享受有蛋糕的生日宴,一起合影留念,儿子制作视频留存,每当看到照片、视频资料,心里总是幸福满满的。这也是父亲陪伴我度过的最后一个生日,定格在了2023年的二月初四。

甲辰龙年,正逢我人生一甲子本命年,也是我退休之年,这几天过得轻松自在,自己时间自己掌握。二月二龙抬头,对于属大龙的来说是个吉祥的日子,这天一大早接到好友陆水情缘信息,说明天3月12日相聚,回复谢谢,按时参加。12日又发信息早点来拉呱,看见信息,我马上骑车赶往,朋友相见格外亲切,七八个人围坐聊天,他们都是我三十年前认识同学、朋友,最小的虚岁也六十了,谈的都是健康、孩子之类话语,交谈中亲切无隔阂,啦过去啦现在,又说到植树节,植树人。看到一个个面孔,不知不觉让我想起了古人“树成多是人先老”诗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长大了,植树人也都变老了,我们年长了,孩子们也都成人了,这就是规律,这就是顺其自然,人生何不如此。交谈中陆水情缘好友故意提醒我,今天初三,明天初四,看我有何反应,我只是淡定的回话说,是初四,一笑而过。
二月初四乃我初度日,早起到儿子家照顾小孙子,早上儿子发来信息,“祝爸爸生日快乐,身体健康,退休生活丰富多彩。”外甥也发来信息,“二舅,祝您生日快乐,健康长寿,万事如意”。妻子上午过来也祝福生日快乐,说:“今天生日出去安排给你祝贺,我出钱。”“不用,还是在家吃,我负责给你们做水饺”。妻子知道我的脾气,也没说别的。下午好友陆水情缘发信息言“今天生日搞六十大寿仪式了吗?”回复,没搞,老风俗,吃几个水饺就行,他给了我一个笑脸。晚上小孙子给我敬酒,同我碰杯度过一个本命年的快乐生日。说起生日祝贺,后来我才明白,好友陆水情缘,以植树节为理由,说是兄弟们凑凑,其实是专门为我安排的生日祝贺和退休祝贺,他恐怕生日这天没有机会,提前祝贺,这一切,他虽然没有直说,但一切行动都在表现之中,我心里明白,我非常感动,非常感谢,甲子的生日使我难忘。但愿:
年年今日度生辰
老友相聚识新人
常静常动顺自然
怡园知退乐清贫
2024年(甲辰)2月18日
般阳小子写于
怡园知退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