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世兴老师拜访记
孙斯水
2024年3月7日上午,我有幸与淄博市儒商研究会旗下的《儒风讲坛》公众号主编石广东、编辑邵祺昌一行三人慕名来到淄川经济开发区钟楼社区,拜访86岁高龄的儒风讲坛公众号特约作者郑世兴老师。
郑世兴,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现居淄博市淄川区,副主任医师。从1961年9月开始,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几十年,有着丰富的呼吸内科临床经验,曾多次被评为市、区先进工作者。正业从医,业余爱好读书、写作。先后在《中国防痨》《山东医药》等医学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并在各级报刊发表稿件千余篇。1985年起,连续15年被《淄博日报》评为模范(优秀)通讯员,1989年、1990年两次被大众日报评为优秀通讯员。他还是博山区委中心报道组成员,曾被博山区委、区政府授予“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并为《淄博日报》写过“内参”。至今仍笔耕不辍,常有散文、随笔等见诸各级报端。
由于是第一次拜访,按照郑老师发的位置图,我们来到了淄川钟楼社区一片老式楼房前,这个地方我还是比较熟悉,在淄川工作时经常从这里路过。通过电话,郑老师便出门来到大街上迎接,一见面互相握手寒暄,之前大家都是在微信上联系,见到了真人,倍感亲切。进了家门,但见房子面积不大,说是92个平方,到处收拾得干净利落,一点也不像是两个80多岁老人的居住风格。

落座后,郑老师老伴邵振英大姐又是冲茶倒水,又是让水果点心,很是热情。不一会儒风讲坛公众号特约作者、淄博市作家协会会员邵波老师也从张店赶来,这是邵祺昌老师事先与邵波约定好的。邵波是淄川人,与郑老师早有接触,也算的是郑家常客了,再说邵祺昌老师与郑家邵大姐、邵波三人,在姓氏上还能续得上谱,论辈分,邵波称呼邵大姐为姑母,邵大姐与邵祺昌是王村邻村老乡称其为族叔,而且他们早已通过微信沟通过,都属老邵一家亲。这也算是为我们这次登门拜访做了一个厚厚的铺垫吧。
大家重新落座后,郑老师便拿出他最新出版的文集《绣江流韵》,说是别人都有了,就还差我一本。于是签名捺印,我如获至宝,赶紧双手接书,石老师立马举起手机给我们拍照合影,大家鼓掌祝贺,客厅一阵欢笑声。

赠书完毕,郑老师又拿出了几本厚厚的剪报集,上面都是几十年来他发表在各级报刊上的文章,而且还在每幅作品旁作了落款详细说明,使人一目了然。为了防止这些剪报纸片随着时间的流逝导致泛黄,他还制作成影印件塑封起来,给他的孙女和外孙女每人一本永久收藏。看到郑老师对这些历史资料打理的如此精致,对几十年的劳动成果看得如此珍贵,我感慨万分: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郑老师教子有方,给孙辈留下来的不是万贯家产,而是价值连城的精神食粮!

郑老师很善言谈,不一会就饶有兴趣地给我们讲起了他章丘老家的故事、上学念书的故事、向报刊投稿的故事以及参加工作后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早在60年代初,博山是淄博市委、市政府驻地,郑老师当时担负着市直机关医疗任务的门诊部工作。因为保健工作的性质,所以有机会接触到包括市委书记王士超在内的领导同志,这才有了后来他写的《岁月流逝风范犹在——怀念士超同志》的文章问世。郑老师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末,童年时代战火纷飞、学生时期“超英赶美”,随即就是“三年困难”,参加工作后不几年就是“十年动乱”,待改革开放时已是半百之人。岁月蹉跎,霜雪染鬓,酒也戒了,烟也扔了,但他一辈子喜欢写作的爱好却坚持了下来,郑老师是一个不忘初心的人。
郑老师是我们公众号年龄最长、最受人尊敬的特约作者。自从他加入了我们周村区鸿雁社会组织六个微信群后,每当我们的公众号一旦发布,郑老师总会在第一时间就往朋友圈里转发,天天如此,期期如此,从未间断过。最初我们设定为每天零时发布,后来得知郑老师半夜三更就忙着转发的情况后,便特意修改为清晨5点发布。老人家毕竟是耄耋之人了,保重身体是最重要的。同样,他每每有新作问世,也总是第一时间发给润心书屋公众号。郑老师不仅是一名忠实的群友,更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文友!
谈话间,不知不觉已近中午,我们认真聆听郑老师几十年来创作1000多篇稿件的经验,进行了愉快交流。郑世兴老师亲切地教诲,使每个人感悟颇深,受益匪浅。几位老师也代表润心书屋衷心感谢郑世兴老师对儒风讲坛公众号的关注关心,热情支持。由于邵波老师还有别的事情安排,我们就谢绝了郑老师留下吃中午饭的心意,恋恋不舍离开了他的家。
回家几天来,我抽空就拜读郑老师赠予的《绣江流韵》,他的文章文笔优美,文辞隽永,引人入胜。从他的文章可以窥见,他几十年来不仅捧读了大量医学书籍,同时由于爱好也阅读了很多文学书籍,再加上勤于业余挤时间、灯下“爬格子”,所以写作水平也相当了得,越老越显文章情感厚重风格老辣,特别是他的多篇散文,他善于运用借景抒情、以小见大、虚实结合等表现手段,借助象征、衬托、白描、引用诗词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了情感美、意境美、语言美,文章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
郑老师不仅老两口都从事医疗行业,儿子和女儿也都事业有成。医者仁心,正是有了这种救死扶伤的大爱之心,才会事业有成、子孙满堂!这本《绣江流韵》就是毕业于传媒学院的外孙女编辑的。郑老师虽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心态开朗,记忆很好,对一生的经历如数家珍,期待郑老师再把这些故事写出来,以飨读者。

作者简介:孙斯水,1955年3月生。淄博市淄川区岭子镇张家庄人。大专学历,中共党员,淄川区交通运输局退休干部。爱好摄影、写作。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