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爸》之五
文/安臣明//朗诵/马秀春
第五章:大地震的当天
记得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那个不寻常的日子。
我早早地起来,双手抱来攒了很久的一大捆高粱剑杆,缠着二十二岁还单身的二叔,求他给我作一个叫蚂蚱(公蝈蝈)笼子,我喜欢叫蚂蚱那清脆的叫声,很想养一只。
二叔手巧,心思缜密,最喜欢我这个小侄子,遇到我这种缠人精,也没办法。
二叔找来线绳,拿来尖锹,翻弄了一小块土地,有条不紊地把一根根高粱剑杆,均匀得插进土里,再分井字形,填充上下两排高粱剑杆,用线绳扎好,做好底层,如法炮制,做好上层,再用小標棍打標勒紧,用剪刀剪短四楞,一个精美的叫蚂蚱笼子就做好了。
我兴奋得跳着,拿着叫蚂蚱笼子显摆着跑到哥哥跟前抻着衣角说道:“哥,带我去大洼子(地名)逮叫蚂蚱去呗?我想养一只叫蚂蚱!”因为我那年五岁还小,害怕长虫(蛇)。
七岁的哥哥,也是一个淘气、胆子大的孩子,已经是摸鱼,捉蚂蚱的能手。哥哥也高兴得说道:“中!我就去找个布袋,再做个抄网,如果蚂蚱逮多了,让妈妈炒油烟蚂蚱,可好吃了!”我俩兴奋得做好了准备。
我和哥哥拿上抄网和小布袋,一溜小跑,不一会儿就来到大洼子。
还在远远处的时候,就听见那密密的芦苇、蒿草丛里清脆的叫声,那么悦耳动听,我兴奋得叫着,寻着叫声找着。草丛里蚂蚱很多有铁皮蚂蚱,翠青蚂蚱,草白蚂蚱,各种颜色都有,看到蚂蚱,我捏手捏脚地走过去,慢慢到了蚂蚱身后,蚂蚱那明亮的双翅,摩擦着发出动听的声音,我迅速双手合十,一拍就逮到了一只蚂蚱。
哥哥拿上抄网,在草丛里面慢慢地寻找,一会儿,就捉到好几只叫蚂蚱和尾巴狼(叫蚂蚱,是公蝈蝈,尾巴狼是母蝈蝈,当地俗称!)叫蚂蚱那肥肥的身体,透亮的长翅膀,高高倔起的后腿,样子像威武霸气的士兵。
哥哥热得满头大汗,跑出草丛说道:“小明,这样太慢了,要不咱俩去水库坝捉去,听说今年水库坝上的槐树棵子里叫蚂蚱忒多!”
我和哥哥趿拉着不合脚的鞋,急切得奔向水库坝。还远远的就听到叫蚂蚱群鼓噪的叫声,是在比赛求偶。
到了跟前,只见小槐树枝上,爬满了叫蚂蚱、尾巴狼,地上,草上,还很多在爬动,鸣叫声震颤着耳膜。还有令我胆怯的大长虫(蛇),顾不及害怕。哥哥掰断两棵柳树条子,递给我一棵,只见哥哥,手里的柳树条子,上下回舞,打下去的时候,蚂蚱应声而落。
哥哥麻利地再把蚂蚱捡到布袋子里。我学着哥哥的样子,手里的柳树条挥动起来。一会儿功夫,已经得心应手,捉到的蚂蚱越来越多,小布袋鼓囊起来。
实在装不下了,找来茅草,一只只串了起来。又弄了几串,哥哥说:“小明,不逮了,够吃就行,回家吧。”
我和哥哥,背着鼓鼓的小布袋,脱掉不合脚的鞋子,一溜烟儿似的回家了。
到家的时候,已经晌午,妈妈正在院子里的冷灶锅前,烧着麦秸秆,做一家人的午饭。
哥哥把布袋扔给妈妈:“妈,我们想吃炒蚂蚱了!”妈妈高兴惊讶地说:“好,一会儿就炒!很快就能熟!”我挑选了两只铁皮叫蚂蚱放进笼子里。
妈妈拿来一捧大粒盐,放在碗里用温水冲化开。蹲下身子,帮妈妈烧锅台是我的事。只见妈妈,锅底放少许油,再把用开水焯好的蚂蚱放进锅里,慢慢烘烤起来。我继续烧火,那五颜六色的蚂蚱,随着火候,逐渐变得油红。
当妈妈把那碗盐水倒入锅里翻炒的时候,那升腾出来的香气,让我垂涎,咽下口水,哥哥也在急迫得等着。妈妈把熟透的蚂蚱盛在盆子里,等不及的我,伸手拿上一只,放进嘴里,油香味道充斥着味蕾,轻轻地咀嚼,蹦脆的口味,肉香肆意。
我贪婪得拿了一只又一只吃下去。哥哥也高兴地吃了几只:“小明,少吃点,一会儿,爷爷、爸爸、二叔他们就回来了,一起吃吧。”
正午时分,出工回来的爷爷、爸爸,进到院子,看到桌上的炒蚂蚱。爸爸问道:“这是谁逮的,这么多!”
我立即不厚道地说:“我逮的多!”爸爸笑了一下,摸摸我的头:“厉害了啊,我的老儿子!”我满足得笑了……
作者简介:安臣明,笔名燕赵才子。普通农民,酷爱写作。河北省文学研究会会员,河北省音乐协会会员。
主播简介:马大姐(马秀春)河北唐山人,热爱生活,真诚善良。喜欢读书丶写作,爱好朗诵。希望用文字和声音传递真情和美好。
责任编辑:雪莲
排版制作:流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