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切莫生气
文/张 昌
世间纷扰,生活艰难,遇事难平,人心易动,忿愤之情,每每因之而生。有的是怄气、有的是赌气、有的是负气、有的是斗气、还有的是乱发脾气。究其原由,起于微末之事,或因人言,或因事阻,或因物触。正所谓心若能平,气自和;心若不平,虽小事亦足以动气。所以,这制怒不生气,关键在于平心。
心转则心境转,能转心境方能心安自在。大千世界,人无完人,事无完美,让人看不惯、变不了、穷不尽的东西太多。如果心里不平,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自己挤兑自己,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动不动就生气,无缘无故就忿怒,小事冒烟,大事冒火,那是在拿别人的过错惩罚自己,是在拿别人的事和自己过不去,这是最无用的发泄,最无能的反应,最无知的表现。这种伤身心的行为,长期发展下去,就是一种慢性的自杀,与人与己都不利。气字头上一把刀,生一次气,伤一次你,久而久之,必会病魔缠身,受伤害的永远是你自己。
脾气人人有,偶尔生气发个脾气,是本性,但能把脾气压下去,是本事。平心之法,先须修养心灵。古人说:“致虚极,守静笃。”意思是使心灵保持虚和静的至极笃定状态,不受影响,追求一种内心宁静、清静无为的境界。世间充满纷扰,人心容易动摇,忿怒的情绪常常因此而产生。心静如水,就能波澜不生,淡然面对。遇到事情冷静,不为情绪所牵引,用理智克制情绪,忿怒不平之气自会消散。又须培养性情,使心胸宽广,不被小事所动摇。无事多看看书,多静坐澄心,多明白些事理。学会换位量己量人,以理智来操控情感,容纳得下别人,别人自然也会容纳你。学会心宽,心无杂念,遇事常三思,就会心自平,气自定。
再者,要学会自我开解。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必须自己开解自己,忍住忿怒之心。事是直的,路是弯的,人是活的,不要执着于一个念头。环境是由心生的,心转变则环境转变。能够转变环境的人,才是真正心平自在的人。
总的,不生气不忿怒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达到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反省,处处留意。修养心灵、培养性情、自我开解三者并行不悖,那么心就会平和,自然就没有忿怒的弊端了。
【作者简介】张昌,字道君,1952年生人,男,汉族,1972年高中毕业,一生当农民,吃过百家饭,干过百家活,没任何功绩可指可耀。田院闲余,喜欢交朋问友,衷情读书文字,爱好吹拉弹唱,专注书画及装裱。
﹌﹌﹌﹌﹌﹌﹌﹌﹌﹌﹌﹌﹌﹌﹌﹌
纸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