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忆我村杂货郎
一答李萌
作者/李咸化
序:三月初群中军旅作家,诗人李萌先生写了首杂货郎的诗,并依稀记得这老翁是我们村的人。老翁虽已去逝多年,他的音容笑貌记忆犹新,他的品德精神仍然在感染激励着我,故拟拙句记载。

我村邢翁杂货郎,
肩挑扁担走四方。
北越黄河到滨洲,
南串博山大小巷。
东奔青州赶五集,
西走章丘相公庄。
徒步白黑万里路,
荒郊野外入梦乡。
平凡人有不凡处,
育有三儿皆栋梁。
大儿抗日身先驱,
二儿煤矿加入党,
三儿从教做园丁,
孙辈仕农工学商。
老伴曾是村劳模,
货郎家人都辉煌。
附:@
雪山雨田李咸化 小时候有个杂货郎老汉经常来村里,记得是殷家庄的。

@看云草堂主人(李萌) ,你好。是的,这个老翁叫邢福来,他西到章丘的相公庄,北到滨州(北镇),南到博山,东到青州,挑着货郎担,白黑步行,夜晚借不到宿,便钻到农村的柴草垛中过宿。我与他大孙子邢爱学是好伙伴,故对他家的情况知道更多一些。他家老太太还有一着独门绝技,也是祖传,自治膏药,无论什么疮疱浓肿抹上她的膏药都能治愈。据说,她的膏药要在年初夕熬制,封坛发酵陈酿一年才可用,所以不卖,只能去她家看病时抹上,因为制量太少。但我知道,他儿子为配药要捉蛇、蜈蚣,蜥蜴,蜇子等。我村只有这个老太太可能是活过了百岁。上世纪五八年她还是村里的劳动模范,在村里负责养蚕,尽管是小脚,她确爬上桑树采桑叶,这是我亲眼所见。另,她还是村里的接生婆。一个了不起的农村妇女。她本想把治疮的绝技传给孙媳妇(即邢爱学对象),孙媳妇三十多岁病逝,这门技艺也就失传了,真可惜。这种事例,屡见不鲜,中国先人创造的东西,由于封建保守的思想作怪,总要留一手,武木,医术,技巧技艺失传淹没的东西很多很多的,但中华民族的智慧是一代一代传承了下来,…
再回家时,把你的诗转绐货郎老汉的孙子们看…

七律·杂货郎
作者/李萌
想起当年杂货郎,依稀家住殷家庄。
铺陈套子换针线,草垛秸棚作屋场。
窄巷宽街留脚印,寒风热雨度饥荒。
谋生门路成千万,本质勤劳赋锦章。
注:小时候有个经常挑担子走街串巷的“杂货郎”老汉,一进村就边摇拔浪鼓边吆喝“拿铺陈套子来换针使啊!”,当时觉得他很老了,现在回想估计有六十来岁。记得他跟大人们讲,他家是殷家庄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