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主播简介】

李白的月亮情结
作者:苏安民
朗诵:黎明
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雄奇飘逸,洒脱奔放,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就像陶渊明宠爱菊花,苏东坡钟情竹子一样,天才诗人李白对月亮情有独钟,与月亮有着不解的情缘。
李白是写月最多也是最传神的诗人。李白视月为知己,月亮是李白情感的寄托与归宿,月亮在李白的笔下惟妙惟肖又意境深远。既能说出“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样豪情万丈的诗句,也会吟唱出“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这样唯美动人的乐章。

让世人产生无限遐想的月亮,她所蕴蓄的文化内涵,她所充溢的情思意韵,被才华横溢的诗人李白用他的奇思妙想和生花妙笔,表现得多姿多彩,迷人曼妙,意蕴悠悠。
诗仙泼墨,浸染了湖光山色;
李白写月,惊艳了太空银河。
月亮溶化了诗人的风格,成为诗人志向的化身;月亮激发了诗人的灵感,使诗人在视察世界和相知世界中获得了独特的视角和感受。在李白的诗集里,关于月亮的诗就多达三百多首。在李白的世界里,不仅有灵动飘逸的“物境”,更有饱含作者人格意志的“我境”,物我之境的水乳交融显示出独特的意境之美;而月亮里的李白则以其独特的浪漫性渗透这物我之境,体现了诗人对于志向和光明的不懈追求。

李白天生就有一种恋月的情节,这种情结的形成,既离不开传统历史文化的沉淀,又与李白独特的心理倾向有关。所以,当他失意、苦闷、落寞时,月亮就成了他的精神家园。诗人通过诘问月亮,达到对人生、社会、宇宙的透悟。
月亮既是神灵,又是李白的朋友。他善于通过月亮抒发自己的爱与憎、喜与忧,同时衬托出各种意境。
李白天生傲骨,洁高脱俗,诗人借月之高洁写下《月下独酌》一诗: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借月倾诉自己内心的痛苦,表达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孤独和寂寞,表现自己放荡不羁的性格,将自己对月聊以自慰的孤寂之情表达的感人至深。

李白往往通过月亮寄托思念故乡、怀念友人的情思,描写得细致入微。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成了思乡的经典名句。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李白出蜀远游,无论是远走他乡还是游历名山大川,无论是江河之上还是高山之巅,他都无数次地流露出对峨眉山月的思念。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首《峨眉山月歌》全诗意境优美,秋高气爽,夜空澄澈,月色清明。在夜空明月的注视和水中月影的陪伴下,李白连夜登舟出发。诗人将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寄寓在字里行间,寄寓在家乡的这轮明月中。月光一路相送,如影随形,情思无限。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当李白听到友人王昌龄遭贬的消息后,忧心仲仲,他担心朋友的安危,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闻王昌龄左迁龙标,摇有此寄》。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将自己恳切的思念,热诚的关怀,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忧念之情。

“沧江溯流归,白璧见秋月。秋月照白璧,皓如山阴雪。”李白乘舟经过天门山,皎洁的月光,飘逸迷人,如梦如幻,李白笔下的月景更是洋溢着浪漫主义的神奇色彩,构织出的月光世界情韵袅袅,摇曳生姿,读来美不胜收,陶醉其中。
李白的月亮总是那样细腻,他的“白露垂珠滴秋月”妙不可言。可以想象,当你一个人躺在秋天的原野上,听着白露滴滴答答的坠落,就像从月亮上滴落下来的一颗颗玲珑剔透的水珠,随意伸出手,月亮都会站在手掌心似的,那是多么浪漫,多么美妙的一种感觉啊!
李白的月亮又总是充溢着人情味。那漂亮的月亮时常像一位善解人意的姑娘,用她温柔的话语来抚慰人们那颗忧愁的心。同时,又像一位人生的引路人,令人“轻舟泛月寻溪转”而不会迷途。即使你被锁在了深宫,也可以“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让月亮来陪伴你度过漫长的孤独长夜。
李白爱月,他把一腔的热忱都倾注在月亮的世界里。酒缺月无味,景无月不美。月亮在李白的点染下变得千姿百态,气象万千;论时间有秋月、古月,论地点有秦月、潇湘月;他把月亮比作飞天镜、白玉盘,并形容为素月、孤月、皓月等;它可以泛月、醉月、寄月、揽月,甚至可以去赊月。月亮换起了他不尽的诗兴和灵感,同时,月亮世界里的李白也因此而超凡脱俗,成为一个神仙般的人物。有时,他是一位五岳寻仙的道士,有时是位“天子呼来不上船”的狂人,有时是“会须一饮三百杯”的酒徒。

平淡无奇的明月,在浪漫诗人李白的笔下,总是显得瑰丽多姿,风情无限。它成了思念的化身,理想的寄托,也是时代变迁的见证者。
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是一个清幽而静谧的世界,是一个空灵而透明的世界,是一个远离尘喧而又充满情味的世界,是一个飘忽渺远而又触手可及的世界。走进李白的月光世界,我们会惊异地发现,明月能慰藉悲苦的心灵,会陪伴孤独的身影;明月能抚平怨妇心中的创伤,会擦去离人眼角的泪水。她有着温馨怡人的风致,飘逸脱尘的气韵。她会让人暂时忘记尘世的纷扰纷争,让人在安宁静谧的世界中感悟人生的真谛,寻觅尘世之外大千世界所涵蕴的无穷美感。
李白的月亮其实就是他生命的灵魂,他诗歌的眼睛。他的灵魂漂亮,月亮自然就漂亮;他的诗歌纯净,月亮自然也就纯净。

如果说,酒给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来灵感,并给诗人想象的长河源源不断地注入清流的话,那么,月则让诗人想象的空间得以延伸和扩展,月也成了诗人飞扬才情,纵横诗意的载体。
李白一生都在追求月亮,生命的结束也是江中捞月,为中国诗坛留下了一个漂亮的传闻。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相信李白将会与月亮同在,直到恒久。
“欲上青天揽明月”是他终其一生的精神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