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邻居
文/白文斌
常生答应了车则和媳妇帮忙,不一会儿就后悔了。
常生和车则是父辈邻居。常生的父亲带着一家从及贫的南梁迁移到蓄洪湾,车则的父亲领全家从北沙滩逃难而来。当时,蓄洪湾正值大量垦地,所以来者不拒,于是,四面八方落难来到蓄洪湾的人集居成邻居。常生家和车则家房埃房,属于对门邻居,因此走得近,他俩亲如兄弟,高中录榜都回家务农。
蓄洪湾的土地是深挖三丈不见一粒泥的漏沙地。人们砍掉地上的沙蒿,河床上的风肆无忌惮地袭来,与库布其沙漠上的风合伙卷起黄沙抛向天空,龙卷风似的再冲击到地面上,白天平整好的土地,一夜间像炮弹轰过,千疮百孔,大坑有房子大,小坑里卧进头牛也瞭不见牛角尖,庄稼不等扎下根,一场风刮的种子也不知去向。蓄洪湾长大的闺女都嫁给周边有吃有穿有男孩的老住户。常生和一群大后生眼望着一朵朵鲜艳的牡丹花被别人摘走,心里痛得滴血。可是,没办法,饥饿的时候谁也想寻条活路,吃饱穿暖,过滋润的生活。
生活往往是这山望见那山高,反过来看,则是山上瞭见川里低,站在川里瞧还有深谷地。蓄洪湾穷,还有比蓄洪湾穷的地方。但是长眼睛的人会往长远里看。蓄洪湾紧埃着黄河,黄河里有水,水是生命的源泉,是农业的命脉。就凭这个优势,常生和车则经人介绍,去东谷找了对象。车则的对象叫云琴。云琴长对羊眼,一张桃子嘴从不少言。遇了车则老实能干,不多言语,凡事不等车则开口,云琴一语当先,车则就没了插嘴的缝隙。时间长了,人们和车则办事,尽力避开云琴。然而,云琴又是个十八处上案,处处有她的主儿,车则不好打脸,只有妥协,就有人说有什么老婆就有什么汉。
一天,云琴在家煮饭,家里没有了加工好的糜米,就拿了个箩面箩子和常生母亲借米。常生母亲说,你咋不拿盆。云琴说,走得急忙了。常生母亲给装了满满一箩子米。几天后,云琴还米,恰遇常生儿子哭哭啼啼累人。云琴双手端着凸起小丘的一箩子米:婶,我来给你还米。常生母亲哄着孩子,扫了眼云琴手中堆的山似的一箩子米,说,你帮我倒进米袋子。云琴边往米袋里装米,边说,我把箩子装得圪堆圪堆的。常生母亲斜视云琴往袋里装米,看见箩子在云琴手里抓得方向不对,可是,米已入袋,箩子在云琴手里拿着,常生母亲心中充满怀疑,待云琴出门,急忙走过去提了提米袋子,叹了口气:这女人,正箩子借米反箩子还,穷着危了。
土地遂年成熟,风沙被治理,粮食不断增产,人们的生活有了富余,好多人又开始进城发展,常生也举家老小搬进县城。
今年开春,城里泥瓦工活儿忽然少了,常生也体力有限,坐着又无聊,就一人回到蓄洪湾,买了一百只二混绵羊喂养。羊开始产羔,常生妻子打来电话,说母亲病得不会说话。当时,正好车则和云琴站在常生的羊棚圈口啦话。车子听说常生母亲病了,毫不犹豫地说,你快回去看老母亲,羊我帮你喂。常生着急,就随口答应了,掏出钥匙,说着感谢的话,递进车子手里。
常生开车出了村,忽然想起云琴和母亲借米的事,立即后悔把家门和库房钥匙全部交给车则。那些草料还有待产的羊羔,云琴眼睁睁地看着能不下狠手?又想事已至此,后悔也没用,脚不由地踩下油门。
半个月后,常生急匆匆赶回老家。车则和云琴一开口就询问常生母亲的病情。常生说,母亲的病好了。车则说,好了大家都放心,随即将钥匙还给常生。常生接住钥匙,看了眼棚里活奔乱跳的大羊小羔,说,辛苦你俩口子了,帮我喂了十七天羊,给你俩挣上三千块钱。云琴没等车则开口,抢着说,邻里邻居的,准备挣你钱,那天我就不让车则承揽喂羊。常生掏出钱,车则的右手死死按住往常生怀里推。云琴说,你这样我们就恼了,往后咱也不再是邻居,我婶子(常生母亲)住这儿的时候,可多照顾我们了,她老人家有了病,我们没去看,帮你喂几天羊是理应做的,邻居比弟兄,况且你和车则那么好,你不能把我们当外人。常生说,桥是桥路管路,该给你们挣的钱还得挣。云琴说,现在村里人生活好了,钱也有了结余,注重的是情意,和受穷那会儿的想法做法完全不一样了。
下午喂羊,常生还是仔细地查看了库房里的饲草料,并估算了十几天的用量,又检查家里的锅碗瓤盆,米面酱醋油盐,没有一点异常,才开始喂羊。常生走进羊棚,首先清点羊数,三十只临产母羊都产了羔,而且都是双胞胎,其中一只母羊领的两只羊羔毛色不一样。晚上,常生去了车子家,说起羊羔,云琴看了眼车则,快嘴说,那是我家有只羊产了三只羊羔,正为大羊奶不够发愁,你家的那只羊生了一只羔子,而且大羊还好奶水,就把我家那3只羊羔中的一只接余给你家的那只羊了。常生说,接余了你家的羊羔,得给你家钱。云琴又看了眼车则,说,不用。咱们人邻居,羊也是邻居,遇到好邻居,那只羊羔也寻得了活路。常生说,那就明天去食堂感谢你俩口子。
有你感谢的时候,冬天,我家闺女做月子,我俩得走好几天,你给我家暖气炉烧火,喂猪,喂羊,喂牛,还有鸡狗。云琴说这话的时候直往车则脸上看。常生说:行,到时你们放心的去看女儿。
邻居就是这样……。车则说了半句话被云琴接上说,今天你给他做,明天他给你做,谁也不提钱。
顿时,常生觉得他那天的担心是错误的:人的思想性格随着生活条件转变,和经济的发展是会变化的,不能用老眼光看人。

作者简介:
白文斌,内蒙古杭锦旗人,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有作品发表于《小小说时代》《百花园》《精短小说》《作家文苑》《今古传奇》《中国西部散文微刊》等多家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