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乡的情结
文/李宝书
朦胧的清晨,雾气笼罩着村庄,静谧的田野,闪耀着希望。那是我深爱的故乡,是我心中永恒的田园画廊。
清晨的阳光洒在田野上,朝露晃动在庄稼的叶片上,宛如一颗颗晶莹的珍珠;那纵横笔直的田埂路边,露珠静静地挂在小草的叶尖上,闪耀着微微的亮光,给大地带来了清新的活力和希望。田野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绿意盎然,它是四季更迭的水墨画卷,包涵着我难忘的一段青春岁月;它是一首唱不完的乡情恋歌。
故乡,是一段温馨的记忆,是一抹淡淡的乡愁。它如同一首老歌,旋律悠扬,让人回味无穷。每当想起——总会泛起一阵阵苦涩而又甜蜜的感情。那是儿时的回忆,是对故土的眷恋。故乡——承载了多少忧愁苦乐,它见证了我成长的故事。
想起故乡,想起“抓革命,促生产,深挖洞,广积粮”的年代。想起集体劳作的公社社员,抗着锄头抓钩去田间,一面面鲜艳的红旗,在地头迎风招展。故乡是那篱笆院墙上爬满的南瓜豆角秧;是厨房上袅袅升腾的青蓝淡白微黑烟,缭绕的烟雾与晚霞相互辉映,让人感到一种别样的风景。傍晚伴随着鸡鸣狗吠声,农户的油灯渐渐熄灭,人们进入甜蜜的梦境。
故乡的天,湛蓝如洗,云朵洁白如纱棉,白云悠悠飘荡在蓝天下,喜鹊在秋高气爽的天空里,悠然自得地飞翔着。这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与远处的庄稼连一片。故乡的风,轻轻拂过我的脸颊,温柔而亲切,轻轻拂动河边垂柳枝,宛如轻抚少女披肩的美秀发。
故乡的冬天,北风呼啸,大雪纷飞,乡村和田野,银装素裹,儿童打雪仗,冰溜挂房檐,冷呵呵地,到处感到冬寒的气息。两手互插袖筒取暖的小伙伴,一起围观来村的货郎挑,欣赏针头线脑红头绳,糖豆糖果花手帕;看小炉匠锔锅锔盆锔大缸;听买油郎把梆子敲的棒棒地响。
故乡的文化:斗拐、踢瓦、打拉子;撑交、跳绳、抓石子,河里嬉戏捉迷藏。丰富的娱乐生活,一幕幕地在脑海里浮现……
故乡的人,热情淳朴,善良可亲,长辈们用勤劳的汗水滋养着这片土地。邻里之间亲情浓厚,相敬如宾。这片热土,留下我成长的足迹,也留下了我的期盼与牵挂。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偶回故乡,已经没有从前的模样。小村开发建设,大红“拆“字写在墙上,已是:
残垣破壁老屋空,荒草萋萋路难行。
童伴弗知何处去,不闻娘喊乳名声。
沿河远望,原野变,高楼大厦平地起;近观,原始村落建新区,与时俱进换新颜,村已变:
小村迁徙移河畔,垂柳黄杨植岸边。
栋栋阁楼拔地起,儿时玩伴转翁颜。
现今的故乡,已融入现代化的进程。浓浓的乡情,让人梦绕魂牵。故乡的那些人,那些事,挥之不去,儿时的场景依然浮现在眼前。小村,已渐行渐远。曾经的欢乐与泪水,已化为淡淡的云烟……

作者简介:
李宝书,男,诗词歌赋、散文、小小说散见网络平台及纸刊。诗歌《人约黄昏后》入选2022年第三期《中国乡村》杂志;《黎明,小村醒来了》入选《中外诗文精选集》;散文“故乡的小河,缓缓地流淌”入选2023年第二期《中国乡村》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