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念纪晓岚诞辰三百周年
因你而美 (五十一)
求是斋主
研学纪晓岚以来,深刻体会到《阅微草堂笔记》是文学评论和鉴赏的理想文本。这是由该著作的写实笔法、作品结构和作者的博学等因素决定的。简记如下:
故事性。一些源于作者及其亲朋好友的见闻,为故事的“能够叙述”提供了条件和基础。无形当中,建立了“说和听”的关系。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发展、启发性主题,需要“说者”,说出来,而“听者”,要能体会得出来。
知识性。纪晓岚博学多才,经史子集,引经据典,书写自如。《笔记》内容丰富,知识广泛。如在阅读的同时,辅以查阅资料,考据考证,定会既增长知识,又增读书收获。
思想性。纪晓岚创作《阅微草堂笔记》意在“劝惩教化”,其指导思想是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宣传程朱理学的要求。作为承载其思想的经学家、官员和士子学人应该正己育人,影响社会。但是,是什么原因导致“伪道者”“伪君子”呢?这些具体的个体之形状使人想到“异化”问题,进而可思考纪晓岚所处时代的主流思想的特征和价值。
独立性。从整体结构看,《笔记》中的1200则故事,互无隶属,独立成篇。每个故事,皆表达一个主题,一条线索。根据读者的喜好,从《笔记》中,可选择一个典型故事或者某一同类题材的故事予以鉴赏,总结提炼出自己的读书心得。
共情(代入)性。本质上,《笔记》依然是人性的透视之作。“测鬼神情状,发人间幽微”“托狐鬼以言己志”。反观自我和周围环境,有时感到,现在发生的一些特殊现象,好像纪晓岚早已预见。同样,阅读《笔记》故事,亦感到,现在的事,纪晓岚那个时代也有啊。这就是文学作品的共情(代入),读之,能身临其境,愉悦身心。
简洁性。典型事例,言简意赅,启人心智,是《笔记》的行文风格。当今社会,传播手段多样化,获取信息不再只集中在纸质媒体。快节奏生活,使碎片化信息,大受欢迎,长篇幅作品的推广受到一定限制。一部《笔记》在手,随个人时间,自由阅读,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享受到读书乐趣。
感染性。“因果报应”的形式主题,与人关系密切,符合世俗的大众的朴素的审美习惯。《笔记》构建的“鬼狐怪异”世界和“人世间”两个世界,能互相沟通、转换,甚至,对狐鬼和人的善恶奖惩,亦可替代处罚。在很大程度上,这些内容,具有强烈的感染性和警示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