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新建是一个久经生活艰难和磨砺的人。
新建进了城,在乡下人眼里,是一步登天,变成城里人了。可是在城里人眼里,他还是个工作卑微,在城里没有根基的乡下人。这就注定了新建的“城里人”生涯,幸福和烦恼并存,要久经生活的艰难和磨砺。
新建上班后,第一份工作是看池门,主要职责就是拾拖鞋。当顾客把拖鞋穿到池门后,新建要用“钩搭”勾起来,认真摆放整齐,不能让任何拖鞋和浴巾进大池子。新建需要随时捡拾大池子里的垃圾,检查下水眼是否堵塞,水龙头是否关好。同时还要经常打扫池门和地面的卫生。上班时,要经常到大池子里转转,捡拾顾客扔在池邦上的毛巾,把手伸进大池子试水温。下班后再用清水把所有的毛巾冲洗两边,然后倒上一定比例的来苏水进行消毒,拧干后放到水池邦子上。等所有浴客走完,还要把大池子里脏水放净,先用水管子冲洗,再撒些去污粉,用竹刷把池邦子刷一遍,用水管冲净。再堵紧下水眼,给大池子里放多半池凉水,以备锅楼房上夜班的师傅烧水使用,等等。这份工作十分枯燥和繁琐,但初上班的新建干得非常认真。
过了两个礼拜后,新建迎来了第二份工作——搓背。碑林浴池的搓背项目,在文革时期,被当做封资修取消了。文革结束后,拨乱反正,又得到了恢复。好多年轻人,特别是城里的,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认为这项工作是伺候人的,不想干,因此,单位搓背的技师人员非常紧缺,根本满足不了浴客需要。单位领导认为,新建是农村来的,主要目的就是挣钱,所以安排他去搓背。新建有点犹豫,自己到城里是当工人来了,干搓背这种活,还不如回农村继续上学,或者种地呢。村里人要是知道自己在城里干的是这活,还不会笑话死自己?单位领导开导说:“新建啊,现在是改革开放的好时代,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分工不同,都是为人民服务。大众浴池的女修脚工于素梅,是西安市劳动模范,作家梁维标还专门写了长篇报告文学,叫《纯美的心灵》,赞美她冲破世俗观念的感人事迹呢。况且,搓一个背,提成3分钱。一天搓上20个,能挣6毛钱。一个月下来就是18元钱,是你一个月工资的多一半。你挣得钱多,村里人羡慕你都来不及,谁还有时间笑话你呢。”
新建父亲,也在一边帮领导敲边鼓。新建被说服了,说,“行,我先试试!”新建当时心想,“就是在澡堂子当搓背工,我也要和别人不一样,用自己一双勤劳的双手给平凡的人生添彩!”
就这样,一个只有十五、六岁,刚刚走出校门的高中生,带着美好憧憬来到城市,梦想干一件体面的工作。实际上,为了生计,却不得不站在潮湿的大池子里,嗅着难闻的气味,头上挥汗如雨,全身使劲,双手不停地来回给人搓背。手泡涨了,高腰雨鞋里溅满了洗澡水,脚趾头也被泡烂了。走路一瘸一拐,疼得钻心。每天下班腰酸腿疼,浑身难受得就像散了架,回到宿舍倒在床上,美美地睡上一个小时,才能缓过神来。
工作吃苦受累没有什么,最令人心痛的是,社会上有一部分人瞧不起浴池工,认为他们低人一等,搓背更是伺候人的下贱工作。每当听到这些议论,新建的心里就非常难受,“搓背工怎么了?不照样是为社会服务,不照样是挣钱养家糊口!”尽管搓背与自己的理想有天壤之别,新建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1981年金秋时节,于素梅作为基层的普通党员代表,光荣出席了党的全国代表大会,还受到胡耀邦的亲切接见。于素梅在会议时间,不辞辛苦给代表们修脚,被各大报报道了,浴池业开始受到各界的关注。喜讯从北京传来,西安浴池行业的职工深受鼓舞,修脚、搓背工作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一天上午,新建正在上班,《陕西日报》的记者骞国政,前来采访新建搓背的事迹。新建真实地反映了自己搓背的工作情况和心理状态。采访结束后,骞国政专门坐在池门口一个专门放浴巾的床子上,从背后观察着新建搓背的一举一动。第二天,《陕西日报》于一版显著位置,以“小小娃娃年纪大,一天搓背108”为内容,对新建的事迹进行了报道。同时,陕西人民广播电台也进行了播出。
报道刊出后,社会上反响不小。新建受到了单位领导们的重视,成为职工灶的采购员,每天给灶房采购粮油、蔬菜和大肉。新建首先跟着师傅在新城广场学骑三轮车。在师傅的扶持下,新建上了车,手扶着车把,摇摇晃晃地向前骑着,一会撞到路沿上,一会撞到石墩上,一会撞了树木、一会撞了栏杆……因为怕翻车,新建不敢直腰,不敢抬头,连大气也不敢出,累得就像王朝马汉。师傅鼓励着,新建坚持学了五天,终于一个人把三轮车从新城广场骑回了单位。
新建忙忙碌碌,每天按照厨师开的菜单,骑着三轮车到炭市街买菜,到西安腊味品商店卖肉,到东华副食店买调料,到回民街买羊血,到骡马市粮店买面、油,开饭时还在售饭窗口帮着收饭票。新建干得起劲,谁知忙中就出了事。一天早上,新建急着出去买菜,骑着三轮车,经过单位后门的过道时,和女职工丁小新骑的自行车迎面相迎,二人互不相让,说着说着骂了起来,竟然动了手,最终被赶来的单位领导和职工拉开。新建气哄哄地蹬着三轮车,买菜去了。事后虽然很后悔,第二天也巧妙地道了歉,但已经于事无补了。
原来喜欢新建的老职工开始摇头了,“新建父亲在单位老老实实的,一辈子没和人红过脸,没想到这娃这么不争气,让他爸的老脸往哪放。”有人讽刺新建说,“农村娃进了城,了不得了。一年师傅,二年哥,三年见了拿锤戳。这才来了不到一年,就和别人打起架来,真是山里核桃托生,砸着吃的!”这话虽然不无道理,但明显带有对乡下人的歧视成分。
单位领导也很失望。本来派新建到灶房去当管理员,领导对他是寄予很高希望的,指望新建在灶房能好好表现,做出成绩,不料事与愿违。为了教育新建,单位扣了他一个月的奖金,还让新建在全体职工大会上公开作检讨。这个事件后,新建的威信直线下降,自己也觉抬不起头,连走路都是靠着墙边走。加上后来又惹了不少事。一怒之下,领导把新建“贬”到了锅炉房。
跌倒了就要自己爬起来。新建当上了”煤黑子”,卖力地抡起铁锨,一车车地从煤场拉煤,一锨锨地向火红的炉堂添煤,又一车车地向煤场运渣。新建每天要向锅炉房运煤30车,又要向外运渣27、28车。高强度的劳动,一天下来,整个人就变成了一个“黑煤球”,新建累得腰酸腿疼,连胳膊都抬不起来。有人故意开玩笑说,“干锅炉工咋样?”新建脱口而出,“我能把这事干好!”
新建的表现,领导都看在眼里,重新把他安排到蒸馏水经销部,负责销售工作,同时负责单位集体户口、粮油管理,又给职工食堂买饭票,可谓委以重任。新建又蹬起了三轮车,给市内的单位送蒸馏水。满满一车蒸馏水,总共6大桶360公斤,是新建体重的六倍。单位领导担心地问:“你能拉动吗?”不少同事也劝,“少拉点,别累坏自己的身体!”新建还是那句话:“我能行!”东到纺织城,西到三桥,南到韦曲,北到张家堡,大街小巷,都留下了新建的足迹。一次,新建蹬着三轮车穿过西新街时,迎面一辆摩托车撞了上来。霎时车翻桶倒,新建被重重甩出一米多远。摩托司机竟然还破口大骂。面对羞辱,新建站起来,拍拍身上的灰土,再揉揉被摔痛的双腿,扶起三轮车,把滚落的蒸馏水桶一一搬上三轮车,硬是忍着疼痛,把蒸馏水按时送到了用户手中。
“呜咽泉流万仞峰,肠断从此各西东。谁知不作多时别,依旧相逢沧诲中”。人生就是这样的奇妙。新建接班,告别了学生作文的时代。到了1984年的时候,新建的人生航船,却又一次转向最初挥笔弄文的轨道。这一年,新建遇到了尹争战,一个和新建一样接班进城的农村娃。争战在部队复员以前,就非常热爱新闻报道。在厂里上班后,经常给报社、电台写稿子。二人相见恨晚,新建拜争战为老师,学写新闻稿件。
一天,新建的龚师傅给一家用户送完蒸馏水返回,在端履门不小心撞上了一位路人,小小刮蹭了一下。龚师傅连忙道歉,但对方却不依不饶,非要龚师傅赔偿20元不可。龚师傅没带钱,对方就让龚师傅押上价值100多块钱的手表,回单位去取钱。龚师傅取完钱回来,却不见了那人踪影。龚师傅非常气愤。新建听说了这件事,也为龚师傅报不平,决定写一篇稿子,投给《西安晚报》的“钟楼下”栏目,狠狠谴责一下此人的不道德行为,让他给师傅把手表送回来。但龚师傅不信有什么用。
不顾师傅的嘲笑,新建回到宿舍,不大一会时间,就写好了200多字的稿子。征求完龚师傅的意见后,工工整整誊写了一遍。尹争战修改后,新建又重新抄了一遍。因为尹是师傅,名声远播于省市新闻界,所以新建署名时,特意把尹的名字署在自己名字前。新建心想,这样可以提高登载几率,又可以表示自己谦虚,万一稿子发出后有啥差错,也有争战顶在前面。为了避免对方找到自己单位打击报复,新建用了个笔名“陈皓”,然后投了出去。新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等待着,没想到大约四天后,《西安晚报》就以《骑车撞人押手表,被撞人携表潜逃》的标题发表了这篇报道。原来那位被撞的是房地一分局的职工,因为感到了事态的严重性,就亲自来到大同园浴池,给龚师傅退表道歉,双方握手言和。
新建尝到了发新闻的甜头,一发而不可收。下班后经常和尹争战一起出去采访,趴在一张桌子上写稿子。或者新建到尹争战单位去请教,或者尹争战到新建浴池来洗澡,帮着修改新闻稿件。有时两人还一起到《西安晚报》、《陕西工人报》给赵俊、柳江河老师送稿子。新建深深地爱上了新闻报道,觉得这就是自己该走的人生道路。即使当不上专业新闻记者,也要当一个业余的新闻报道通讯员,当一个“泥腿子草根记者”。
新建的勤劳和努力,最终有了收获,领导后来调新建到办公室工作,任经理助理。新建在单位的境遇,才真正的得到了改善。
由于下决心要从事新闻报道,新建决定报考西安广播电视大学新闻专业。经过努力, 1985年新建被正式录取。当他把录取通知书送到经理尚守业的办公桌上时,大家都很高兴,尚经理更是高兴得合不拢嘴,夸新建为浴池职工争了光,鼓励新建好好学习。尽管内部有争议,最后单位领导班子一致决定,让新建带资公费学习。1985年秋天,新建迈进了西安广播电视大学西京分校的大门,开启了人生新的一页。每天早上上学时,单位的副经理谢增奇会给新建打好饭菜,放到宿舍里,放学后新建在蒸汽锅里溜一下,就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过了一个月,新建发现学习很吃力,就想打退堂鼓退学,免得单位枉出学费。尚经理知道新建的想法后,大怒道,“你不想上学了,说得好听!你对得起谁?对得起单位领导?对得起为你分担工作的同志和把你送进城里的父母吗?你胆敢不上学,我就开除你,让你滚回蓝田老家当农民去!”尚经理的愤怒,警醒了新建,他咬着牙,坚持了两年半,直到毕业。多年后,新建感慨道,要是没有当时尚经理的坚持,要不是当年所学知识的积淀,他也可能跟当年那批接班的许多人一样,早就失业成了下岗工人,为生计四处奔波了。
尽管在事业上开始逐渐走上了正轨,但是,在爱情婚姻问题上,新建还是面临着“城里乡下人”的尴尬和烦恼。
那个年代,凡是从农村出来的男子,不管是接班的工人,还是正式上学分配工作的学生,找对象的第一选择,都是对方属于城镇户口,即吃“商品粮”。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找农村媳妇。如果把家安置在农村,每到夏秋两季,男的都要回家,帮妻子收庄稼。还有其他重体力活,妻子干不了,都要等丈夫回村干。男方每个假日回家休息,比上班更累。这样的家庭,人称“一头沉”、 “两头跑”,是当时农村出身的男性竭力回避的婚配。
新建在农村本来有一个女同学雨,从小学到高中,两人都是最要好的同学,可以说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雨的家境不好,上高中时,曾向新建吐露过心事,新建不置可否。新建进城后,二人还一直交往着。雨的父亲曾当着新建父母,提过他们的事情。新建的父母担心新建去当上门女婿,婉言推脱掉了。雨最后等不住新建,只好把自己嫁出去了。
可新建虽然是城市户口,却在城里没有根基,没房,没钱,没地位,没正式文凭,工作单位又不向阳。加上眼睛小,个子也不高,新建很难入城市姑娘的法眼。为了新建的终身大事,父亲先后在城里托了很多关系,给他张罗媳妇,但最后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新建因此把找对象的重点,放在了农村出身的吃商品粮的女娃身上,或者是接班的,或者随父母进城的,最不济,也要找个吃商品粮的城中村农民。
在电大里,新建遇见了荷和雪两个对他有意的女娃。新建中意于雪,二人来往比较多。荷是农村户口,在城里打工学手艺,一心看上了新建,曾托班主任老师做媒,新建无意于荷,便以正在上学的由头婉言推托了。荷不甘心,见雪同新建来往较多,又托雪寄话。雪也借传话之机,暗暗试探新建心意,话里不免含有醋意。而新建却不明了荷的心思,觉得荷有点瞧不起自己,也就没有挑明自己的意思,嫌隙就这样产生了。
一次雪去找新建,发现荷前面也去找了新建,二人一起出去了。雪很生气,但她不知道,新建急着把荷送走,正是不想引起大家的误会,造成负面影响。新建知道雪去找过他自己后,第二天就向雪道歉,但他因为担心荷上心,并没有说明真实情况,只说昨天陪一个同事出去了,劳她空跑一番。结果雪误会更深了,认为新建没有真心,“你骗谁呢,你明明是和荷一块出去逛街呢,却骗我说是和同事出去,别骗我了。我昨天根本没去你单位找你!”雪又笑着说:“我看你俩蛮合适的!”从此以后,尽管新建和荷不再来往,也多次试图讨好雪,而雪却一直不爱搭理新建。最终,荷写了一封红字绝交信,其中有这样的话,“一些东西,当你得到它时,你不感觉到它的价值。当你真正感到了它的价值时,你已经失去了它。可是,失去的就永远失去了,永远得不到了!”至此,新建恍然大悟,但事情已经不能挽回了。
1986年春节前,雪结婚的消息,传到了新建的耳朵里。这件事对新建打击很大,新建在家里不吃不喝,整整睡了三天三夜。经父母劝说后,情绪才有所缓解,出门抬着社火,在喧天的锣鼓声中,思索着自己人生新的明天。
这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是新建人生道路上最难忘的一天。这天,新建回农村老家休假,姐夫孙引奇给他介绍了孙家坡村南头的焦蝴蝶。蝴蝶属于商品粮户口,父母让他俩见个面。新建对蝴蝶不是很了解,对这桩姻缘也不是很满意,借着给外公家送月饼,一直拖到了晚上才不得不回村。村上停电,二人相会在孙引奇家昏黄的煤油灯光下。新建一连说出了自己“五个缺点”:在城里没房,长得很丑,工资很低,家里没钱,工作很低贱——搓背的。这是新建在有意刁难蝴蝶,不料蝴蝶却说:“这些都不重要,你就是一个要饭的,我也不嫌弃,最重要的是,我看上了你的人!”天上那轮圆圆的月亮见证了他们的爱情。蝴蝶的这句话,感动了新建,让他记了一辈子。从此,二人情种心田,开始了一生的牵手。
1988年8月16日,在父母和老乡的见证下,新建在老家结婚了。才度过新婚的喜悦,新建就要为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操心了。新建回城上班一个礼拜后,妻子也来到城里。单位宿舍无法安家,新建托村里嫁到北郊农村的姐妹们牵线,好不容易在方新村租了一间房。有了房子,却没有床。第一天晚上,夫妻就睡在地铺上。第二天新建回单位闲聊,听说副经理谢增奇有个闲置的单人床。下班后,新建借了单位一辆三轮车,把单人床拉回了家。小小的屋子里,仅有一张单人床、一张圆桌、一个砖头支起的案板,但夫妻俩的心里已经非常满足,终于在城里有了属于自己的家了。就是在这样简陋的环境和喜悦的心情下,新建写下了《修脚女工的丈夫》一文,并发表在《西安晚报》的“万家春”栏目上。后来因为房东找事,新建两口子用三轮车拉了满满一车家当,搬到了铁路边的西闸口,伴着隆隆的火车声开始新的生活。
蝴蝶是个非常会过日子的人,平时省吃俭用。怀孕的时候,吃的最好的水果,是罐头桔子。1989年5月31日,新建还在大同园浴池办公室工作。晚上回家,听说妻子快生了,赶忙三步并做两步,跑上了二楼。恋花已经收拾好了一切住院的东西。新建在妻子的发火声中,扶着媳妇下楼,骑着三轮车很快来到了市中心医院。妻子住上了院后,新建到缴费窗口交费时却傻了眼。医院要收二百元钱,而自己他口袋里只装了一百多块钱。新建只好让妻子呆在医院,自己出去借钱。从弟弟那里借到钱后,新建返回医院,蝴蝶已经被推进产房去了。幸运的是,没有什么意外。一个多小时后,一条新的生命呱呱诞生了。
添了一张嘴,就多了一份负担。光靠新建一个人的工资,远远不能维持家庭的日常生活。一岁大的孩子,正是在妈妈怀中撒娇的时候,为了生活,却不得不被新建夫妻送到农村,让自己的爷爷奶奶照管。新建给蝴蝶找了一个临时工,赚点收入,补贴家里的生活。两口子人在城里,心却一直放在儿子身上。蝴蝶时常梦到儿子睡在她的怀中,有时梦中便哭了,直到新建摇醒方罢。儿子在乡下一直长到五岁,直到新建父母看不动了,方才被接回城里。
硬币总有两面。新建儿子在农村受到了爷爷奶奶前所未有的厚爱,但同时也成了新建小时候的翻版,甚至比新建小时候还要淘气,于是便吃了新建不少的拳头,有时还会享受到新建两口子一起飞来的“五拳宪法”。新建不仅要为儿子操心,在单位工作处境也逐渐跌入低谷。单位领导班子大变动,由于新建对新任领导的做法看不惯,被迫成了闲人。一时被贬到单位一楼的百货商场当个值班主任,每天和一位已退老领导轮流值班照看商场。一时又被调到办公室给单位写年终总结,有几次还被停止了工作。人挪活,树挪死。新建对此选择了忍耐和坚持,一边在商场工作,一边给自己想办法调动工作。
新建这些年不断地写新闻稿,已经在新闻界小有名气。他联系了两家可以调动的单位,一个是西安解放百货大楼,办有《西安解放百货大楼报》,可以去当记者;另一个单位是柏树林街道办事处,想让新建去在街道的宣传科和文明办工作。几经反复和比较,新建最后调到了松树林街道办事处。从此,鱼入深渊,龙入大海,新建正式开始了自己的新闻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