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康庄邢端与井陉的石灰畅销全国
齐爱林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井陉的“白面”背靠山西的“黑面”,这两种面养的当地人吃香的、喝辣的、穿金戴银、披龙佩凤,财源滚滚。井陉的石灰畅销全国,并不是那个优秀的客商或业务员穿针引线、搭桥铺路造成的,而是邢老虎在明朝巧用石灰出奇制胜,打败造反苗民而扬名的。
邢老虎真名叫邢端,他是井陉县南康庄人,弟兄五个,他排行老三。自幼家里贫穷上不起学堂,他人小之志大,骑墙听教学先生授课,感动先生,免费教育,他不负师望,终于成了举人。在国子监深造时,巧遇明成祖做奇梦,梦中天昏地暗,金殿飞沙走石,文武乱作一团大梁摇摇欲坠,正在危急时,一个内穿红袍的大汉冲上前去,托住了大梁,保住大殿平稳如山。第二天召宣文武,果见内穿妻子红袍的邢端出现。明成祖一眼看中,当场封他为监察御史,负责紫荆关口。邢端不负皇恩,上书言事,有条有理,见解独到。皇上又同他结了金兰之好,在宣德年间,又封他为湖广按察副使。正统三年北京连续三次大地震,云南的苗民又举兵反明。皇上寝食不安。邢端为报皇恩,请求带兵平叛。皇上恩准。
邢御史带兵驻扎在云南麓川,苗民自恃熟悉地势,全然不把明军放在眼里。邢端自知苗军身手快捷骁勇善战,要想制胜,必须速战速决。一天傍晚,邢御史趁苗军狂饮暴食之时,发兵包围了苗军大营。毫无准备的苗军手忙脚乱,仓促应对,无心恋战,仓皇四逃。邢端带兵乘胜追击,明军群情激奋,越战越勇,追至河边,眼看苗兵就要全军覆灭,束手可擒。谁知苗军竟一个个跳入水中,向水鸭子一样行走自如,跑得一干二净。明军就要到口的肥肉不翼而飞,十分沮丧。邢端也无可奈何,看着大河波涛邢端忽然想起老家盖房子用的生石灰,一个制胜的良策霎时跃上心头。邢端上奏,皇上下旨:火速启运井陉的石灰到云南。那时灰窑少,一夜间,井陉千家万户和邻近的获鹿,都忙着烧起了石灰。万斤石灰运到云南明军驻扎地。南方人没见过石灰,更不知道石灰的厉害,并没有引起注意。
一天,苗军又举兵进犯。邢端分兵两路,一路上前迎敌,想法把苗军引到河里;一路背上石灰绕在河边等候苗兵。双方对阵,刀枪铁戈,各不相让。明军胸有成竹,势不可挡,越战越猛,一鼓作气把苗军杀得溃不成军,步步后退,退至河边,又丢盔卸甲,跳入水中。没等他们在水中醒过神,追至河边的邢端一声令下,等候在河对岸的明军把石灰投入水中,霎时,整条河白雾滔天,“咕哒咕哒”像开了锅,,河水上下翻腾,简直要把水中的苗兵给煮熟了!
邢端巧用石灰打败苗军,是苗人闻风丧胆,谈灰色变,明军威名远扬。从井陉到云南运灰的沿途,以及大江南北的军民都知道了石灰的军用价值,互相传闻,从而使井陉的石灰闻名各地,畅销全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