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牌特工张合银
作者:蓝文君
他是抗日战争时期河南省老虞城县第一位中共地下党员。

他从参加革命第一天起,就坚定不移地走上了中共“特工”路。

战争年代,他经常披星戴月,栉风沫雨,奔波于解放区和敌占区之间,传递机密情报,转运军用物资,护送革命同志,散发传单,充当向导,披荆斩棘,所向无敌。
关键时刻,他以非凡的勇气,更衣换帽,乔装打扮,进入敌人内部,里应外合,为解放老虞城县城打开了城门。
在受敌监视、不能出门的日子里,为确保党的机密情报安全送达,他让9岁的女儿替他执行任务;为确保枪支弹药安全送达,他用独轮车把刚满月的儿子推上了生死难料的路………
建国后,党和政府对他委以重任,让他担任县人民银行行长,被他谢绝。他真诚地对上级说:“我没文化,银行行长我当不下来"。他举能让贤,甘为人梯,当了一名在行长领导下的总务科长,清正廉洁,兢兢业业,积劳成疾,天命之年卒于任上……
作家宋成树曾以他的动人事迹为素材,刨作出版了《老河魂》和巜故道特工》两部长篇小说。
他,就是近百年来响誉豫鲁皖苏四省结合部、妇孺皆知的中共"王牌特工”张合银。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在习近平主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新时代,重温这位革命先辈的传奇故事,缅怀他的丰功伟绩,更有振奋人的精神、发扬革命传统、砥砺前行的特别意义!

坚定不移走上"特工"路
每个人虽然各有各的人生轨迹,而张合银的人生之路却从一开始就展示出了他的悲不自胜,展示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那种"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天地英雄气来。
1904年阳历2月27日(农历正月12日),张合银出生于老虞城县今利民镇张楼村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里。人常说“幼年丧母、中年丧妻、晚年丧子”是人生的“三大不幸”,却让他摊上了两个。在他还没有长大成人时,父母双亡。尚无生存、自理能力的他,只得去了家在邻村袁寨的姑妈家,跟姑妈去生活。当他长到十八、九岁,姑妈操心为他娶妻成了家,不久又一重大灾难“光顾"了他:妻子死于难产。莫说是中年丧妻,即便是“青年丧妻”,张合银也很难再娶,因为他太穷了。真乃是"屋漏偏遭连阴雨,船破又遇顶头风”。张合银只有打光棍的份儿了。
为了生计,张合银干起了游乡做小买卖的营生。山东单县黄岗集东北有个叫花园的树庄,是个家家户户都织手巾卖的专业村。一开始没有本钱,他是从游乡串村卖花园村的毛蓝手巾起步的。毛蓝手巾分大、中、小三种,宽度虽一样,长度却不同。大号的足有尺半、两尺长,为妇女包头所用。中号的也就一尺多点儿,多为男人用来擦汗的。小号的基本上是个"四方巾”,长、宽相等,俗称"手捏"儿,是用来擦手的,张合银把从花园村批发来的大、中、小号毛蓝手巾拿小包袱皮儿包上几十条,往根木棍上一头一挑,就出门儿,一个村庄一个村庄地转,边转边吆喝:"买毛蓝手巾啦擦汗巾!”“买包头巾啦手捏儿Ⅰ":……
当手头稍有宽余,张合银便以“独棍挑卖”而发展为“挑担”(或叫“担挑”)和“手推独轮车”游乡了。:自然那所卖商品也由单一的“毛蓝手巾”而“针头线脑""洋烟洋火""梨膏糖果”而"日杂百货"了。
张合银所在的张楼村以及他姑妈家所在的袁寨村,均在黄河故道南岸,在河南省老虞城县的地盘上,过了黄河故道,北边就是山东单县的黄岗集。黄岗集位于豫鲁皖三省交界处,距单县南15公里,单虞公路纵贯南北,南靠陇海铁路,是单县农村第一大集镇,素有“小单县”之称。张合银棍挑小包袱、担挑、推车做小买卖,常去花园村批发毛蓝手巾,自然也会常赶黄岗集,常游黄岗周围乡村。时间一久,他的为人正直、做事靠谱落下了好名声,年整三十岁那年,他娶了黄岗集北边段庄的段凤英为妻。这为他后来坚定不移走上中共"特工”路,继而又发展成为抗日战争时期老虞城县第一位中共地下党员,拉开了他不凡人生的序幕!
1938年5月26日,老虞城县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张合银亲眼目睹了日军杀人放火、奸淫掳掠的滔天罪行。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土匪蜂起,老百姓流离失所,让他痛心万分。可他只是一个周游四乡的卖货郎,又有什么能力驱赶日寇、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呢?

机遇来了。
1938年冬天,张合银的岳父家那边来了共产党、八路军,并建立了巩固的抗日革命根据地。张合银知道,共产党、八路军是抗日的队伍,是一心为老百姓办实事的,是穷人的主心骨。再说,那会儿张合银之妻段凤英的娘家哥段景尼(段福民,被人写成段景尼报了一次表,从此将错就错叫起了段景尼),己担任了抗日革命根据地的区长并兼任黄岗抗日游击大队大队长,与时任中共黄河支队、湖西军分区联合组建的敌工站站长李汝泰关亲密切。李汝泰正想在敌占区老虞城县发展“内线",于是在八路军一团担任警卫员的内弟段福和的介绍下,张合银就成了李汝泰在老虞城县发展“内线"的第一人选,从此经常来往于黄河故道两岸,奔走于抗日革命根据地和敌占区之间,一方面接受着共产党、八路军的教育、培养,一方面为共产党、八路军提供着敌占区有价值的日、伪情报。以不怕杀头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和机警灵活、足智多谋的“特工”能力,经受着中共党组织对他的严峻考验,于1941年6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共在抗日战争最艰苦阶段撒在敌占区老虞城县的第一粒种子。

读后感言
文/了凡
故道特工重温读,动人心魄热血涨。
先辈走向革命路,赤胆忠心守卫党。
从小阅尽艰辛事,苦难孕育善心肠。
机智勇敢狼窝混,收集情报舍命尝。
一家老小全上阵,血风腥雨关卡闯。
民族独立做贡献,庆珍全家命赌上。
张楼情报站揭密,合银家国情怀罡。
虞城解放出大力,先辈传奇不能忘。
教育后代子孙读,红色基因传承亮。
珍惜现在生活美,幸福来之不易讲。
从小立志报效国,德智体美多发扬。
无私奉献精神学,英雄事迹材料祥。
2024,03,1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