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联妙对之趣
杨宇峰
“奇联妙对”以独特的视觉看人、看物、看事,巧用各种修辞手法进行创作,达到一种让人陶醉的意境,联语别具一格,耐人寻味,堪称楹联文苑中的一朵奇葩。
笔者多年采集的一些佳联,散录在笔记中,现翻出整理,遂成此篇,谨奉于读者共享。
顶针连珠联:
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亦非我;
装谁象谁,谁装谁,谁就是谁。
上联是说演员进入角色,由“自我之境”达到“非我之境”;下联讲演员塑造舞台艺术形象,贵在个性鲜明,演到维妙维肖的程度。联语环环紧扣,与内容配合融洽,富有艺术哲理。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曾将此联挂于卧室,当作座右铭。
双关语联:
霜降如小雪;
春风不大寒。
上句取霜与雪形色相似之意;下句言春风气候转暖无严寒之感。“小雪”、“大寒”在句尾皆有双关之妙,既是节气,又独具特色喻饰前文的另两个节气“霜降”、“春风”。
谐音联:
两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
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此联构思奇巧,上联“橹速”谐音为三国东吴的“鲁肃”,“帆快”谐音为汉高祖刘邦手下大将“樊哙”。下联“笛清”谐音北宋的大将“狄青”,“箫和”谐音刘邦部下的大臣“萧何”。
因荷而得藕?
有杏不须梅。
明代礼部右侍郎程敏政,当朝宰相李贤喜将女许之。一天宴会上,李指着桌上果品出句,程当即也以盘内水果对成此巧联。巧在言此喻彼,借助谐音,语带双关。联语意思则是:“因何而得偶?有幸不须媒。”
闲人免进贤人进;
盗者休来道者来。
明代奇才解缙的一个朋友有意跟他开玩笑,得知解缙要来他家,在门口贴了这样一副对联:“闲人免进;盗者休来。”解缙一看,便在上下联后各添了三字,巧用音谐字“贤”、“道”,使原来的对联换了口气。可见这位对联大师的生花妙笔,非同凡响。
偏旁联”
烟锁池塘柳;
炮镇海城楼。
上联出自清末一位秀才之手,很久没人对上下联。到了近代,有人游览广州镇海楼,看了古炮台,才以此相对,皆是偏旁“金木水火土”五行,对仗精当,不可多得!
数字联:
三代夏商周;
四诗风雅颂。
此联是北宋史学家刘攽巧对宰相王安石上联,他从《诗经》分类找到突破点:风雅颂。雅,分大雅、小雅,故又通称“四诗”。以此为对,妙绝!
三强韩赵魏;
九章勾股弦。
此联出自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之手。巧在明镶暗嵌。上联明镶三强,即战国时期的韩、赵、魏,暗嵌同行的“钱三强”。下联明镶九章,即首次记载我国古代数学家发现勾股弦定理的一部数学著作,暗嵌同行的“赵九章”。联语确有独到之处!
万瓦千砖,百匠造成十佛寺;
一舟二橹,三人摇过四仙桥。
相传,有两个赴京赶考的秀才,夜宿十佛寺。寺内长老出了个上联,一时难住了这两个秀才。结果,两人出寺乘船赶路,路过一座名叫“四仙桥”时,其中一个秀才灵感突发,巧妙地对出了下联。
叠字重复联;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成都望江楼公园里,有一座崇丽阁,阁上原有半副对联,无人能对,成为一时绝联。到了近代,四川什邡的李吉玉,偶而发现什邡县城外的珠市坝内有口古井,名叫“印月井”,由此想起崇丽阁上的半副联,即对之,使绝联不绝。联语对仗工整,读来恰似两个饶口令,饶有情趣。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
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宵年尾,明日年头,
年年年尾接年头。
此联月字年字多次重复叠用,加之“月圆逢月半”和“年尾接年头”,反映了岁月交替的特殊规律,联语平铺直叙,对仗工整,令人玩味无穷。
红菏花,白荷花,何荷花好?
黑葚子,赤葚子,甚葚子甜?
荷花有红、白之分;桑树的果实称葚子,刚显熟时呈赤红色,熟透时呈黑紫色,皆甜。此联用叠字、谐音、反问等修辞手法,问得自然,对得工整,堪称绝妙!
以物拟人联:
稻草梱秧父绑子;
竹篮装笋母怀儿。
有一秀才从城里访友回来,从稻田边路过,一个插秧农妇,是他的街坊嫂子,指着手里的一捆稻秧,笑着说:“你是秀才,那我出个句子你对对!”秀才抓耳挠腮却怎么也对不上来,就急跑回家,翻书觅句。正在往竹篮里装竹笋的妻子,在一旁听见他口中吟的上联,立即把下联对上了,而且对得十分精彩。
水清鱼读月;
山静鸟谈天。
此联别出心裁,让鱼读月、鸟谈天。其中“读”、“谈”极妙。人格化地活现出水中景、山野趣。
雷霆司号令;
星斗焕文章。
联语手法巧妙,拟人、比喻兼而有之。听雷有声,声如“号令”;观星有色,色似“文章”。作者想象超乎常人!
转折比较联:
鹦鹉能言难似凤;
蜘蛛虽巧不如蚕。
宋代进士王禹偁,幼年聪颖,通诗能对。一日,太守宴请宾客,席间出句让众人对,一时,竟鸦雀无声,无人应对,当时,王禹偁以太守书童身份侍侯左右。他脱口念出下联,满座皆惊,众口称妙!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中“太虚幻境”石牌坊上写有此联,富含哲理,寓意深刻。
茶亦醉人何必酒;
书能香我不须花。
此联品茶独醉,读书自香,秀逸雅丽,自有一番情趣。
反衬联:
蝉噪林愈静;
鸟鸣山更幽。
上联以“噪”反衬“静”,静中有生机;下联以“鸣”反衬“幽”,幽中见雅逸。
回文联:
画上菏花和尚画;
书临汉帖翰林书。
明代诗书画奇才唐伯虎,在朋友家看到一幅和尚画的《出水芙蓉图》,即兴吟出此句。顺念倒读皆可。下联暂无人对出,后来有一个翰林学士对成此联。假借谐音,形成一副回文联。还有一佚名者,嵌入了“唐寅”之名相对:“观音堂寺唐寅观。”也有几分趣味。
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
此联正读倒吟,回文有趣,且对仗工稳。
比喻联:
池中荷叶鱼儿伞;
梁上蛛丝燕子帘。
一年夏天,明代才子祝允明与唐伯虎塘边散步,唐即景得句,祝对成此巧联。联语将荷叶比喻成“魚儿伞”,把蛛丝比喻成“燕子帘”,形象生动,让人读之难忘。
拆字联:
洪洞县共同三点水;
岢岚城可风两重山。
上联拆“洪洞”为“共同三点水”;下联拆“岢岚”作“可风两重山”。手法巧妙自然,虽是文字游戏,确可见撰联者的学识和构思绝巧。
门内有才何闭户?
寺边无日不逢时。
一学生调皮乖俏,傍晚访私塾先生,见门闭着,想试试先生的才学,吟出上联。先生听出学生出句用意,随口对了下联。这是一副拆字联,上联“门”、“才”并为闭字;下联“寺”、“日”并作時(繁体字)字,意思是:日已落山,学生你来的不是时候。
此木为柴山山出;
因火成烟夕夕多。
拆字、并字极巧,“柴”、“出”,“烟”、“多”四个字的意思连贯,顺畅自然,妙哉!
墙上挂珠帘,你说是王家帘,朱家帘?
半夜生孩子,我管他子时乎,亥时乎!
手法别致,巧手拆“珠”;妙手分“孩”。联语幽默,口气自然,趣味无穷,妙联!
人名联;
碧野田间牛得草;
金山林里马识途。
此联选自1982年中央电视台迎春征联。联语全由六位作家和艺术家组成。连句通顺适当,自然贴切,对仗工稳,堪称绝妙。
萧楚女,乃男儿豪杰;
李赫男,是女队英雄。
萧楚女,(男),我国早期革命家。李赫男,(女),我国著名乒乓球女运动员。男名有女,女名有男,联语交叉相对,给人新颖别致之感。
人从宋后羞名桧;
我到坟前愧姓秦。
此联由清代侍讲学士秦涧泉所撰。他少年读书时,与几位同窗游西湖,来到岳飞坟前,心里很不是滋味,随口吟出这副对联。此联以“凤尾格”反嵌“秦桧”姓名,道出了作者满腹痛恨之情。
倒装联:
马蹄溅朝露;
牧歌染流云。
联语故意将主宾倒装,颇有新奇之感,如果换一下:朝露溅马蹄;流云染牧歌。虽可成对,则索然无味,诗意顿消了。
讥讽联
垂帘廿余年,年年割地;
尊号十六字,字字欺天。
慈禧垂帘听政二十余年,丧权辱国,恶贯满盈,但死后被大清皇室尊为“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有人写了这副对联,讥之,斥之。
坐,请坐,请上坐;
茶,泡茶,泡好茶。
清代曾任体仁阁大学士的阮元,告老还乡后,身穿旧时布衣出游扬州平山堂。僧人以为是个村叟,不以为然地道:“坐,荼。”后听阮元谈吐不凡,即曰:“请坐。”并忙吩咐侍僧:“泡茶。”当问知阮元的身份后,僧人遂起身道:“请上坐。”又令“泡好茶。”十分殷勤地招待阮元,并请阮元题联相赠。
阮元便把僧人前后招待自已的词语串成此联,不加任何雕饰,活现出势利者的一副可笑又可恶的嘴脸。
语气联:
为名忙,为利忙,
忙里偷闲,饮杯茶去!
劳力苦,劳心苦,
苦中作乐,拿壶酒来!
这是一副茶酒楼联。“饮杯茶去!”“拿壶酒来!”口气随便,好像脱口而出。就招徕顾客而言,是极有吸引力的。
笔者的家乡邯郸市峰峰矿区,有建于北齐年代的石窟南、北响堂寺,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外驰名。在当地广为流传的一句联语:
南响堂,北响堂,南北响堂响南北。
此文结尾,就以此句为上联,悬之求对。谨盼读者佳对玉成!
制作都市头条编辑刘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