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至乐 乐物自然乐己
作者:刘彦强(憨子)
前几日,思量人生,忽而有所悟,遂写成一诗:
寻寻觅觅求快乐,
踏碎朝晚复蹈月。
力竭归来读庄周,
始知蝶鱼是大觉。
此诗发于网上,很多人很不理解,要我解释,为此我细叙如下。
人其实是个最为自我矛盾的生物,并且绝大多数人都是深陷其中而不自知。其中最有意思的就是追求幸福。人的天性都是希望过上幸福的生活,于是追求幸福就成了一生的事情,于是追求过程的艰辛,追求不到的痛苦就伴随人终生。触目所见,净是人们辛辛苦苦的劳作,期期艾艾的抱怨,悲悲切切的呻吟,惨惨凄凄的悔恨,唏唏嘘嘘的哀叹。追求幸福的初衷最终演变为一生的苦痛。

实际的问题是:人们追求幸福,而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几乎无人了了。所谓“不吃苦中苦,焉为人上人”,所谓“先苦后甜”其实全都是误区。上面所说的因幸福而痛苦,其根源就在这里。
那么,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回答可能让你大跌眼镜:幸福就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即让人愉悦的感受。幸福在哪里?幸福不在追求之中,幸福不在财富之中,幸福不在名誉地位之中,幸福不在他人评价之中,幸福只在你的现实生活中。享受你的生活,你就自然处在幸福之中。
如何享受生活?我以为先贤之中,释迦穆尼视人生为痛苦,主张超脱,最不值得称道;孔孟主张入世,终生“忙忙如丧家之犬,苦苦如漏网之鱼”(见《论语》),也不值得效仿;老子主张无为,一切顺其自然,说到了幸福的根本,但有点玄,很难把握。倒是庄子最值得称道,他从世俗的角度为我们做出了享受生活的示范,最方便我们学习。

《庄子•秋水》里有记载这样一段故事: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鱼儿游得多么悠闲自在,这就是鱼儿的快乐。”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还是让我们顺着先前的话来说。你刚才所说的‘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话,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问我,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

这一段话读起来有些绕,但道理很明白:庄子是个善于发现快乐的人,鱼游水中,这是最普通不过的必然,但庄子却看到了“鱼之乐”,从而也快乐了自己。惠子就是与你我一样的俗人一个,既看不到鱼之乐,更看不到庄子之乐,因而也自然不能享受观鱼之乐。
如果说观鱼是庄子从现实生活中看到快乐,享受快乐,那么,著名的《庄子梦蝶》就告诉我们庄子为什么能够超越我们去享受生活的快乐。
庄子梦蝶的原文是这样的:“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据据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所谓“物化”,就是指顺应变化。回到故事里来理解“物化”,就是说梦里我是蝴蝶,可以充分的享受蝴蝶的自由自在的乐趣;醒来我是庄周,就做我的实实在在的庄周。如此,庄与蝶、梦与觉相互转化,彼此渗透,最后物与我消解融合,浑然成为一体。看看,多么美好的幸福境界!
庄子借“物化”告诉我们,人应该顺应和享受人生的乐趣,至于孰梦孰觉,又何必斤斤计较呢?由此推理,死既然是人生必然之事,又有什么可恐惧的呢?孰生孰死又何必斤斤计较?说清楚些,就是说人要享受生活,就需学会 “物化”,乐物自然也就乐己,留心于佳境之中,快乐悠然在心,这就是庄子的幸福。
如果说庄子梦蝶还只是讲物我两忘,享受生活的道理,那么庄子的鼓盆而歌则告诉我们人应该怎样看待生死,应该在俗人所谓的“大悲”中看到快乐!

“鼓盆而歌”故事的梗概如下:
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前往吊唁,看到庄子正张开双腿敲着盆子唱歌。惠子气愤的指责庄子说:“妻子陪你多年,死了你不哭也就罢了,还鼓盆而歌,不是太没人情了么!”
庄子回答说:“惠兄,感谢您老远地跑来吊唁。其实,当妻子刚刚去世的时候,我何尝不难过得流泪!只是细细想来,妻子最初是没有生命的;不仅没有生命,而且也没有形体;不仅没有形体,而且也没有气息。在若有若无恍恍忽忽之间,那最原始的东西经过变化而产生气息,又经过变化而产生形体,又经过变化而产生生命。如今又变化为死,即没有生命。这种变化,就像春夏秋冬四季那样运行不止。现在她静静地安息在天地之间,而我却还要哭哭啼啼,这不是太不通达道理了吗?所以止住了哭泣。”
庄子认为人的生命是由于气之聚;人的死亡是由于气之散,这番道理,我们可以不论其真伪。但就以他对生死的态度来说,便远在我们这些芸芸大众之上。他摆脱了世俗关于死生的传统看法,把死生视为一种自然的现象,认为生死的过程不过是像四时的运行一样。这样,生既是快乐,死也没有什么可悲。当一个人把死都看成是一种自然,能够鼓盆而歌为死去的亲人送行,世界上还有什么事能够让他不快乐呢?《庄子》将自己的这一段论述取名为《至乐》,就是想告诉我们人生的快乐就在于正确的看待生活。

庄子,一个继老子之后唯一看透生活真谛,能够享受生活之美的、大彻大悟的伟人!而后世许多学者出于低俗的偏见,视庄子思想为颓废没落,他们哪里懂得人生幸福的真谛!在我看来,唯有庄子才给人一种不怕困难的乐观的人生观,不管人生遇到什么样的坎坷和挫折,不管生活经历什么样的灾难和凶险,人都应乐观豁达的享受生活。
我欣赏庄子的生活态度,愿我们能像庄子“知鱼之乐”那样生活,“鼓盆而歌”那样豁达,做一个美丽的“蝴蝶梦”,化成美丽的蝴蝶徜徉在姹紫嫣红的生活之中。
2013年7月22日
作者简介:
刘彦强,笔名憨子,陕西咸阳人,高级教师。从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近四十年,为全国知名政治教师,曾在各类教育刊物发表教研论文180余篇,主编出版《青少年心理行为咨询丛书》、《中学思想政治课学习指导丛书》、《学习心理学》、《坡刘村志》等书,并主编或参编多种教辅读物。教学之余,也写些杂谈散文以及诗词,散见以哲理性见长。有百余篇散文、诗歌散见于多种刊物,并有《佳儿传奇》、《生死孽缘》、《雪夜惊魂》、《情断大年夜》等小说问世。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