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联引发的回想(散文)
作者:季志林
近日整理书稿时,无意间翻出了三十年前的学习笔记本,不禁喜出望外。过去我始终保持着写日记的习惯,从部队转业后,几经搬家,保存多年的日记本竟然不翼而飞,为此我深感惋惜,因为那些日记是我军旅生涯的真实记录。
突然看到久违了的学习笔记本,立即产生了一种亲切感,欣喜之余随手翻了几页,看到我当年自撰的几副春联,看着看着,思绪便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我所在的部队地处大漠之中,管理着全军唯一的军事专用铁路,担负卫星发射中心人员物资进出场运输任务,点多线长,高度分散,工作环境十分艰苦。官兵们面对戈壁豪饮孤独,长年战风沙,斗严寒,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特殊的环境培养出部队独有的“铁兵作风”,而官兵之间更是形成了同甘共苦的战友深情。
作为一名书法爱好者,每到春节,我都要给部队书写春联,而且春联内容全部随机自撰。特殊环境特殊任务和特殊情感,使我撰写春联时大多以壮军威,鼓士气为主,更以报国情,战友情,思乡情一脉贯通。这个笔记本里就记载了我当年为部队撰写的春联。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1991年春节我给机关营区大门撰写的春联,内容是:
跃马戈壁戍边常怀故乡月
铸剑大漠卫国甘饮塞外风
“每逢佳节倍思亲”,过年了,官兵们都想家,尤其是入伍不久的战士们,他们还没有完全适应远离父母久别亲友的军营生活,想家的心情是极为强烈非常迫切的。然而我们毕竟是军人,不可能像其他在外地打工人员一样赶着春运的人潮回去和家人相聚,这个时候,领导的责任就是要组织好节日的各种活动,安排好部队生活,使战士们充分感受到革命大家庭的温暖。同时,也要引导同志们正确处理个人、家庭和工作之间的关系。所以我在春联中寄语我的战友们不要忘了亲人忘了家乡,更不要忘了我们肩负的重任。同时,我每年撰写春联时都充满了对新年度工作的希望,这是我作联的主旨,也带有军营文化的鲜明特色。
1992年,我部对所辖铁路实施大修改造工程,部队面临第二次创业的考验,元旦过后我们召开了施工动员大会,明确了全年工作任务,各营领导在大会上表决心,大家磨拳擦掌斗志昂扬。为进一步鼓舞士气,这年春节,我撰写的春联是:
赤胆忠心艰苦创业 喜今日铁马金戈军威壮
餐风饮露无私奉献 看明朝励精图治凯歌传
这副长联撰成之后,同志们说字数多内容好如果制作成红色条幅悬挂在机关办公楼上一定更醒目 ,更有利于激发同志们的斗志。于是将毛笔书写改为条幅悬挂形式。此后每年的春联都喷绘成红色条幅悬挂于机关大楼之上,因为横额不便悬挂,所以统一只挂上下联不挂横额。
铁路大修改造工程是在确保列车畅通的前提下进行的,各连队每天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施工任务,时间紧,任务重,清道床、扛旧枕木、抬水泥枕和钢轨,那一样活儿都不轻松。许多同志手磨出泡,肩蹭破皮,但是大家咬紧牙关日复一日坚持施工。在全体官兵职工的共同努力下,1992年,我们圆满完成了铁路大修改造工程年度施工任务,不仅锻炼了部队的意志和作风,而且提高了官兵们的业务水平和遂行任务的能力。为今后继续实施工程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2年是农历壬申年即猴年,1993年将迎来农历癸酉年即鸡年,辞旧迎新之际,针对部队工作特点,我撰写的春联是:
施工传捷报运输奏凯歌看金翭奋起茫茫戈壁道无阻
军营满生机官兵多壮志听雄鸡高唱浩浩大漠路畅通
说来也巧,这一年的中秋节和国庆节两节相连,中秋之夜,部队在俱乐部广场举行赏月晚会,会场四周摆了一圈长条桌,上面搁满了月饼、糖块和各种水果,辛苦了大半年的部队官兵欢聚一堂,共度良宵。各连队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兵味足有看头,晚会的气氛极为热烈。这时,忽然有人提议:“欢迎季处长来个节目好不好!”大家齐声喊“好!”接着便开始了传统的拉歌:“季处长一一来一个!”“来一个一一季处长!”我笑着问大伙儿:“同志们说说看,我表演什么节目好?”有人喊了一声:“处长喜欢用对联鼓动人,那就现场作一副对联吧。”“好!”大伙儿又是一阵附合声。“现场作联,这帮小子不是难为我吗?”我心中暗自寻思着,此时的戈壁,秋高气爽,皓月当空,面对着这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的英雄部队,我突然来了灵感,随即口出一联:
中秋节国庆节节节高唱创业歌
航天人筑路人人人畅抒奉献曲
这副对联突出了“节”和“人”,节是中秋节连着国庆节,人是航天人也是筑路人,如此对仗还算工整,又体现了中秋晚会的热烈气氛,更重要的是激励官兵们大力弘扬创业奉献精神,起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1994年,随着国防科技事业的飞速发展,我部铁路大修和新线铺设任务更加繁重,全线共二十多个施工点同时开工。“二次创业”进入施工高峰期,部队每天早出晚归,体力消耗严重。为.鼓舞士气,我在春节崱慰问铁路沿线点号官兵时完成了春联的构思:
汗洒戈壁真英雄壮志凌云为九天揽月战风斗沙逞豪强
情驻大漠好男儿意气风发图四海强盛金戈铁马吞河山
我们的本职工作确实很平凡很普通也很辛苦,施工部队每天重复着同一个动作做的是同一件事情,但是,我们为之奋斗的是强军强国大业,我撰写这副春联的用意就是要以崇高的事业凝聚人,以祖国人民的期望激励人,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光荣传统鼓舞人,部队驻守在茫茫大漠中,每天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没有家国情怀的人是坚持不下来的。
之后的几年,部队一直处于紧张的施工之中,而我所作的春联始终坚持凝聚军心鼓舞士气的风格,在这里,我不妨全部摘录下来以飨读者。
1995年春节:
扬正气纵铁马将士报国气豪壮
沐风沙斗霜雪官兵戍边胆赤诚
1996年春节:
车轮飞汽笛鸣官兵同甘苦 双手筑就通天路
军威壮武艺精健儿齐奋勇 一心夺取开门红
1997年春节:
有志气有勇气有骨气有锐气
大胸怀大气魄大施工大发展
艰苦而紧张的工作生活不仅能锻炼人的意志,而且能培养出一种纯朴、真挚、融洽的战友情谊。有一年,当一批退伍战士将要踏上返乡旅途时,面对曾经朝夕相处难舍难分的战友,我饱含深情题下了这样一副临别赠联:
昔日赴戈壁同甘共苦 难忘官兵深情在
今朝返家园建功立业 更盼战友佳音传
在所有人际关系中,战友情才是最深最浓的,因为这种感情是在朝夕相处的军营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更是经历了艰苦环境的磨炼和风风雨雨的洗礼,甚至经历了生死考验。每当部队送别战友时,你都会看到同志们眼含热泪难舍难分的情景。让我欣慰的是战友们没有辜负我的期望,他们把铁兵精神带回各自的家乡,有的在农村带领乡亲们发展生产脱贫致富,有的在企业辛勤工作创造佳绩,不少人成了工作标兵,业务能手,创业之星,道德模范。每当听到战友们在家乡工作的好消息,我都由衷的感到骄傲和自豪。
从文学角度讲,我撰写的这些春联也许存在着对仗不工平仄不合等缺点,但在那个年代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有劲能鼓舞大家奋发向上已经足够了,因为它有着强烈的时代感,也反䏐出了铁兵们不畏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
我离开部队己有二十六年了,面对这本尘封已久的工作笔记,不觉思绪万千,心潮起伏,似乎又回到了那令人难以忘怀的艰苦岁月。仿佛又看到了战友们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当我即将写完这篇短文的时候,我的心早已随着记忆飞回那遥远的大漠之中……
2024年3月16日于咸阳渭滨苑
作者简介:季志林,陕西省咸阳市农业农村局退休干部。《世界文学》优秀签约作家。
北京中宣盛世国际书画院研究员;
北京润墨斋书画院高级院士;
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陕西省咸阳市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著有长篇纪实文学《大漠生命线》,
其军旅小说,诗歌,散文,书法作品多次获奖。
﹌﹌﹌﹌﹌﹌﹌﹌﹌﹌﹌﹌﹌﹌﹌﹌
纸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