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新建是一个充满干劲,一旦下定决心干什么事,都能坚持不懈,从不轻易服输的人。
新建初上小学时,因为写不好名字,想改姓,被母亲教育以后,就立下决心,一定要写好自己的名字,并且写得漂亮些,给爸妈和陈家增光。他咬着牙坚持写,一周后,终于学会了。看着作业本上,自己用铅笔写的”陈新建”三个大字还蛮像回事,新建感觉学习并不是啥难事,于是对学习的兴趣一下子就提高了,在班里的学习名次也提升到前列了。新建以后从事文字工作,是同他童年的学习生涯分不开的。
新建因为学习好,慢慢成了学校的小名人,老师们也很喜欢他。
小学三年级时的一天早上,新建和同学们正在上语文课。忽然四年级的语文老师姚秀娟来到教室门口,敲了几下门,把新建班主任焦老师叫了出去。一会儿焦老师走进教室说:“新建同学到教室门外去,姚老师找你。”听到这里,同学们都睁大了眼睛,难道陈新建在学校里惹了什么事不成?新建自己也吓了一跳,一边心里嘀嗒:最近没干啥坏事啊,怎么老师就找上门了?一边畏畏缩缩地走到教室门口。姚老师看到新建的神情,说,“新建,你甭害怕。听说你的语文学得好,我想领你到我们班去,给同学们领读一下生字。”新建又吓了一跳,“姚老师,你别再说笑了,我是三年级学生,咋能给四年级同学领读生字呢?”“我早上给班上同学上语文课,他们读生字,好多遍都记不住,真气人!把你叫到我们班去领读生字,让他们也看看低年级的同学学习多认真!”新建犹豫着,最终还是跟着姚老师去了。
羞羞答答站在教室的排头前,新建拿着教棍,指着黑板上的拼音,一个字一个字地拼读。他读一句,学兄学姐们跟着读一句。连着领读了两遍后,姚老师让全班同学鼓掌欢送,新建的脸刷的一下子羞得通红。
到了小学五年级,有一段时间,语文课临时由冯芝兰老师代上。冯老师第一次上课,一连问了好几个问题,全班没有一个同学举手回答。新建个子小,坐在第一排,就在老师的眼皮底下。冯老师便指名新建回答问题。同学们都睁大眼睛,看新建如何作答。出乎大家意料,新建回答问题时大声流利,答得非常对。冯老师听完,幽默地说:“新建同学的眼睛小,看起来眯眯的,但吹起来利利的!”这一句不经意的幽默表扬,成了同学们闲时和新建开玩笑时常说的话。表面上,为说自己眼睛小,新建和同学们争得脸红脖子粗,但实际上心里高兴得很。
新建父亲工作获奖,得了日记本,自己舍不得用,就送给了正在念初中的新建。新建感到很自豪,把日记本带到了学校。为了使日记本发挥更大的作用,新建养成了每日一记的习惯,每看到好的词语就抄下来。著名作家魏巍写的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对新建的一生影响很大。时隔30多年后,新建依然能流利地背出前边的几段:“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也许还有人心里隐隐约约地说: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他们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的哩,既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深的知识,又看不出他们有什么丰富的感情……”每读到这里,新建就觉得,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潮水也在奔流着,驰骋在文学的田野上。
新建原来的数学成绩要优于语文。初二时,情况颠倒了过来,数学成绩一般,学习语文兴趣却进一步浓厚了,特别是爱写作文。岳缠志老师曾把新建的作文《秋收的一天》当做范文,在课堂上给同学们朗读。上高中后,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对新建的影响更深,“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忽然想起了日日夜夜想念的荷塘,在这充满月的夜晚更有一番样子吧”的锦句,多年后还能浮现在新建的脑海中。
然而,人生的航船却在新建上高中时,拐了一个弯。
从小学到初中,新建的成绩一直在全班名列前三,语文学得好,作文写得更好,他一心梦想着上大学,当老师,当记者。然而,到了高中后,学习的优势不再,数理化的压力非常大,新建感到非常吃力,对英语课更是讨厌,考上大学的希望越来越渺茫。新建在第一学期学习还算努力,第二学期就有了心事,总想着如何走捷径取得成功。这时国家正好出台了接班政策,爸妈退休,子女可以顶班。新建心想,父亲在城里工作,自己不就有这种优势么?何况自己的年龄刚刚符合接班的年限,就有了接父亲班的念头。这种想法一旦产生,便萦绕心头不去。就像那路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新建学习,越发不用心了。
一次父亲回家后,新建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亲,父亲一口回绝,“不行,我今年才51岁,不到国家60岁的法定退休年龄。你好好在学校学习吧!给我考大学!”“爸,你身体不好,可以提前病退呀,再说如果过两年国家政策变了,我想接班都接不成,名额作废了,那多可惜啊!”“作废了,你也不能接班,你现在的任务只有一个,在学校给爸好好学习!”“哎,知道了,爸!”
虽然口里答应着,新建心里想的还是接班。谈判失败回到学校后,新建学习更是心不在焉。一个月后,新建给父亲写了一封十一页纸的长信,主要还是向父亲汇报渴望接班的迫切心情,以及接班的原因。信中反复讲“亲爱的爸爸,我是你的亲生儿子”,企图用父子情打动父亲,实现自己走捷径,进大城市的梦想。父亲一直没有回信,新建的心更没着落,在学校学习也更没心思。他想,父亲越是不想让自己接班,自己走进大城市的决心越要坚定。
新建铁了心要接班,开始谋划一个大动作——步行走进西安,用真诚感动父亲。
一个周六的晌午,正值春暖花开的季节。在学校吃过午饭后,新建把自己想走到城里找父亲的事情告诉了好友小文和忙怀,整理好床铺,用网兜提着平时节省下来的三块锅盔馍,就开始出发了。
新建走过学校门前的小河,拐到敬林路上,一直向北。望了一眼学校的大门,新建说:“大门,这次我要到西安办大事,不乘公共车,用脚走进西安城。”走到田家村,上了西汤公路后,一辆从汤峪开往西安的大公共汽车,从新建身边擦身而过,想着离西安的距离会越走越近,新建又对汽车说:“你走吧,我今天要走着到西安,不坐车!”
新建跨过库峪河,上光昌坡,走过枣园,再上引镇坡,过引镇街道,拐进了通往西安最近的长安县101县道,上北留坡后沿着公路一直向西北方向走去。公路两旁麦苗青青,春风吹拂,绿浪起伏,新建看了,心里感到很舒畅。近两个小时后,新建累了,坐在路边一块石头上,吃块干锅盔,缓口气。小息片刻后,又继续前行。
在大兆村北边,同村的王银罗骑着自行车回家休假,看见新建后,问他干啥去,知道新建的想法后,便说,“瓜娃呀,这里离西安远着呢,叔用自行车把你带到车站,你坐车去吧!”“谢谢叔,不用,我能走到西安!”告别了王银罗,新建继续向前走。走啊,走啊……也不知道走了多长时间,小腿走疼了,小脚也走疼了,可总是看不到西安城的影子。路过一个村庄时,新建坐在一户人家门口的大石头上,又消灭了一块锅盔馍,攒了一些劲后继续前进。一路走,一路问到西安去的方向。
连续下了鲍陂坡、五典坡两个大坡后,终于到了春临村,新建远远看见了雄伟的大雁塔,西安城的远景就在眼前,新建不由得心里发出一声呐喊:“西安,老子来了!”
新建以为自己真的到西安了,其实离父亲的单位还早着呢。这时夕阳西下,夜幕将临。看着眼前西安城的轮廓,一想到在大城市上班的前景,新建兴奋了,已经消失的斗志和激情,又重新在心里激荡起来。“走,不管困难多大,脚多疼,我一定要走到西安,一定要走到父亲单位,坚决不能坐车,否则,明天回学校后同学们会笑话的。”其实,新建当时口袋里还装着五块钱,化一毛钱买票,就能坐公交车轻松到达父亲单位。但新建前天晚上在宿舍和同学许下了要从学校走到西安的愿,不少同学不信。新建想自己一定要坚持走到西安,让同学们看看,自己到底是不是吹牛?到底是不是男子汉!
在原来的和平门——引镇的21路大公交的站牌下,新建歇了一会,肚子又咕咕叫开了。吃了最后一块锅盔馍,新建继续向西安城方向前进。时间长了,新建走得越来越慢。为了鼓励自己尽快走到父亲单位,新建将剩余路程分解为四个小目标:大雁塔、友谊路、大差市、东大街父亲单位。
新建从春临村走到了大雁塔脚下,实现了第一个目标。问清去和平门的路后,新建开始向第二目标冲刺。此时每前进一步,都要耗费巨大的体力。夜幕已经降临,人们吃过晚饭,开始坐在门口,摇扇乘凉。实在渴得不行,新建就在路边买了一根冰棍,稍作休息继续前进。不到半个钟头的时间,新建走到了友谊路。第二个目标也实现了,新建心情开始变得豪迈起来。走着走着,西安城墙出现在新建眼前,和平门到了。新建抱着坚定的信念,一步一步地走到了大差市,下一个就是最终目标了。
走在繁华的东大街上,看着那熙熙攘攘的人流和流光溢彩的霓虹灯,新建心情一下子好了起来,脚也没有那么疼了。三步并做两步,新建很快就走到了父亲单位——碑林浴池的大门口,新建这时真想大声地向全世界宣布:“我成功了,终于实现了一个人从农村走到西安的梦想!”
通过浴池的后门,新建从后楼梯一直爬到五楼平台。父亲宿舍的灯还亮着,听见人敲门,打开一看,是自己的儿子。父亲吃惊了,“这么晚,你咋来了?”新建回答说自己是从学校化半天时间才走到这里的。父亲虽然没有说啥,新建却感觉父亲有些生气了,于是不敢再吭声。父亲倒水,待新建喝后,便带新建到解放路通宵服务部吃饭。吃完饭回到宿舍,父亲打了一盆热水,让新建洗完脸再泡脚。新建才把脚伸进水里,一股钻心的痛感,瞬间传了上来。新建差点就喊了出来,强忍住了。待父亲走出宿舍,新建把脚心翻过来一看,呀,脚心全是水泡。草草洗了脚,一瘸一跛地出门,倒了洗脚水,新建倒在床上,很快就睡着了。
一夜无话。第二天早上,父亲领新建洗了澡,吃了早饭。二人回到宿舍,开始对话,听到新建来时没有告诉母亲,父亲发怒了,“你没说,你真是长大了。你放学后没回家,你妈会有多着急,你知道不?你真行啊!”“再说,你要是认不得路,跑丢了,我和你妈可咋办啊,到哪里去寻你?你也不替我们想想!不让人省心的东西,真是不知天高地厚!”新建也觉得自己是有点莽撞了,一直低着头,一声不吭。
看着新建低头不说话,父亲猜到了儿子的心思,又问:“你这次跑来找我,是不是为了你接班的事?”新建还是一声不吭。父亲再问:“到底是不是,你给我说实话!”新建只好小声说:“是!”“是个屁!你个学生娃,不好好在学校念书,倒整天想着接班的事情,我告诉你,想都不要想,墙上挂门帘——没门,你老老实实在学校给我念书,争取给我考上大学!”新建说;“行,爸!”父亲继续骂着说,“行,行个屁!我看你这些天思想早都抛锚了,还有心思学习?昨天给我写信,今天亲自跑来。写信一写十多张,还写我是你的亲生儿子之类的话,把人能肉麻死。有本事你写小说当作家去!你莫非真要把我气死不成?”父亲说话时,新建一直低着头,连抬一下头都不敢。“咱啥话也不说了,你早把接班的念头收起来,回到学校好好学习,争取让爸在单位职工面前也能扬眉吐气一回……”
下午两点后,父亲把新建送到南门外的西安市远郊客运站。看着汽车徐徐开动,父亲在窗外一边挥手,一边大声地说:“新建,记着到田家村站下车,记着在学校一定要好好学习,爸这一辈子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爸,你放心吧,我知道了!”汽车开出车站了,透过汽车前的反光镜,新建依然看到父亲不愿离去,不停地在挥手同自己告别的身影。
虽然把新建赶回了学校,但父亲不能不考虑儿子的心情和现状。过了不长时间,新建父亲便向单位打了报告,要求病退,让儿子接班。经过一段时间的外调,单位批准了。于是,新建终于如愿以偿,顶替父亲上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