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师十八团上海知青《青春在远方》作者合影。
让烈士魂归故里
成秀荣
在上世纪的1969年5月,年仅17岁的上海知青龚国幼和哥哥龚国镛一起来到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师十八团砖厂(现友谊农场)工作。同年7月的一天,砖厂食堂着火,当时,龚国幼等人奋不顾身冲进火海抢救国家财产,同时冲进去的还有另一个上海知青匡为民以及哈尔滨知青和湖北籍人员,浓烟滚滚,令人感到窒息,火舌伴着滚滚浓烟窜出窗外,人员无法靠近。不料房梁烧塌,重重地压在了龚国幼的等人身上……那一天,团部砖厂沉浸在巨大悲痛中,整个18团闻之消息的人也沉浸在悲痛中,目睹弟弟壮烈牺牲的龚国镛更是悲痛欲绝。
经过层层上报争取,1973年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批准龚国幼、匡为民等五人为革命烈士,由黑龙江省民政厅颁发烈士证。
1983年7月,上海市南市区(现黄浦区)民政局根据有关政策,为龚国幼等换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发的烈士证(沪烈字第005069号)。
岁月匆匆,我从黑龙江回到上海已有很多年了,但当年烈士的壮举仍深深地印刻在我脑海里。2012年9月,我坐知青专列回访黑龙江,一路上的美景掠过,我的心却难以平静。专列途经友谊县,我在那里只有三天时间逗留,虽然行程安排滿滿,但我还是向接待我们的友谊县领导提出了祭拜龚国幼等烈士的请求。友谊县的领导很理解我们的心情,特地为我们安排车辆前往殡仪馆。在那里,我们向烈士的骨灰盒献上花圈,鞠躬致哀,禁不住泪流满面。
也就在这一刻,我萌生了把烈士英魂带回上海的想法。
我回到上海,向时任18团上海知青联谊会会长章黎明大姐谈了自己的想法。她认真地听完了我说的话,神情庄重,说应当帮助知青烈士魂归故里。
于是章黎明大姐即向上海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领导汇报,得到研究会的大力支持,不仅为我们开出了去民政局的介绍信,还特地派研究会副秘书长李庆梅出面协助运作。
上海《黑土情》杂志社也支持我们这个想法,同时还透露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26团曾经也有这样的案例,烈士被安排在龙华烈士陵园。龙华烈士陵园也应该是英雄龚国幼回归的最好去处。
然而,好事多磨,运作并不顺利。
经与上海市民政局联系,优抚处第一次回复,国家民政部有规定,烈士要在牺牲地就地安葬,属于国家保护文物,不得随意移动,同时国家给予相应补贴。让我们联系友谊农场,请他们按国家有关政策予以安置落实。我们把联系友谊农场的情况整理上报之后,再次向上海市民政局提出烈士骨灰迁移申请。
优抚处又提出要求,要到烈士父母的居住区去核实情况,并让烈士的父母,或者爱人和子女书写申请上报所在区再转报市民政局,其他人办理无效。
龚国幼牺牲时年仅17岁,他哪来的爱人与子女,龚国幼的父母也已去世,而当年的南市区又归并黄浦区,一条又一条的明文规定都成了烈士魂归的障碍。虽然屡经碰壁,但我们没有气馁,一次次地据理力爭,一遍遍地以情动人,最终,区民政局同意让我们与烈士亲属一起到市民政局联系办理相关手续。
2013年一个春雨绵绵的上午,我和烈士亲属龚国镛、上海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李庆梅、18团上海知青联谊会会长章黎明一行4人来到了地处上海浦东世博大道市民政局。没想到,在这里经历了一场令人愤慨的遭遇战。
由于事先联系好接待我们的市民政局优抚处领导不知何故外出了,我们被看门的保安拦住了。于是只能一个个电话打到优抚处、办公室,希望安排其他同志接待。电话被转来转去,态度和蔼却官腔十足,推三阻四,全都不了了之。眼看已经到了午餐时间,趁保安疏忽,我们径直走进了民政局大楼。正当我们走近电梯时,没想到有七、八个保安如从天降一般把我们团团围住了。章黎明从龚国镛手中拿过烈士证,大声对保安说,请你们尊重烈士亲属,我们不是来上访的,我们是代表一级组织到这里来联系工作的。李庆梅也拿出研究会的介绍信,但保安不听分辩,执意不肯放行。
这时,久在机关工作的章黎明大姐灵机一动,对保安说,我到民政局来拜访一位老朋友,行吗?电话接通了那位老朋友,于是我们大摇大摆地走进了民政局。
我们的目标仍是优抚处。也许他们也已得到消息,已派出一名工作人员来接待我们。这时,我们也不客气了,说,现在全市党政机关都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这是你们对待群众的态度吗?这位刚从部队转业的工作人员也很看不惯机关的衙门作风,很认真地记下了我们提出的三点要求,表示领导回来后马上汇报。
2013年9月9日,上海市民政局按特事特办的原则,落实了烈士龚国幼骨灰安放事宜。
2013年10月18日,烈士龚国幼的骨灰顺利接回。
2013年10月20日上午9:00。18团上海知青联谊会在龙华烈士陵园纪念馆,举行了烈士遗骨回归安放追悼会。
昔日的战友们从全市四面八方赶来,在纪念堂前整队肃立,迎接烈士的英魂归来。
上海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刚、黑土情杂志社总编翁德坤也到会致悼词,称赞18团上海知青联谊会热心为知青办实事。
事隔两个多月,与龚国幼烈士在同一天灭火中英勇牺牲的、上海知识青年匡为民烈士的骨灰同样魂归故里,安放在龙华烈士纪念馆。
从那年起,每逢清明,我和我的战友们都会来到龙华烈士陵园,为英烈献上一束鲜花。英烈们英勇无畏、无私奉献精神永远是我学习的楷模。
今音文学策划中心
荣誉顾问:关敏仪 然空 萧潇 秋秋 胡晶清 施国标
2024.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