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
文/李桂霞
黄鹤楼的历史悠久,始建于三国时期,历经多次重建,现存的黄鹤楼是1981年重建的,它位于武汉市蛇山之上,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
关于黄鹤楼的传说有很多,其中流行最广的说法是,一个衣着褴褛的道士问一个酒楼老板讨酒喝。老板并没有因为道士衣着褴褛而看不起他,急忙的盛了一大碗酒给道士喝。就这样过了半年,老板都没有因为道士不付酒钱而怠慢他,依然每天请他喝酒,有一天,这个道士跟老板说,我欠了你很多酒钱,没有办法还你,给你画幅画吧,于是从篮子里拿出橘子皮,画了一只鹤在墙上,因为橘皮是黄色的,所画的鹤也呈黄色,但是鹤活灵活现到什么程度呢?只要有人拍手唱歌,墙上的黄鹤便会随着歌声和着节拍翩翩起舞,酒店里的客人看到这种奇妙的事情,都付钱观赏,如此过了十年,老板攒了很多钱。十年后,道士重来,用笛声招下黄鹤,乘鹤飞去。老板为了纪念黄鹤,感谢这个道士。是用十年赚下的银两在山上修建了一座楼阁。这座楼阁就叫黄鹤楼,听说那位衣衫褴褛的道士正是吕祖纯阳子吕洞宾。
历代名人墨客都为黄鹤楼题词赋诗。记得我曾读过这么一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说是李白到了黄鹤楼时说的一句话。
唐代诗人崔颢在回乡的途中经过了黄鹤楼,想到了自己的仕途坎坷、远方的家乡和人生的无常与虚幻,通过登楼所见所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运用了开阔的意境、对比的手法和巧妙的转折,使得诗歌情感达到高潮,通过描绘黄鹤楼周围的景色和自己在楼上的感受,具有深厚的艺术感染力。现在我把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的题诗,摘录下来: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几十年来,因为崔颢的诗我一直向往黄鹤楼,总想一睹黄鹤楼的风采,总想站在黄鹤楼上远眺长江。
2024年3月5日中午刚刚在武昌站下车,我和姐姐、姐夫还有老伴儿,就急忙打车去了黄鹤楼。踏上台阶,穿过落梅轩,我们漫步梅园,梅花已落,星星点点的几朵梅花,寂寞的挂在枝头,为自己没有和大多数花儿同落感到难过,都低着头,等待时机,落地成尘碾做泥,只有香如故。
转过一条瀑流,沿着山脊往上走,好多牌楼,首先看到的是纪念岳飞的“精忠报国”,后面还有“银洲浩荡”、“玉树参差”等等好多牌楼。终于看到黄鹤楼了!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黄鹤楼”三个字,而是“楚天极目”四个大字。这让我想起毛主席那句“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我登上了黄鹤楼极目远眺,万里长江尽收眼底,鹦鹉洲大桥,在烟波浩渺的江上悬挂着,武汉长江大桥魏然屹立在江面上。崔颢若是看见这两座大桥又会发出什么样的感慨呢?
关于黄鹤楼,有那么多的诗人在此题诗留念。李白、白居易、王维等等。于是,我想起了唐朝李白那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是我上高中时一个同宿舍的同学背给我听的。那时她在一班我在三班,她们班每天都背一首古诗,她每天晚上都回来背给我听,我就记在笔记本里。
然而,我最喜欢的还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为黄鹤楼题诗:《菩萨蛮 黄鹤楼》
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黄鹤楼的建筑风格也是非常之独特,外部宏伟壮观,内部豪华精美,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漫步楼内,每一层都不相同,黄鹤栩栩如生,振翅欲飞,人物、故事都非常吸引人,招来那么多的游人流连忘返。因此它被誉为“天下江山第一楼”,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建筑艺术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