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景生,字少泉。男,汉族。祖籍江西乐平。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华文化名人、著名陶瓷艺术家、诗人。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现为景德镇官窑陶瓷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清华大学书画艺术院首席客座教授。2015年经国际职业规划鉴定中心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定推介委员会评定通过授予“国际工艺美术大师”。2016年被授予“中国当代最具收藏价值的艺术名家”荣誉称号。出身于景德镇陶瓷世家(其父余翰青为已故著名老一辈陶瓷美术家、国画家、教育家,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教授,学院创始人之一)。
少泉先生自幼随父习画,经父亲的亲授严教,他的陶瓷绘画技艺和国画创作在儿童时代便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艺术熏陶以及他的个人悟性和较深的文学修养,表现在诗词创作上的天赋,使得其艺术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魅力。少泉先生的创作釉上、釉下、青花斗彩、花鸟、人物、山水、走兽,作品工写兼长,富有灵性,个性独特。先生勤于艺事,热爱生活,寄情于山水田园。作品题材广泛,表现手法丰富,生活气息浓郁,充满了耐人寻味的笔墨情趣和诗情画意
其作品被国家邮政中国集邮总公司收入《中华文化名家艺术成就邮票卡纪念珍藏册》限量发行永久性收藏。 2015年被评选入编中国艺术博览《名家臻品典藏》一书,并应邀担任编委会顾问,中国国际艺术家协会艺术顾问,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级金奖及各项奖励,部分作品均为各级馆藏机构及民间收藏。
2018年由北京收藏天下【专题报道】推出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优秀艺术家作品展。
2019年为人民日报:全国重点推荐艺术名家、国礼艺术家。并为多家媒体专题报道。
2019年获得中国艺术功勋人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荣誉纪念章殊荣,曁人民日报社《中华水墨报》献礼70周年大阅兵特别报道,及“百年历程.中国道路”辉煌中国名家名作成就展”2003年受聘于《清华大学书画艺术院》首席客座教授。
其诗歌散文随笔现代汉诗与格律诗系列代表作,发表于(一带一路中国诗歌在线)【诗词楼阁】《唐风宋韵文学微刊》等全国多家国家级书刊,金牌签约诗人、作家。
2018年底荣获华文出版社《中国当代诗文.名家代表作》二等奖 。
2019年荣获中原诗词研究会《中国当代诗歌名家》中原杯荣誉奖项。
中央电视台《书画国际频道》栏目组推荐艺术家,中国艺术功勋人物,国礼艺术家,德艺双馨人民艺术家。


贾瑞補(福多多乐),热爱文学,喜欢诵读,多篇作品在报刊上发表,并多次获奖,希望用声音净化心灵。

诗人三月天
文/少泉
这是民间传说中的阳春三月,亦是诗人吟春摘句诗情潮涌的时节。"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昨夜小城在绵绵春雨中沉睡,诗人们已然陶醉……几声鸟鸣忽远忽近越过我的窗台、惊扰我的梦乡~
朦胧中透过薄薄的窗帘望去,那明净的天空给城市平添了一丝喜悦,心灵亦迎来一缕阳光~
城市醒了,晨钟声中,远方隐隐传来梵音声声,邻居们有的在各自家中念念有词的念着佛经,或去教堂虔诚的祷告,有的在江畔晨练偶或高吼几声,那"吊嗓子"的声调听来五音不全,却亦抑扬顿挫由低而高音域洪亮。还有那花拳绣腿且不论哪门哪派……那太极身影,风中舞姿,自然一展国人风采!却令我略显单薄且笨拙的身躯几番跃跃欲试,心亦随之在风中凌乱~

三月的阳光淡淡的照在身上,却丝毫感觉不到温暖,城市还夹着几分寒意,街上人潮如涌,一如江边垂柳在风中微微颤抖。
偶尔看得那亳无生气冷若冰霜的脸庞,孱弱的身姿看上去似有几分病态,各自行色匆匆然却又不失一种坚强。这种勤劳与韧性,抑或是国人与生具有且绝无仅有的民族个性吧?
听这火车站人来人往嘈杂声声,偶尔看去这些和自己一样黄皮肤黑头发,看似陌生而又似曾相识的脸庞,却有几分焦虑和一脸茫然,看着这些擦肩而过匆匆而去的人流漫漫消失在远方,工人农民、商人职员、贩夫小卒……
记得小时候有位“高人"给我看相时说我是个吃心饭的人,并告诉我父亲,说我眉目清秀、两眼聪慧有神…将来是个吃心饭的人,并念念有词的叨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也!"而今我只是个"吃手饭的"手艺人!
(其实我的老父亲,也寄希望于我能够辉煌腾达京城做官,那年父亲随同市长赴北京观礼,回来后便有了我这个小生命并取名"京生","因户籍警的一时疏忽而误写为"景生"遂将错就错,不了了之,或许因一字之差从而改变了我一生命运?没有沾上京城的仙(官)气,然却诗情荡漾、景从心生,从此走向了艺术之路,并与景德镇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我想父亲的本意大概亦只是留个纪念吧?在那个年月,父亲作为景德镇艺木界的唯一代表获得那种殊荣,然望子成龙乃天下父母心啊!)
性情独立的我,所谓诗人、自由职业者,却似乎无法融入其他人的生活乃至精神世界,我们这些颇有几分清高的"文人骚客"虽然与他们近在咫尺而又活在两种世界,形同作茧自缚,且看似安然隐身于这小城一隅、桃源深处而悠然自得,实乃茫茫红尘诸多苟且矣!

三月的阳光如此淡薄,三月的雨却又如此多情。我独倚在窗前,欣赏着小城春光,感悟这世间冷暖、红尘百态,思考这国人的信仰品味,芸芸众生和不同层次的人生。
联想起许许多多风雨飘摇中的创业者,那些汗滴禾下土、披星戴月的农人,然而"百无一用是书生"!生活中诗人抑或可有可无?然却是我自幼为之动情以至神魂巅倒的一种生活向往~
以至成了我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诗——乃是一种古今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与人文情怀,彰显并赋予了人格修养与精神情操,提升了人的品位与生活质量。
当然,我这里说的只是精神层面,生活中既可调节渲泄人的情绪亦可抚慰心灵。诗人让心灵拥有一缕阳光,让自己的人生活的充实且丰富多彩。
毋论现实生活有多么不堪或多么的不如意,都能活出自信从容与自我。无论何时何地顺境或逆境,都能于困惑中寻得些许超脱,寂寞中觅得一丝抚慰。吟风弄月观海听涛手可摘星辰…啊,多美的人间三月天,我梦中的故乡!江岸传来琴声悠悠,远山飘来片片白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