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九旬翁刘沂生,山东省青州市人,一方名师。曾修书呼吁“尊师重教”,获中央领导陈云批复,颁行全国,被誉为“给中国教师命运带来拐点的人”。退休后致力于文学创作,长于传奇,蒹工志文。其志文独具一格,行文凝练,节奏感强,既有诗歌之美,又有散文之畅,堪称散赋。诸如《青州花博会徽标落成志》《青州龙兴寺复兴颂》《英灵凝铸八岐山颂》《碧波长流弥水颂》《龙潭秀姿靓云门》《海岱青州历世志》与“青州衡王桥栏板石雕王府故事”等作品,为青州市诸多景点增添了传统文化的光彩与魅力,被誉为古州文化奇人。刘沂生,曾在弥河高中任教多年,培养了大批佼佼学子。这所学校,虽然只招收十三届四千余名毕业生,却创建了许多优异事迹,成了学校虽小能量巨大的典范,获得了社会的高度评价,留下了一曲永不破灭的赞歌。本文,是弥河中学的艺术再现,值得一读。
宋执贵书“学子重会吟”
◎《弥河中学展辉煌》(原创)
◆刘沂生(山东)
大马山下奏凯歌,
弥河中学展辉煌。
莘莘学子遍天下,
为国增誉成栋梁。
弥河中学,距城二十里之遥,是一所公办乡村高级中学,乃上世纪七十年代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普及高中教育的结晶。位于今弥河镇小官庄村东侧,紧临羊临大道(亦两京通衢)。有平房三十余口,操场一个,占地面积十余亩。
弥河中学,创建于一九六九年秋,首批报到教师是袁景泉、王凯、刘沂生、马树德、茅树森、袁振声、高华仁、王连芳等。师资力量雄厚,汇集了王文昌、李瑞伟、罗连嵩、姜孟晋、刘沂生、杨德滋、马树德、于永江、刘蕴芳、姜兴維、郭梦兰、李鸿君、张德俊、袁振声、董清义、刘永庆、司志孝、王来德、李文学、刘安林、鞠延、王冠中、马厚环、王凯、茅树森、郇述福、韩法营、李鶴年、高华仁、穆建军、王爱华、赵传祥、马玉胜、姜明义、钟志森、刘复俊、丰刘香、张益清、王宗方、潘才秀、王来庆、段福礼、孙瑞、刘玉德、李延忠、冯瑞禄、孙广海、张伟华、张世武、王静、潘有兰、王延义、郭兆春、赵泮香、张文瑞、李世胜、李存胜、张汝祯、郭修兴、蒋其志、田兆功等优秀教师。他们爱岗敬业,埋头苦干,教学质量优异。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后,弥中升学率,连续多年在益都县各中学中夺魁。一九七九年高考,弥中大中专录取四十六名学子,喜排昌潍地区前列。益都县的第一名山东省理科状元张文瑞,就出自弥河中学,堪称当年益都县高中之最。
学校于一九七0年二月开学,招生两个班,一百二十名学生。其后,每级扩大到六个班。首任校长王正德,教导主任王连芳。继任校长董瑛,教导主任王连芳。其后,段福林、郭松禄、王慎言等先后任校长。
一九七八年,改称益都县第九中学。一九八二年恢复弥河中学校名。一九八三年开设初中班,一九八五年停止招生,完成其历史使命。先后招收十三届,总计六十五个班,计四千余名学生,为弥河镇培育了大批佼佼人才,名留青史。其中,全国高端明星企业“天瑞重工” 首席科学家、全国卓越工程师、全国人大代表李永胜,就是弥中八级的学子。
弥河中学,不仅教学质量高,社会公益事业还做得很出色。学校设有气象观测站,负责人是刘安林与鞠延老师,学生轮流值班观测。他们曾于一九七六年,准确地预报了唐山地震,获得了中央有关部门的褒奖。事后,中央有关部门,曾特邀弥中校长董瑛,破格参加了国家地震研讨会,给弥中带来极大辉煌。
二0二四年四月,弥中师生将在风筝都潍坊市重聚,慷慨作歌曰:
大馬山下展輝煌,
彌河中學育精英。
五十餘載匆匆越,
白浪河畔重相逢。
万里无云蓝天阔,
纸鸢飞翔戏彩虹。
笑臉相對憶當年,
滴滴喜淚落杯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