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相逢唱诵团总创:喜羊羊

喜相逢唱诵团核心团队

视频合成:风云秀
《玄奘之路》配己音合诵
第一集:乱世孤旅第2节
主播:新军、醉雪听香 、徐辉、戈壁红柳、求知、明媚、徐玉兰、冰雨

1,新军

佛教起源于印度,公元前六世纪,释迦牟尼佛在印度创立了佛教,大约六百多年后,佛教开始向东传入中国。
公元六十七年,两位印度僧人用白马驮着佛经和佛像抵达中国,汉帝国修了一座专门的寺院,供印度高僧翻译佛经,为表彰白马驮经有功,寺院被命名为白马寺。白马寺就在洛阳,它是中国第一所官办寺院,被尊为佛教在中国的祖庭。自佛教东传以来,洛阳一直就是重要的佛教中心。年幼的玄奘因为家庭变故,不得不投靠佛门,但是,这个早熟的孩子发现,洛阳的寺院生活,非常适合自己的天性。
2,醉雪听香

公元六百一十二年,隋帝国选拔僧人,这是一次<由>皇帝亲自发动的宗教活动,考试很严格。只有那些禀赋超凡的人才能被录取,但是,十三岁的玄奘以非同一般的聪慧打动了主考官,最终被破格剃度。当玄奘成为一名僧人的时候,佛教已传入中国近六百年,寺院林立,僧侣如织,少年玄奘在洛阳浓厚的佛学氛围中逐渐长大,由于良好的儒学根底,仅仅五、六年时间,他的才华就传遍了整个洛阳。他不仅对佛教经典有惊人的记忆力,而且见解独到。
3,徐辉

公元六百一十八年,隋帝国爆发了大规模的战争,当战火燃烧到洛阳的时候,玄奘来到了都城长安,此时的长安刚刚更换了主人。隋帝国灭亡,大唐初建。战争还没有结束,长安的寺院破败不堪,痴迷于佛法的玄奘选择了南下,从此开始了长达七年的游学生涯。 在七年的时间里,玄奘的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他孜孜不倦地研究各种佛教典籍,访问了几乎所有的高僧大德,试图彻底读懂佛法。如饥似渴的学习使玄奘声名鹊起,被誉为佛门的——千里之驹。然而,疑惑开始困惑玄奘。佛的本性是什么?凡人最终能否成佛?佛教典籍中没有确切的答案,也没有一个高僧的解释令玄奘信服,对于一个僧人而言,这是一种根源于灵魂深处的迷惘。
4,戈壁红柳

玄奘明白,他将用一生的时间去解开心中的迷惘,去寻求生命的意义。
公元六百二十五年,玄奘结束了游学生涯。第二次来到大唐都城长安。此时,历尽磨难的长安秩序已经恢复,大唐帝国在李氏家族的统治下开始崛起,各种迹象都表明,一个伟大的时代即将开始。
《三藏法师传》记载,玄奘年幼的时候,母亲曾做过一个奇怪的梦,梦中的玄奘身穿白衣,骑着一匹漂亮的白马向西而去,或许,这是冥冥之中的某种暗示„
一个偶然的机会,玄奘在长安碰到了一个来自异邦的高僧,这次偶遇将改变玄奘的一生。
5,求知

这个叫波颇的僧人来自印度,他正在长安讲经说法,心事重重的玄奘从波颇身上迅速体悟到印度佛学的智慧,感受到佛学发源地的魅力。在玄奘的年代,来自印度的佛经并不齐全,再加上翻译的曲解,对佛法的误读司空见惯,佛教领域教派众多,相互争执不下,玄奘的内心充满了迷惑,佛法的真谛究竟在哪里。波颇告诉玄奘,印度有一个叫那烂陀的寺院,是研究佛法的最高学府,那烂陀有一个叫戒贤的高僧通晓一切佛法经论,是当世的佛学大师。
6,明媚

印度僧人的出现,像一盏黑夜中的明灯,照亮了玄奘迷惘的心灵,玄奘决定前往印度,在佛教的发源地寻求佛法的真谛。
母亲的梦在冥冥中应验了,向西而行,去那个叫那烂陀的地方。玄奘召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僧人,联名上书朝廷,请求西行。然而,朝廷拒绝了他们的请求,禁止出境。当时,大唐立国不久,帝国的安全仍然没有彻底解决。在北方边疆,游牧的突厥人重新崛起,铁骑经常南下,长安随时都有可能陷落。公元六百二十六年,就在玄奘请求西行的那一年,突厥可汗率领十万骑兵抵达长安郊区,帝国陷入恐慌当中。
7,徐玉兰

刚刚继位的唐太宗没有任何护卫,单骑会晤突厥可汗,冒着巨大的危险,大唐的皇帝终于劝退了突厥大军,长安暂时又恢复了安宁。
但是,大唐和突厥人的较量才刚刚开始,唐太宗在等待决战的时机,为了准备与突厥人的战争,帝国实行禁边政策,严禁大唐的百姓外出,玄奘的西行计划就这样被官方否决,结伴同行的人都退缩了,但是玄奘没有放弃。他一边学习古印度文,一边等待着离开长安的机会。
8,冰雨

第二年秋天,机会终于降临,为了应付霜灾造成的饥荒,官方允许长安的百姓外出,对于玄奘,这是离开长安最好的时机。公元六百二十七年,唐太宗李世民统治大唐的第一年,二十八岁的玄奘离开了长安。
古代中国人去印度,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条海路,一条陆路。海路在当时还不发达,大多数人只能走陆路。从长安出发,一路往西,经过西域和中亚才能抵达印度。

审核:喜羊羊、真诚靓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