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俭 从一粒米做起》
文/山里布衣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说:“要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
清·金缨《格言联壁·持躬》有言:“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中说:“俭则足用,俭则寡求,俭则可以成家,俭则可以立身”。
在平时生活中,很少有人算过这样的账:几粒小麦能做一个馒头?几株稻子能做一碗米饭?怎么对得起“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老农民?
笔者所在的连队陈敬益指导员,在80年代初,为教育官兵注意勤俭节约,不要浪费粮食,组织官兵算过一笔账。当时我国是8亿多(近似数,仅供参考)人口,如果每人每天浪费一粒米,8亿粒米就是16000斤,如果浪费10粒 就是16万斤,如果浪费20粒就是32万斤……。每天每人节约一分钱,就是800万元。况且,我们每天不丢米,不乱花一分钱,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这32万斤米,按一个成年人每年吃365斤计算,够876.7人一年的口粮,是一个加强营一年的粮秣。这800万元,按普通职工每月工资30元计算,是26万多人一个月的工资收入。官兵们经过这么一算,从而明确了勤俭节约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知晓了一粒米一分钱的重要价值,对“滴水汇成河,粒米凑成箩”的谚语有了深层理解。从此,连队官兵从节约一粒粮一分钱开始,基本杜绝了乱倒汤菜,乱扔米饭、馒头的现象。与此同时,还建立了“节约箱”,设立了“缝鞋匠”、“补衣组”、和“节约监督员”。并编写了我为“节约出把力”、“我是连队的缝鞋匠”等文艺节目,先后在数个连队演出,并在团、师、北京卫戍区部队和机关表演,受到官兵的一致称赞。笔者也是这些文艺节目的“领銜主演”,与其他官兵登上了“大雅之堂”。受到国防部长秦基伟、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北京卫戍区司令员董学林等首长亲切接见。
节约一粒米一分钱,对一个人来说,可能是不过“针柄”大点事儿,但要用全国眼光来看,就是比“老天爷小不了多少的大事。正如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讲的那样:“任何小事,如果乘以14亿就成了天大的事”。近期广告中播出了一则消息:说每年浪费倒掉20亿斤粮食。这20亿斤粮食,按每人每年吃360斤计算,够547.9452人一年的口粮。这个近似天文的数字,形象地映衬了“节约如同针挑土,浪费似是水推沙”的寓意,不可谓不是小中见大的真实写照啊。
因此,节约贵在有恒,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如果只有勤劳艰苦创收,没有节约勤俭持家(包括大家),就好比“有针没有线”,有石无水泥粘,最终也打不起坚固的铜墙铁壁,更筑不成万里长城。
如今,我们生活在新时代,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生活富足,是全面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前夜,我们要在全面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同时,将“光盘行动”驰而不息地进行下去,将移风易俗持之以恒的坚持下来。
(本文计算的数字仅是近似值或参考值,不可能十分准确。重在说明节约要从小处着眼,点滴做起的道理。请鉴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