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 王安石大师
文/梧闽
宋真宗天禧五年十一月十三日¹(1021年12月19日)辰时,王安石出生。
王安石是江南西路抚州临川县(今江西省抚州市)人,但是根据满清时文人蔡上翔转引《清江县古迹志》所言,因王安石之父王益时任临江军判官,故“其子(王)安石生于此,后人因名其堂曰维崧”。
《晚笑堂画传》中的王安石,清代画家上官周绘制
王安石自幼聪颖,酷爱读书,过目不忘,下笔成文。稍长,跟随父亲宦游各地,接触现实,体验民间疾苦。文章立论高深奇丽,旁征博引,始有移风易俗之志。
孔子云'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首先,王安石是一位大智,因写了一个错别字,失去了状元桂冠。二是说王安石是'仁者',他对底层的人民有'怜憫'真爱,对豪强地主肆意霸占、侵吞耕地进行税改'摊丁入田',颁布如后来明朝张居正《一条鞭法》的新法,试图实行土地国有化的'社会主义'尝试,而受到了现代革命导师列宁的著书点赞,少之又少的中国世界级改革家…王安石之所以是仁者,其三是对他的'李宣叔'客死他乡一一北宋时属'七闽之极'、啸獠常乱、瘟瘴流行的漳州,专门写了一首吊唁诗如下:
清朝乾隆版《龙溪县志》卷廿二.艺文卷,留着许多历史名人诗文,包括陈元光、王安石、苏轼、蔡襄等名仕大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的《送李宣叔卒漳州》,犹为显目,其文如下:
闽山到漳穷也,与南粤错,山川鬱雾气瘴,疬春冬作荒,茅篁竹间蔽,虧有城廓,居人特鲜少。市井宜萧索,野花开无时。蠻酒持可酌,穷年不用客。谁与分杯杓,朝廷尚贤后,磊砀充台阁。君能喜节行,文艺又皆博。超然万里去,识者为不乐。予闻君子居,自可救民瘼,苟能御外物。得地无美恶,似闻最南方。北客今勿藥,珍足海物味。甚厚不为薄,章举马甲柱。固已轻羊酪,蕉黄荔子丹。又胜祖梨酢,缝衣此多士。往往在丘壑,从容与笑语。岂不慰寂寞,太守好觞咏,嘉宝应在膜。想即有新诗,流传至京络。
王安石有个李宣叔叔,想必是他父亲的至交,在漳州当太守,死在漳州……为此,王安石特别写了这篇悼念文章,同时对北宋年间,漳州这个地方作了描述,对漳州这块闽山的穷地(偏僻地),并没有很看好,风土上'鬱务气瘴疬',人丁上'居人特鲜少,市井宜萧索。'落后偏僻不感兴趣。他不说漳州'四季如春',而说'野花开无时',对于人世的际遇,倍感寂寞,因为在漳州这个'穷乡僻壤',找个知已喝杯热酒,说说'掏心窝的话'也是一种困难,毕竟'蠻酒持可酌',可是'穷年不用客'也……这些衬托描述,主要在籍慰自己,同时表达对'李宣叔'来漳州当太守,又客死在漳州的一种惋惜怀念!
最后,我想说王安石大师之所以是'仁者',是他的山诗绝唱,真正达到了神仙的境界,一首诗一共写了八个'山'字,成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唱:
公元1076年十月,王安石被第二次罢相,离开了政治风波,退居江宁。
这次回到江宁府,王安石选中当时江宁府城东郊、钟山脚下一个叫白塘的幽静地方,作为建宅之地。
这里地势低洼,平时积水甚多,不长庄稼,故名“白塘”。
白塘那里还有一个土墩叫谢公墩,相传是东晋名相、淝水战役指挥者谢安的故宅遗址。
隋朝灭陈以后,这里已成废墟。王安石购地后雇人开渠,排除积水至清溪,垫土植树,盖几间房,营建了一座简朴的住宅。
“所居之地,四无人家。其宅舍仅蔽风雨,又不设垣墙,望之若逆旅之舍。有劝筑垣,辄不答。”
显然他想隐退后生活清静、无人打扰,毫无阻隔地置身于山水田园之中。
王安石根据这里恰在出城登山半途上的位置,将住宅命名为“半山园”,并以此自号“半山居士”,过着“终日看山不厌山”的生活。
据《清虚杂著》记载:
为了排遣心中的烦闷,王安石经常外出游览江宁府一带的山水名胜、佛教寺庙。
他专爱骑驴出游,有时也坐车,进江宁府城则沿潮沟乘小船而往。他不肯坐用人力抬的轿子,认为那样是“以人代畜”。
外出时王安石举止平朴随便,不讲排场,也不在乎风吹日晒,全然像一个“山野之人”。
这段文字,最能说明荆公晚年随缘自适、平淡自处的生活态度。
在王安石心中,钟山就是其全部生命的寄寓。
钟山又名北山,在他晚年的绝句中,与钟山有关的诗多达数十首,其中最有名的一首,当属我们今天要欣赏的《游钟山》:
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
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富美漳州》系列,摄影作者:朱东亮老领導
郑亚水,笔名梧闽,出生于漳州东郊梧桥村,毕业于漳州农机校和厦门大学政治学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先后由漳州市图书馆出版《秋水白云》《西方国际政治研究》、作家出版社出版《白云深处》、海风出版社出版《月泊龙江》等书籍。2001年中国东欧经济研究会授其《企业文化一一现代企业的灵魂》''优秀社科论文一等奖'',并入选《中国改革发展论文集》(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9年11月,该论文被清华大学收录《n<1知网空间》智库咨文;《中国作家书法家代表作全集》(中国文化出版社)副主编。
作品《<兰亭序>拾遗》一文于2010年9月入选《中国散文家代表作集》(作家出版社),并荣获2010年度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当代散文奖”;2021年8月,作品《说好的父亲》荣获“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22年2月,作品《说好的父亲》入编《中国作家书法家代表作全集》并被评为“特等奖”;2022年4月,《过故人庄还有多少龙江颂》荣获第九届相约北京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22年7月,《紫云岩 无住与不迁》荣获2022年最美中国当代诗歌散文赛“二等奖”;《禅意 太武凡木》荣获全国第八届新年新作征文“一等奖”;2022年11月,《空中并不是“无色”》荣获第二届“三亚杯”全国文学大赛 金奖;2023年3月,《走在后港古街》荣获第十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 一等奖;《梦一回太武夫人》荣获第二届中国最美散文诗歌大奖赛一等奖;《一字圣手江山常在掌中看》入选《高中语文》古诗词必读讲解教材。2023年被中国散文网聘任为“中国散文网高级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