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一段桂阳的春色做衣裳
——浅评诗人谢名健的诗集《我见桂阳多妩媚》
文/雷晓明

在桂阳,谢名健是位内敛务实的诗人。在繁重的教学工作压力下,闲遐之余,他还能在诗歌里寻找一片栖息地,难能可贵,令我敬佩。近期,桂阳县诗歌协会把他的诗编辑成了一本诗集《我见桂阳多妩媚》,内容既扎实又厚重,其诗歌创作体系日趋成熟稳重,足见深厚功底。
此次编辑的这本诗集分为《蓉城烟火》《山水画卷》《人事春秋》《文赋诗词》四辑,共收录130首诗歌和文赋,全是以桂阳的历史人文和山水事物为题材,带着对灵魂深处的拷问,去追寻桂阳独有的印迹。他这种隐忍的才气,让我颇为欣赏。
第一辑《蓉城烟火》是他描写桂阳历史文化的诗歌。桂阳,又名蓉城,因城西芙蓉山而得名。有蓉城,则有人家过往的烟火。在这辑诗歌里,谢名健以简炼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意境,颇有感染力。他通过古街、古村、古书院、古道、古牌坊、古戏台、古宗祠等遗迹的细微描述,从中感受桂阳历史的发展脉络。有些诗富有豪放的气势,有些诗表达出深沉的情感,还有些诗呈现出温婉的意象。这辑诗歌使得桂阳历史文化内涵更加立体生动,也传递出作者对桂阳历史文化的热爱之情:
“从大门入,感觉所有的柱子似乎
从古代回来,挺起士大夫的腰板
怕你小看了这大户门庭
天井很大。下来的光,特别的亮
亮得让你看见过去
现在屋内空荡荡,所有的门敞开着
走进去,能遇到一个会开口讲话的砖头
那有多好
一直,过小巷,拂去幽暗
出来。后墙上的语录还在
正对着外婆家的小窗
小时候,我慢慢地认识完语录里的字
而母亲,只认识野菜
到出嫁都没有机会去认识
哪怕一个最简单的汉字。”
——《在大湾榜眼第》

第二辑《山水画卷》是作者描写桂阳山水的诗歌。山水诗,即吟唱山水的诗歌,往往以自然风光为歌咏对象。这辑桂阳山水诗歌,是谢名健颇有份量的诗歌,语言凝炼,主题鲜明,涵盖了桂阳大地的万千姿态,让读者感受到桂阳旖旎风光的无穷魅力。他通过借景生情,抒发意气昂扬的胸怀,表达出朴素自然的审美情趣,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合为一体,从而成为桂阳山水文化地标。这一点,跟我创作桂阳山水系列的诗歌是一脉相承的。正如著名诗人黄亚洲先生的评价:“作者将我们司空见惯的特色不浓的山,活灵活现地搬到读者面前,这是一种本事。”当今的山水诗越来越呈现出母体的创作意识,若要跳出大众的视角,就必须要有新的创作思维,这需要一种匠心独特的构思。谢名健在诗歌探索中,似乎比较接近临武诗人吴泽军的风格,但却让我咀嚼出另外一种情怀:
“灌木蓊郁,严封山头,像不许走漏任何风声
江风数次潜入,全部失踪于腐草败落的沉寂
化作乱石,拱卫四防
无虎曰虎,临河断石的确如猛虎向水而吼
那些沿河而行人啊,像是虎吼出的悲呖
远去又荡回空谷。几世几劫
荆棘布崖岩,低垂的身影时而高举
晚风试探这些虎胆豢养的野性
以何种方式来抗拒来时的沉闷
这时,云朵弹开暮光,落在宽阔的江面
扁平的灰暗,像一座大山正在潜水而出
与虎踞山发生激烈的碰撞
一舟飞歌向北,夜如浓稠的汁液
充塞茫野。在一盏渔灯下
我们避开了这一次冲突。驶向舍人渡。”
——《虎踞山小记》
第三辑《人事春秋》是作者写桂阳的人物和事物的诗歌。写人记事,需要在现实社会中渗透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像是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始终照亮人生旅途;这种精神是一种人性的态度,放射出人间的光辉;这种精神是走向光明和崇高的价值观,成为人民群众追慕的楷模和标杆。特别在道德滑坡的今天,我们更需要积极向上的诗歌精神,多写出一些传递正能量的诗歌来提升社会思想道德观的整体水平,这也包括写人记事的题材。这辑中的组诗《感动桂阳十大人物》就体现一种桂阳精神:
“大脑一半困积乡愁
一半长着朴素的庄稼
把庄稼植入肥沃的乡愁
就带上亲邻,在油绿的叶间
一起制造多彩的笑声。”
——《致曹文亮》
第四辑《文赋诗词》是作者吟唱桂阳的古典文赋和诗词。古典文赋诗词是古代文人骚客创作的文体,讲究字数、结构、意境、词性、平仄、音韵等特点,以意巧、语雅、言志、灵趣等个性风格和方式营造出文学优美的境界。诗人谢名健对古典文赋诗词有深厚的功底,佳作层出不穷。这辑作品表达出亲情、友情和乡情,也表现出自然美、社会美和思想美,并彰显了古典文学独有的意境美,熏染出桂阳鲜明的人文气息:
“今日晴风好景,村头笑语歌飞。
昆曲三折散戏,白雪青衣。
台上春秋事,台前猎猎旗。
横笛吹出你我,点点红梅。”
———《雪花飞/昆曲》
夜色挑灯,通过纵阅谢名健的诗集《我见桂阳多妩媚》,其创作的诗歌皆是桂阳元素的特色和共性,让人在诗海里寻找桂阳历史文化的印迹。正如他所说:“我无法描绘家乡的春光生长的速度,无法把握每一团火陷带来的光芒。只能裁下一段家乡的春色,做件贴身的衣裳。”但谢名健的某些诗歌有点散文化,立意转化有点快,某些诗歌语言过于偏重词汇堆积,显得有些多余。如果克服这些缺点,他在日趋成熟的诗歌体系文本创作中,会更上一层楼!

作者简介:雷晓明,原名雷小明。作家、诗人。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文学作品散见《诗刊》《星星》《湖南文学》《鸭绿江》《芳草》《羊城晚报》《珠江文艺》《散文百家》《特区文学》《诗歌月刊》《参花》等上百家刊物。出版文学和文史专著五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