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往事难忘怀
更念同学情
文/李桂珍
“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人越老越爱回忆往事,越老越思念同学情。
回想起校园生活犹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时常浮现在脑海里。我们在学习,劳动,唱歌,跳舞,打 球……,等等活动中建立起深厚的同学情,永远难忘。
因父辈们闹革命,打敌人,不可能顾上家。转业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才考虑到儿女的发展前途。从农村接到兵团后才插班入学的,难得的学习机会,都非常珍惜,个个勤学苦钻研。
我们的学校生活比一般学校要丰富多彩。因为我们年龄较大,有体力,有的在某些方面也有了一点特长。
为了减轻父母亲的经济负担, 我们就搞起了勤工俭学,边学习,边劳动。 学校有啥活就干啥活。
我们打土块建校舍。上房泥,柳条篮子装泥吧,挑着抬着上房顶,脚手架子摇摇晃晃,两条腿累的肌肉酸疼。但是,当文体委员把劳动号子一放响,大家又精神抖搂奋力干起来。
掏厕所,运大粪,赤着脚踩在粪便上,没有谁嫌脏。在那个年代里有【时传香】作榜样,总觉得干越脏越累的活越光荣。
我们种菜,收获了送到学校食堂顶伙食费。
最开心的是我们划上木筏子,到小海子水库拣野鸭蛋。小渚中长满了莆苇,扎的脚上流血,但拣上鸭蛋心里那个无法形容的狂喜劲,就忘掉了脚疼。因为那时正置三年自然灾害,想吃肉蛋实在难。炊事员見了野鸭蛋很是欣奇,同学们也能解个馋。
再到后来, 我们就参加农场的夏秋收。到安集海农场,站在那一望无际,麦浪起伏的大条田边上,看到沉甸甸的麦穗,颗粒饱满,心里着实很高兴。开镰前带队老师公布了竞赛条件,每个人有定额,完成定额的前三名有奖。于是大家都积极地干起来。在这中间,累的腰酸腿疼,手拿不住镰刀,就用手绢把镰刀柄绑在手脖上再割。个个争先恐后地干。实在累得撑不住了,就把腰担在地埂子上休息一下再割。可是碰到麦地里长骆驼刺,扎手是不好割的,很多同学都嫌扎无法割,我就想了一个办法,先割一把好麦子挡在长骆驼刺的麦棵边上,用镰刀搧,完了再用镰刀搂起来捆上。最后我得了班上第一名,手都磨出血泡也不在乎。

秋收季节,走进石河子总场,丰收的景象喜人。我们掰包谷、刨红薯、花生,收甜菜,那甜菜长得像炮弹一样大。
开饭了,炊事员送来蒸熟的大土豆,掰开迎着太阳金光闪闪,吃起来沙香噎嗓子。还有煮玉米,煮花生,蒸红薯。虽然很累,因为有这么多在学校吃不上的好吃的东西,所以也非常开心……。
到农八师二十三团收棉花。要想拾的快,要有“三只手”,布兜挂在胸前,两只手捡棉花,碰到有棉叶用嘴咬,不能让棉花上有草或棉叶,要保质保量,才能验收过关上交,所以称为三只手。那个时候学习苏联放卫星,谁拾的多了就是放卫星,我们班的王桂兰同学最厉害,她每天放卫星。我只是第二名。结束了农场给我们发的工钱就作伙食费。
我们 勤工俭学班,是从五个班里挑选的优等生,不光学习好,文艺体育都拔尖。篮球比赛,石河子地区得冠军。吹拉弹唱样样行。那双簧演的活灵活现,男同学在肚皮上画个脸谱,上面戴着纸糊的高帽子,演出时,全场师生笑得肚子疼。管弦乐合凑梁祝曲,非常动听。女同学穿上演出服跳舞来真像一只只蝴蝶在飞舞。全班大合唱,《我们都是神枪手》等革命红歌,全会场群情激昂,掌声雷动,节日气氛浓浓的,好热闹呀。每次学校搞汇演,我们班的节目最精彩,当被学校评为优秀班级时,老师髙兴的合不拢嘴,全班同学喜笑颜开,我这个班长也覚得心里甜甜的。
那时候我们都是风华正茂的青年,体魄健壮,风度翩翩。但是我们不娇气,苦活累活走在前。互帮互学共同进步,互相关爱犹如親兄弟姐妹。在那种环境中培养的同学情,怎能让人不思念?
因为我是从学校里被挑选到新疆军区步校学习专业的。(就是现在的陆军学院)由于离开学校,我最爱学的二胡也学不成了, 这是我最遗憾的事情。我们学校各种乐器都有,谁喜欢那种可以借来学 ,音乐老师给教,关老师说:“社会发展快,以后每周只工作五天,你们什么都不会傻傻的坐着吗?”所以不少同学也都在学自己喜欢的乐器。我们班的文艺委员会好几种乐器,二胡拉的很棒,而且非常诚心的给我教,我刚学了四五个曲子,但揉弦和倒把还不熟练,这一走就荒废了。
中专毕业后,工作调动频繁,加之当时通讯极不方便。因此很多同学都失去了联系。亲如姐妹找不到,知心好友見不上面。特别是一九六六年二月有紧急任务,我从石河子调往南疆时,文艺委员和几位同学来看我,还给我女儿送的礼物,因时间紧迫,都没能留他们吃顿饭。一想起此事,心里就特别愧疚,心情不安。“……回忆,是一种醉,才读懂友谊的妩媚。”今生恐怕是无法补救了。“祝福,是一种情,因为愿你幸福一生相随!”只能遥祝同学们永远安康!
2024年3月6日
晚于乌鲁木齐市


作者简介:李桂珍,现住新疆乌鲁木齐市,汉族,退休干部,共产党员。自来爱好文学。曾在《中国金融杂志》发表过文章(由我主笔,上级行白敏仁同志审稿,二人署名发表。题目是《回城分理处调查报告》)。在百度上发表过两首歌词《感知党恩》、《爸爸的银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