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木秉凤散文诗选 1088
春山极目逸云烟,阡陌纵横万木鲜

春山极目逸云烟
阡陌纵横万木鲜
沧海无情岁月老
幽庭青客问苍天

凉气袭来夜未眠
文章浅作案上寒
信笔涂书诗自赏
月走枝头学路艰

子曰:“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生命前进就是逆水行舟,生命修行是一个遏恶扬善不断求索的过程,相随心生,境随心转,宇宙本是一团能量之气,正能正量的清气上升,负能负量的浊气下降,上升就需要爬坡,下降就是落坡,所以灵魂升华艰难险阻,而身心堕落却易如反掌!悟性高低决定境界高低,人与人之间的真正差异不在于知识储备与权力财富的多寡,而在于对生命感悟的高低,因为这种悟性最终生发出的东西不是有形的财富而是一种智慧,而在漫长的生命历程中唯有智慧之光才能通透人生,指引我们勇往直前!人生的智慧来自哪里?来自少私寡欲后的淡泊明志,来自于轻装无缚的宁静致远,故而嗜欲深者天机浅,无我大公者事事通。

《易传》曰:“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智者无害人害物之心,愿让天下万类生生不息,以仁守位,以财聚人,禁非正辞,伸张大义。智慧之光并非外来,你我本有,这就是我们的良心自现,天道、地道、人道本是一道,唯有“道法自然”,才能观照大千,以德配天!人人本性皆为明月,无须借他光芒而向灯塔。
子曰:“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儒家哲学思想是中国古典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于人道当言人伦之理,人类的正确思想来源于哪里?《易经》让我们“与时偕行…见机而作,不俟终日”。所以我们要用发展的变化的宏观的眼光来看待一切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并试图从现象的背后揭示它们永恒不变的本质和规律,因为一切反映事物本体和规律的东西才是永恒不变的真理性内心。犹如日月动行大多数人看到了它们的辉煌现象,而天文学家观察到的是日月的运行轨迹,思想家通过日月动态运行思考的是整个宇宙天体的运行规律,物理家回答的是日月及宇宙天体由什么构成?哲学家回答的是谁中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宗教学家回答的是谁创造了日月星辰谁主宰万物等等,而宇宙本身到底隐藏着什么?当代量子科学又做出了前无古人的回答,正如《易传》所言:“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道德经》曰:“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见微知著,见机而作,这是天地智慧光泽万事的必由之路。我们对事物的认识、认识、再认识,一靠悟性,二靠智慧,三靠毕生阅历实践积累,四靠历史圣贤的经验总结。这就要求我们对任何事物要有自己独特的评判标准,不能被各类阶级性、民族性、种族性太强的是非标准打乱了我们的思想方向。因为智慧之光非是外来,而是你我本自具足!孔子曰人至“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这里的“矩”就是我们在认识事物的基础上形成的自己本然的内心“标准”,这个标准是我们自己的衡量外物的标准和价值判断,唯有智慧之心方能通达无碍。

作者简介: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于2016年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六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20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只为祖国文化复兴,文化昌盛,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

编者按语: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一直在弘扬传播民族优秀文明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软实力,为实现民族文化自信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