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村子》有感(一)
公海转林家寨李怀民老师《村子》一文,读后有感焉。
辗转人生几十春,
故乡旧友益相亲。
如今空忆旧时事,
惟叹已成村外人。
从农村走出的人呢,人人心里都有一个故乡,年龄越大越是这样。只是自已已经长大,农村也在现代化。所谓故乡,也只在记忆中了,不过人生心灵的藉慰而已。
农村也就是个围城,在里边的想出来,出来的,又想着里边。
那个记忆中的村子,永远已回不去了。
因为那是过去。
我们一直往前走,走着走着,前程茫茫,却找不到回头的路。
贾岛的诗说得好: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读《村子》有感(二)
李老师《村子》有上有下,吾之感也分一二。
水出源兮树生根,
离恨乡思欲断魂。
父母已离吾亦老,
惟余怜取眼前人。
我们念念不忘的村子到底是什么?
是我们的根,也是我们的心灵归宿。
我们从何处来,我们又向何处去?似乎是涉及人生的抽象哲学问题。其实不然,落叶归根,这个命题存在于每个人的心头,不过是我们平时未意识到罢了。
村子,是父母居住的地方,是我们出生的地方,是我们人生的出发奌。
对村子的思念,寄托着我们的乡情,亲情,友情,同窗情。
我们告别了父母,离别了家乡,同学们挥挥手,走向了四面八方,走向了我们梦寐以求的远方。
人生如梦,不知不觉两鬓苍苍,如今回望故乡,父母己老或亡。孩子们也已成人,又像我们当年一样走向了远方。
父母健在,人生还有来处,父母不在,人生只剩归途。
生于父母,是我们的来处,归于父母,是我们的归途。
村子是什么?是来处,是归途,无论父母在于不在。父母在,回村看父母。父母不在,回乡去忆旧。
人生的路,还要往前走。
与其忆旧,不如珍惜眼前人。亲情,友情,同窗情,人生多携手。
写到这里,想起了《莺莺传》中的那首诗:
弃置今何道,
当时且自亲。
还将旧时意,
怜取眼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