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 :
凤凰传奇东大 树
作者/沈五群
隶属襄都区祝村镇的千年古村东大树,位于邢台古城东北二十多里处。古属黄河流域,现属海河流域。
据原来《邢台县地名志》记载,该村曾是邢台通往天津官道上的一个重镇。当初全村总人口两千多人,耕地3580亩,一律河水灌溉,年年岁岁五谷丰登,素有冀南平原大粮仓之誉。
东大树村曾是燕南赵北古战场,也是历代争战融合之地。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该村民风敦厚、尚武重德、勤劳勇敢的优良传统。特别是东大树的村名,源自东汉创建时一个动听的传说。
遥在西汉末年,在华北平原襄国境内,有三棵两搂多粗的国槐遮天蔽日,呈东、西、南三角鼎立,构成一道靓丽风景线,福荫一方黎民百姓。

当时王莽逆天篡位,导致大汉江山烽火连天狼烟遍地,在一片混乱中摇摇欲坠。
身为王莽麾下大将的冯异,洞察秋毫深明大义,果断力挺皇室后裔刘秀,鼎力协助其匡扶汉室。
文武双全的冯异,精通《孙子兵汉》,善于领兵打仗,常常一马当先冲锋陷阵,以身示范鼓舞全军上下士气。
做为一军主帅,冯异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特别擅长以智取胜。
在冯异的大力协助下,陷入困境的刘秀东山再起,终于走出低谷大展宏图。
不同凡响的刘秀审时度势,果断命令冯异带领10万人马,前去收复洛阳光复汉室。
当时洛阳城内外驻军30万,战将千员粮草雄厚。面对实力悬殊的被动局面,冯异知己知彼巧用离间计,导致敌军相互猜疑残杀,抓住机会以少胜多,一举完成收复洛阳的历史使命。
冯异坚定不移地紧跟刘秀打天下, 在与实力强大的赤眉军对垒时,冯异独领一军奋勇争先。面对强敌,冯异是连败连战亳无惧色。在数次交手摸清虚实后,他明智总结经验教训,暗暗精选部分将士强化训练,穿上赤眉军服装做好标记,混入敌军后突然发动攻击,由于准备充分行动出其不意,瞬间便使敌军土崩瓦解,一败涂地。

毫不夸张地说,冯异为协助刘秀建立东汉政权,竭尽全力立下了汗马功劳。
可当刘秀麾下诸将竞相摆功邀赏时,冯异则悄悄走向一边持重谦让,不是在西庄大槐树下独坐乘凉,就是在东庄大槐树上掏鸟窝自娱,要不就是在南庄大槐树下静静读书,从不近前与其他将士据功争宠,抢夺功名利禄。
刚刚坐上光武帝龙椅的刘秀,深知冯异高尚的品质和人格魅力,打心眼里对冯异是格外赏识和敬佩。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麾下的众多将士,不约而同也很敬佩冯异谦虚忍让的作风和人品,大家异口同声赞美冯异为大树将军。
从此,人们便把襄国境内的东庄、西庄和南庄,因地制宜更名为东大树、西大树和南大树,旨在怀念冯异将军的高风亮节,并口碑相传世代赞颂。自古以来,东大树就是邢台通往天津官道上的千户大村。该村民风淳朴,和谐共生。计有游、安、霍、李、宋、杨、许、王等诸多姓氏同居。
很久的从前,东大树曾叫东庄,接着更名千户村、凤凰村和冯异镇,明朝改为东大树沿用至今。
该村之所以命名凤凰村,是因为千户大村整体建筑奇特,宛若一只美丽的凤凰振翅传奇。
据民间传说,古时的东大树村貌建筑独具一格。村庄最东边是王家街,恰似凤凰朝阳凤冠高昂。前街和后街排列其后,左右分开好像凤凰展翅直冲云天。

村庄最西边的许家街和游家街,仿佛凤凰七彩耀眼的漂亮长尾,翩翩起舞呈祥,奋力飞向理想的仙境。
当村民们偶然发现,自己居住的东大树村庄,居然就是一只振翅腾飞的凤凰图案时,全村父老乡亲无不喜上眉梢,倍感自豪和骄傲。
据《邢台县志》记载,远在殷商时期,东大树村庄四周已是“桑麻遍地。”
从明朝开始,一条润花河从境内的土地上逶迤穿越,清清的百泉水汤汤流淌,年年为东大树村民带来五谷丰登的金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东大树村曾是冀津古官道上的重镇和驿站,世代传承善朴厚植、踔厉奋发的冯异精神,人人宽容大度,家家守望相助。
村中十多条大街小巷里,游、安、霍、李、宋、杨、许、王等十多个姓氏人家,岁岁在这里辛勤耕耘,年年在这里乐享天伦。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129师先遣队,在东大树村建立秘密交通站,悄悄组织青年民兵借夜色掩护,在京广线破坏日冦铁路钢轨,积极支援八路军展开百团大战。并多次协助太行山八路军工作人员西联东进,从而使小鬼子大扫荡在太行深山到处碰壁,抗日烽火在平乡、巨鹿等地越烧越旺!
解放战争爆发后,东大树第一届党支部及时成立后,带领广大村民积极开展土改运动,扎实贯彻落实《土地法大纲》,在搞好填补,划定阶级成分的前提下,确定各家各户应分的土地数额,然后公平搭配,合理丈量分配,颁发盖有人民政府大红公章的土地证,使广大村民耕者有其田,吃上了定心丸。

与此同时,该村党员干部动员组织村民报名参军,先后有数十名有志青年穿上军装,奔赴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前线奋勇杀敌,并有十多名英雄血洒疆场。
新中国成立后,东大树在历届村双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科学规规划的前提下,对原有道路耕地实施林、田、路、井和灌溉垅沟综合治理,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平整土地打机井,修筑桥梁沿路植树造林,为发展农业机械化创造了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东大树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上海农机研究院研制的全国第一台旋耕犁,在东大树的土地上大显神威,河北省主管农业的副省长带领各市领导前来观摩,省市县等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
如今,东大树的农村经济跨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全村的特色种植业、养殖业、装修加工业、集市贸易业异军突起,形成了红红火火的喜人局面,彰显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乡村风貌。
尤其是千年古村两千多人和谐相处,春种秋收繁衍生息,夏管冬藏传承文明,同在凤凰传奇中礼仪往来,尊老爱幼,南街北巷有难同克,西邻东舍有福分享,浓浓乡情凝结成一首首壮美感人的诗章,叠印出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卷!
作者简介:
沈五群,河北邢台人,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音乐文学学会会员,邢台市作家协会会员,信都区作家协会理事。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先后在《参考消息》《中国旅游报》《河北日报》《河北经济日报》《旅游纵览》杂志《广西日报》《老人世界》杂志等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散文、随笔和诗歌上百篇(首)。在《邢台日报》《牛城晚报》《邢周报》《邢台晨报》《清风》杂志等市级以上报刊发表诗文800多篇(首)。并有《太行追梦》《美在太行》《河北名胜小西天》等多部文集面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