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奶奶的故事
作者/王育昌
奶奶有高尚的心灵境界和传统的道德素养,是十里八乡远近闻名的大管家、大善人。奶奶逝世距今己近百年了,我没见过奶奶,但她点点滴滴的传奇故事,至今人们还在不断传颂着,她的人格魅力和髙尚品德凤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后人。
清朝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奶奶出生在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大户人家。虽末求学识文,但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从小接受父母的熏陶和言传身教,学会了如何做人,做事,养成了知情达理,乐善好施,勤劳朴实的品德和刚毅干练,处事果断的性格。
奶奶是个自尊、自强、自信、自立的女强人。和爷爷刚结婚,爷爷家境贫寒,光靠祖上留下的一点点薄地,勉强可以饿不死,但也发不了家。奶奶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日思暮想琢磨,只有扩大种植规模,才能摆脱目前的生存危机。把想法告诉爷爷,爷爷不谋而合,非常赞同。于是,奶奶带头在娘家借钱,爷爷也找亲朋好友求借,经过七借八凑筹到了一笔钱,买了几亩地,还添置了牲畜农具。从此,爷爷和奶奶发杨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倾心合力,艰苦奋斗,早出晚归,精耕细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经过多年的打拼,使粮食产量逐年增长,不仅自给自足,还有节余,日子一年比一年过的好。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风生水起,一切顺心如愿时,意外不幸事情发生了,爷爷突患重病谢世。这如同晴天霹雳,奶奶撕心裂肺,悲痛欲绝,无凝是个重大的打击。面对四个儿子儿媳和几个孙子孙女,十多口人的大家庭,没有了顶梁柱,生活处于困境。在这危急关头,奶奶深埋丧夫之痛,振作精神,承载起撑家、管家的责任,竭力支撑危局,尽智操持家务,为全家人的衣食住行呕心沥血,精打细算,心力交瘁而无怒无悔。奶奶一点没有因为她是女人,放弃对儿子儿媳的管教,她管家有道,治家有方,重整家风,重立家规,使家风严谨,家规严明。按照家庭成员的体力丶能力大小,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各司其职,奖罚分明,调动了全家人的积极性。四个儿子儿媳都守规孝母,团结一心,共克时艰,辛勤创业。经过数年,奶奶把家打理得有条不紊,日子不但没有衰落下去,还焕发了生机。家业昌盛,蒸蒸日上,兰桂齐芳,人丁兴旺,为王门增添了熠熠光彩。深受人们的钦佩和羡慕,都竖起大拇指夸赞奶奶是“大管家”。
奶奶秉承老祖宗“忠孝、仁爱、礼仪、积善、厚德”的祖传家训,坚持存好心,做好人,说好话,行好事。立身处世以仁义为贵,以礼仪为本,对人平实厚德,言行有礼,举止有度;处事诚实守信,公平正义,心底无私;交往注重情义,仁慈友爱,宽容大度,不为私利而损人。在日常生活中,奶奶心怀善意,救困扶危,助人为乐。遇到上门有求者或缺衣少食的人,不论需钱需粮需物,奶奶毫不吝啬,主动解襄,慷慨相助,力行善事,广积阴德。一次,邻居家闺女说媒论嫁,婆家要上门相亲。闺女家贫,衣衫破烂,没有新衣更换,害怕丢人,哭泣躲避,不愿出面相亲。父母束手无策,急的团困转。奶奶知道后,主动把自己舍不得穿的一身结婚嫁装,拿出来穿在闺女身上,闺女才髙兴的相了亲。奶奶帮助解了燃眉之急,闺女及父母感谢不已。奶奶怜贫惜老,扶孤养幼。父亲曾给我说,家族有亇我伯父,从小身患残疾,智力低下,一生未婚,父母去世后,孤身一人,无人照管,生存困难。奶奶主动把他接到自己家里,和亲生儿女一样看待,操心洗衣做饭,缝补衣服,料里生活起居,长达多年。奶奶临终前又瞩托我父母亲照管,直到养老送终。更难得的是,有一年,春夏交替的一天深夜,邻村一名青年男子,窜到奶奶家羊圈里,用麻绳勒死一隻大绵羊,想偷走。不巧,狗叫惊醒了大伯父,急忙起身查看,在羊圈逮住了男子。伯父准备严刑烤打,索要赔羊,还要送官府。奶奶再三劝阻伯父不要急于动刑,先放他回去,待把情况了解清楚后再作处理。伯父听奶奶话放走了那男子。第二天,伯父陪同奶奶找到那男子家。进门一看,只有两间四面透风的破烂房子,再一无所有,家境极度贫穷。询问后得知,男子父亲早逝,只有孤儿寡母相依为命。母亲己五十多岁,患病卧床不起,水米不进,命在旦夕。男子手无分文,四处求借无门,万般无奈,一时产生邪念,想偷羊买钱给母亲看病。后奶奶还走访村民了解,那男子平时老实本分,不是游手好闭,偷鸡摸狗的人。奶奶知道实情后,心平气和,耐心教育男子,要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人再穷要有骨气,有志气,不做损人利己的缺德事。一席话说得那男子痛哭流涕,保证不再走不端之路。奶奶临走时,不但免索赔羊,还给那男子几亇钱,叮咛给母亲好好去看病。感动得那男子双膝跪在地上连连给奶奶叩头。他母亲也挣扎着起身拉住奶奶的手,千恩万谢道歉。后来,母子视奶奶为救命恩人,是最亲的人,逢年过节都要上门拜访。
奶奶的善举枚不胜举,不再一一赘述。奶奶德高望众,人们对奶奶充满钦佩的目光和高尚评价。就连当时那个社会本村有权势的大财主“王老爷”对奶奶也都高看三分。奶奶七十二寿辰时,“王老爷”联系乡邻亲友为奶奶歌功颂德,悬挂了《功德匾》。奶奶的功德也载入了《王氏族谱》代代传承发扬光大。
在这个物欲横流,激情与活力的时代,奶奶仍然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的力量源泉。她像人生路上的一盏明灯,照亮和指引我们永远前进,为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做出有益的奉献!
作者简介:王育昌,退休前任陇县广电局局长,县工会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