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难以忘却的稻草垛
作者:周尧萌
二十世纪70、80年代,村子里每家每户都有一座发着金子光泽的稻草垛,如佛般端坐在各自家中稻床的边角位置或是房前屋后,同袅袅炊烟一样,草垛是乡村最美的暖色,温暖着村庄,给我们的童年镀上一层金色。
稻草那时在农村老百姓的心里金贵着呢!过冬的牛要吃,草屋的屋顶要换草,过冬的床垫也要用稻草铺就,还有编织草鞋、草绳等。最重要的是稻草还是每家每户一年的烧锅柴火。因此夏收、秋收颗粒归仓后,村民们便宝贝似的把稻草晒干,或用扁担挑或用板车拉至一块空闲地,最后堆成一个长的或是圆的草垛。堆草垛需要有一定的经验,堆成后的草垛长时间堆放都不会漏雨,稻草也不会发霉产生异味,且随时要随时都可以抽出一捆来用。
孩提时期的我们还不明了一个草垛对一家生活的重要,但从此却多了一个游乐设施了。稻草垛是藏猫猫的好去处,只是得定好规矩,不许爬上垛。随便在垛根下一横,抓一把稻草盖身上;头戴一蓬稻草,贴紧垛子的站成稻草人;或者干脆把狗赶出来,自己卧进窝。也有时藏在稻草垛里等人找,找的人找久了没找到以为他恶作剧逃跑了,而他却因为久不被人找到竟然在草垛里睡着了,等他妈尖着嗓子喊醒时,伙伴们早鸟兽散。也有意外惊喜的时候,找一个可以躲藏的草窝,扒开一看,居然别有洞天,椭圆形的鸡窝印入眼帘,里面赫然躺着几个鸡蛋,别提多高兴了。
还能清楚的记得儿时打地铺的情形。那时家里如果一下来了许多亲戚,苦于路远交通又不方便,再加上家人的盛情挽留,便也只好留宿下来。那时没有宾馆旅社之类,怎么办呢?打地铺便是最好不过的办法,客人也不会计较的。于是便来到自家的稻草垛旁拉下几捆稻草,厚厚地铺在堂心(客厅)的一角,然后在稻草上铺上一层毯子,简易的地铺便成了,睡在上面软绵绵暖烘烘的。几个人睡在上面聊着聊着不觉就进入了梦乡。还有每年冬修也是村民的一件大事。我们村后就是一条连接长江的大河,每年都有别村的人来挑河堤,他们便借住在我们村中的人家,睡的当然也是稻草打的地铺哟。
读高中时,离学校不远处便是一方比学校操场还大的集体稻床,稻床上总是堆积着一些大小不一的稻草垛,它们静立在田野中如同一座座城堡,充满了诗意和暖意。每每冬日的晚上,总有一些翘课的学生在外面玩累了冷了又不便回到学校的时候,那堆稻草垛便是他们最好的去处,赶巧的话有时还能碰到一对对你侬我侬的男女生偎依在稻草垛里谈情说爱呢!只是不知那方稻草垛最终可否真的成全了几对学生情侣了。一晃快过去三十多年了。一次回母校,那方稻床已被高楼大厦替代,满眼繁华。只是仍然会想起当年事关那堆堆稻草垛的一幕幕往事,那些都是我们人生中最美的年华,最鲜活的记忆,无关乎对错。
眼下很难再见到稻草垛了,可我却还是时不时的想起,消逝越远怀念越深。说到底,我怀念的应该是生命中经历的那段清纯质朴的岁月。我更相信,无论走多远,走多久,每一位游子都会念及那些安详、温暖的稻草垛,那是我们无法挥去的乡愁,如同我们无法走出的故乡还有那些故乡的亲人。

作者简介:周尧萌,铜陵市作协会员,枞阳县梦瑶餐饮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已在报纸副刊和杂志上发表文章近百篇。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