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主播简介】

文化推动新质生产力
作者:王荣辉
朗诵:聽琴

题记:2024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放在了2024年十大任务之首。“新质生产力”无疑是最大的焦点之一,不仅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更成为C位热词,引起广泛关注和热议。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文化积累了国家、民族的经验,而且这些经验会把我们的精神脉络延续下去。文化在创新中传承,新质生产力来赋能。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
动力来源: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
基本内涵: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
核心标志: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
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主要载体:是产业

那么,如何推进落实新质生产力呢?首先,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其次,要“因地制宜”。第三,落实新质生产力的一大目标,是要面对新的全球竞争形势,包括逆全球化影响,有意识地利用国内市场的体量、丰富性等优势,构建起具有竞争力的全产业链。第四,新质生产力要求对生产力各要素全面升级。
2023年9月,领袖考察黑龙江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黑龙江科教资源丰富、创新底蕴深厚、产业基础坚实,有78所高校、120家独立科研院所,在航空航天、电力装备、船舶动力、国防军工等领域优势显著。
伊春森工文旅产业及旅游景区更需要迭代升级,来满足海内外双向奔赴冰雪森林的游客更多样的需求,它就需要不断挖掘小兴安岭森林文化内涵,利用前沿科技,打造更丰富的文化旅游消费场景,也就催生了森工文旅与现代新技术的融合应用,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这是领袖擘画的新科技蓝图,这是时代赋予龙江的重任,这是历史赋予伊春森工的光荣使命,这是林区人共同的期盼。

以新质生产力为伊春森工开发建设史,小兴安岭森林文化、特色智慧旅游、元宇宙体验、数字博物馆、非遗文化等赋能。在这个过程中,将推动伊春森工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发展。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森林管护、双碳目标、森林防灭火、旅游景区升级,提供数字技术服务保障。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织密美丽中国的新画卷,通过生态保护的支撑,实现新质生产力的永续发展。表明森工新质生产力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用新形式、新技术、新方法赋能伊春森工文旅、文创产业,能够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伊春森工故事,提升小兴安岭森林文化自信。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本质上就是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进而推动高质量发展。

绿色产业创新是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也亟待在节能降碳、环境保护、资源循环利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生态保护修复和利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等产业转型实现突破。要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的绿色化,加强企业主导的绿色产学研深度融合,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
随着新质生产力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应用场景在生产生活领域不断增能释放,文旅产业和新质生产力的双向渗透必将持续深入,两者的结合将对生活、生产方式产生新的调整。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文旅产业本质上是绿色产业。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离不开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其发展方向是数字化和智能化。与先进科学技术深度融合的文旅文创产业是未来产业,通过文化创意形成的内容丰富、形式创新的文旅新业态,也属于新兴产业范畴。

为创新注入绿色动力,深挖绿色科技创新的动力源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绿色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底色。
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一是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二是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三是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四是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从这两年的文旅火爆来看,文化也成了经济发展的重要脉络。同时文化也是各国人民之间交流的重要工具,文化像阳光、空气和水一样,虽然看似无形,却是国家和民族高质量发展重要的支柱。
新质生产力赋能文化的传承,文化其实也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中国文化传统中就包含了科技创新的元素,四大发明就是非常好例子。从古到今,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里就讲究创新、发展和创造。2024年两会,“人工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全民上下都在讲究如何去创新、创造,特别是利用科技的力量创新、创造。这些都是能够推动新质生产力前进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支柱。
文化是新质生产力背后无形的力量。我们也发现很多文化活跃的地方,经济同样搞得红红火火。抓住了文化这个点后,能够带动产业的提质增效。

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驱动引领为核心的,主要体现在创新、绿色低碳、数字智慧、共享融合四个方面。这四种形态是转型的一个方向,更是新质生产力提升的方向。通过创新驱动、数字转型、绿色转型和融合转型,来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
历史经验表明,科技革命总是能够深刻改变世界发展格局。以文化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以新质生产力支撑高质量发展,一定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