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桑田
慈悲怜悯,佛心圣道
——桑恒昌悲悯诗读后感
王炳强

当代山东诗坛领军人物桑恒昌先生的不少诗作,满怀着慈悲怜悯的诗佛之心,这是公认的他诗歌的一大特点。
对遭受天大冤屈者,他抱有极大的恻隐同情之心,这倒是每个善良的人所共有的感情。如:《路遇急雨》和《乌云》等。
但是对于人类口中的日常食品,也抱有同情怜悯之心,却是普通人所不具有的。
例如: 涮海鲜
海都不鲜了
哪来的海鲜
刚出苦海又下火海
叫我怎忍心下箸

这首诗作前两句表达了对海洋遭受污染的忧患意识,后两句流露了对被锅煮火烤的海鲜们的悲悯情怀。面对美味的海鲜佳肴常人往往大快朵颐,不会生怜悯之心。主张不杀生、不食荤的佛教徒定然拒食。桑先生与常人迥异,竟不“忍心下箸”,堪为大慈大悲的俗家佛教徒了。
更有甚者,桑先生对被掰掉玉米棒的玉米棵子都生出怜悯之心:
煮玉米
浆水刚刚灌满
就被撕扯着离开母体
你是否听到
它隐隐的抽泣
蒸了也罢煮了也罢
不随你也得随你
只是,中年丧子的娘亲
站在风里,倒在霜里
至死捂着
空空的胞衣

作为植物的空玉米棵子是不会隐隐抽泣的,是桑先生怀有的慈悲怜悯之心,好似听到了它的隐隐抽泣。“站在风里/倒在霜里/至死捂着/空空的胞衣”,这个细节使读者自然联想到中年丧子的母亲和被人贩子偷走幼子的年轻母亲,他们该是怎样的刮骨割肉般的疼痛,撕心裂肺般的悲伤!
不禁令人泪眼婆娑,彰显了桑诗的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他大力提倡恻隐之心,但是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说道:“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可见孟子是吃“熊掌”的,说明他的恻隐之心是有限度的。而桑恒昌先生连“海鲜”也不忍心下箸,见空玉米棵子也心生恻隐,其恻隐之心超越圣人,达到极致了!
所以愚以为,桑恒昌先生是当代诗坛的“诗佛”“诗圣”!
我常常思考:如果每个人都像桑恒昌先生一样具备慈悲怜悯之心,充满着佛心圣怀,那么,贪官们就不会鲸吞狮啃大量的国脂民膏,甚至贪占救灾款项;某不良商家就不会生产三聚氰胺奶粉,荼毒无数幼儿;个别建筑商就不会偷工减料,造出楼塌塌、桥垮垮;人贩子就不会拐卖妇女儿童,使无数个家庭支离破碎;少数医院院长们也不会在购买设备中吃巨额回扣,将负担转嫁到患者身上;少数公安局官员就不会与黑恶势力沆瀣一气,欺压善良;少数法官们就不会收受贿赂,判决案件偏袒一方,等等。如果人人怀有慈悲怜悯,
怀有佛心圣道,我们的社会就会减少矛盾
纠纷,提高公平、和谐、幸福的指数!
附:桑诗两首
路遇急雨
举起天大的状纸
拦住太阳喊冤
未开口
已泪满乾坤
乌云
不忍看
人间悲剧
天空
拉上窗帘
【王传华评点】:一颗爱心恩慈着意象的佛光,向天长叹,每个字都在放热发光,温暖了飘零的雪花,光明了雾霭中的小路……
桑恒昌自撰简介:
我的肩上长出一杆枪
我的手上长出一支笔
我醒着枪便醒着
笔失眠我便无眠
我的生命
在变成子弹的过程中
变成诗句
若七行嫌长
就缩成四行:
祖国的前面
有我的胸膛
祖国的后面
有我的脊梁
也可写成一行:
我是一发
退出枪膛的子弹
─ ─ ─ ─ ─ ─ ─ ─ ─ ─ ─ ─
王炳强简介:
济南市历下区退休语文高级教师,退休前后有诗歌、散文、历史故事、新闻报道、教学论文刊发在各级纸质报刊和微刊“都市头条”、“今日头条”上。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著有诗文集《两耕文集》。
(2024年3月12日)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