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陵抒怀崇千秋
甲辰龙年.孟春
(一)
神州浩荡千重越,天地生辉蕴万物。
情怀春秋寄远上,渭水流韵揽放多。
灞陵落成系梦寐,赋诗提款丰世说。
大道之行堪苍茫,国士上下问求索。

民国元老于右任先生,以德高望重和品行高洁深受国人尊崇追尚,其书法造诣亦成行云流水,风格独树一帜,被誉为一代“草圣”。
三访陇中诚吊客,不足三月揽丰硕。
追远敦煌疾上书,促成保护付执着。
风骨犹存于右任,纵酒高亢悲天阙。
兴隆山上天净沙,孤岛哀殇留蹉跎。
先生忧愤恨乱浊,提笔代刀斗凶恶。
创办报纸堪老闻,时兴时停戳心窝。
追随中山反清帝,讨袁征阀上战车。
民国虚衔监察长,腐臭横流岂奈何。
清流如许丰长物,仰望髯翁神采矍。
民族复兴惟祈愿,拂云俯瞰欣五岳。
国共谈判观时局,冷看负隅现阴决。
太平老人倚北斗,邀请随之身许国。
海霞孤悬祸患咄,台独冥顽成妖魔。
华夏一统无可挡,且看神州舞婆娑。
龙腾凤起荡英魂,故国春秋先贤灼。
渭水长流写抒放,天涯海角共明月。

“陕西是我父亲,甘肃是我3母亲”,这是诗人对一衣带水陕甘两省的深沉表白。著名爱国主义诗人于右任先生情深陇上,生前风尘仆仆曾三次游历甘肃,追远敦煌莫高窟发现破败不堪后痛心疾首,遂上书和上下奔走,促成国民政府启动保护。2023年,陕甘两省文化宣传部门精心组织于右任先生的书法作品在甘肃巡展,7月幸临渭水一方。
(二)
三源聚首成一河,典籍记述追溯多。
紫气东来会将相,灞陵飞虹映日月。
历经沧桑沐风华,朝霞揽翠喜瑞雪。
国人意悠魂连桥,史册流光清平乐。
南谷源长与海阔,丹心铁志励心血。
文功武治仗乾坤,将帅用命撼山岳。
国家生死陈肝胆,主战争锋不示弱。
新疆岂是不毛地,寸土不弃逐沙俄。
西征军饷没着落,红顶商人富许国。
气冲霄汉酬壮志,抬棺激将死若何。
遒劲凌云品自高,士绅央求楹联多。
国器不言重身行,植柳昂人蕴国色。
英才青拔声名赫,人呼今亮有几个。
行军渭源虽短暂,稻谷桑棉试行者。
减税降赋厘地亩,编审保甲开学课。
修渠引水润桑麻,考辩夷齐增补缺。
英武贤哲星斗朔,震古烁今风范绰。
经纶满腹左宗棠,首提藏江穿沙漠。
戈壁增耕七亿亩,国人欢呼红旗河。
卑微无碍崇千秋,生态优美涌丰泽。
清朝名臣左宗棠文功武治,为一个时代难得的国家栋梁被历史所高亢垂青,其威武霸气之凛然,灼昭后世。国器不言重践行,他是举世公认的生态专家、水利专家、大书法家,年纪青拔人呼“今亮”,既今日之诸葛亮。西征途中安营定西,却对渭源情有独钟,着手疏政培学,兴利革弊声名遐迩,赢得士绅官商躬仰,自是留宝甚多,只是“破四旧”与“文革”唯恐焚烧不及,但民间仍有留迹深藏不露。
(三)
崇文载道长行歌,气沉丹田坤载物。
纵怀千秋还后世,黄河铁桥承重托。
民国凋敝神魂在,渭水穿肠梦百折。
天地无私集永攸,一轮飞悬壮国色。
“灞陵桥”势若飞虹,构建者心气不凡“。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实践当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和高超智慧,“化腐朽为神奇”的绝妙构思才以留下桥梁艺术史上的完美典范,令世人无不称奇叹服。
卢沟狮吼风呼雪,昆仑绝壁还回波。
国共并肩赴疆场,持久论战立对决。
后方渭源岂偷安,抗日将士溅热血。
君山曾建忠烈祠,中轴一条端城郭。
和衷共济筹万座,豪情义举美名曰。
荣氏百年风华流,父子桥头摆拍多。
江海蛟龙腾细浪,遇江遇海声名雀。
何氏兄弟接重任,巧夺天工成大卓。
兴隆三更揣星月,不甘平庸当超越。
心气不凡魂出窍,鲁班真传才惊绝。
弘光弧影倚渭水,灞陵昂首天地阔。
大师媲美赵州桥,蜚声四海殊远播。
该图片为“灞陵桥”落成典礼之盛况。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笔者用架子车拉着胡麻杆到柯柴何家榨油,眼馋爱瞅,亭屋玻璃板下压着这张图片,心想这柯柴何家何等荣光,先人被老人们感叹啧啧不已。四十年后,带着历史的追往,我专程探访了何家后人,当知构造修桥一门绝技代代相传,只是缺少两把筷子,就可展露一番。何遇海之孙何晓明说:“爷爷把绝活留给了父亲,父亲又传给了我,我给儿子也教会了”。
碧峰云梯烟云锁,渭水一虹邀孙科。
国运如砥流歌长,盛世荣华怅回索。
雕梁画栋蕴梦寐,能工巧匠辉史册。
源头兴起龙头业,厚积薄发文旅热。
民族复兴,国运如砥。甲辰龙年来临之际,文化旅游火遍大江南北,中国农历年被确定为联合国法定假日,“中国红”蹿红世界。笔者意味盎然,心绪飞张,心神追畅以渭源“灞陵桥”为依托,走访一代能工巧匠何遇江和何遇海之后,歌以抒怀,其中涉及历史和关键词绝非杜撰,均历史史实,参阅《渭源史话》《渭源文史资料专辑》《渭源县县志》。
渭源县应急管理:侯自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