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茅盾文学奖得主刘玉民的《东方奇人传》最初发表于1990年十月杂志,曾获十月文学奖,受到陳荒煤、邓友梅等文坛前辈的热情赞赏,后被收入《济南文学大系》,2023年又收入作家出版社精选集《海猎》一书,是刘玉民先生的代表作之一。现在开始头条连载以飨读者。

东方奇人传
刘玉民
十三
西方一位企业家谈到企业危机时说过这样的话:“危机是一种机缘。没有没有危机的企业。发展必然带来危机,甚至可以说发展本身就是危机。”他的话能否算是真理,要留待理论家们去论证。但其中肯定有一部分真理,因为刘承府的企业,恰正面临着这样一种“发展危机”的磨难。
春风一行催白鹭,江天九万任逍遥。1985、1986两年,振兴建筑公司借助改革开放热流的推动,一跃而发展到拥有六队三厂、一百多万固定资产的规模,成为山东省乃至全国最大的私营企业之一。然而,当1986年即将成为历史、1987年即将成为现实的时候,摆在刘承府面前的是一幅严峻的图画:管理松弛,帐目混乱,利润下跌,仅木器厂、预制件厂等三个单位,就亏损了整整十万!
包揽工程增多,木材、水泥预制件等基本建筑材料需求量增大,刘承府相继上了木器厂和预制件厂。他的本意在于缓和矛盾减少开支,却不料反而陷入了“小而全”的绝路。
队伍扩大,管理人员严重缺乏,为了应付急需,刘承府不得不把一大批熟人、亲友和跟自己干过多年的老工人提拔到负责岗位。
他指望这批人能够为他支撑局面,却不料这些人忠诚有余才能不足,有的刚刚放下锄头,连起码的工程常识也不懂,有的干脆打着他的旗号,胡指鸳鸯乱点兵。
部门增多,人员组成复杂,为了把大家的心拢到一起,刘承府特别注重布恩施德。对干部,他放手信用,企望他们知恩图报;对工人,有了问题多是拍拍肩膀喝盅酒,企望人家能够看着他的情面体谅他的难处。这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作用,但放松监督和惩戒的结果,使不少人钻了空子,以至蛀虫恣肆大木危殆。
痛定思痛,刘承府食不甘味寝不入寐。
是夜,高空行风,大野走银,孤灯如梦,弯月如弓。刘承府展纸提笔,遂成“心机”二篇:
其一:
老实代替不了本事
着急代表不了积极
出力代表不了营(赢)利
忠于不等于创效益
任人为(唯)亲骄傲自满
教育难以成器吹牛者还有不负(服)气
不会管理无有能力
自私自肥亏本归东
良心何在负我心意
投下资金盲目发展
用人不当损失经济
智者千虑总有一失
向谁苦诉责问自己
人才难求百里挑一
人心难求考验实际
突变心乱力量不足
忍心忍气等待时机
其二:
将才觉醒天时地利
立下恒心剪去枯枝
留下精华去其糟粕
任人为(唯)贤努力求之
学会用人才算懂事
注重策略攻(工)于心计
科学管理注重技术
职业道德人材第一
“心机”二篇是含着苦汁和泪水写下的,痛苦、思索、自责折磨着刘承府,终而使他领悟到作为一个企业家所必备的品质。
1987年春节过后,他大刀阔斧地对公司进行了整顿:砍掉了三个厂,精简了二分之一管理人员,对各工程队实行上缴利润承包和会计监督制度。随后不久,他又根据建筑市场过分拥挤,国家将要压缩基建规模的形势,及时调整结构,砍掉了两个工程队;同时,投资五十万,承包经营了一个面向农村和个体车辆的加油站;投资五十一万,创建了一个以工业废料油为原料的石蜡厂。
“狡兔尚且三窟,何况我乎!”刘承府得意地说。
不管西方企业家有关“发展就是危机”的论点能否成立,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经过一场企业危机,刘承府是的的确确变得更加老辣和实力雄厚了。
十四
现在,我们该来介绍一点有关刘承府的生活哲学、处世之道,以及理论见解方面的情况了。刘承府是个大老粗、草莽英雄。大老粗和草莽英雄并不见得没有思想和理论,这已经是被历史反复证明过千百遍的了。
关于生活:
酒少喝饭吃好
常活动,别累着
多娱乐,少烦恼
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造就人生构成社会
帝王将相都如此何况我乎
关于处世:
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
党性原则
江湖义气
对于这一条刘承府作了解释:第一句,说的是要有领导,要尊重服从领导,要懂得上下尊卑;第二句则说的是作事、交朋友要仗义,但也要有界限,不犯法犯错。
关于孔孟之道:
过去说孔孟之道不行,现在说马列主义不行,西方那一套也不行。那么哪个行?到底怎样才算一个正直的中国人?怎样才能做一个正直的中国人?别人怎么看我不管,我看孔孟之道得继承,不是一般的继承,得正儿八经地继承。
关于商品经济:
列宁给商品经济开了一条缝儿,毛泽东又给关上了。邓小平把商品经济的大门打开了,这是个了不起的贡献。但还不够,因为商品经济还不发达,还没有形成一种能够发达的环境条件。
关于个体和私营经济:
有人瞧不起咱们个体户,我说我还瞧不起他。我一年上缴几万十几万国税,他的贡献多大拿出来比比!我不就是办企业作生意发展经济!有什么不好的?我犯了法或者胡作非为,有法律,有强大的军队警察,把我铐起来不什么都有了?美国为什么强大,不就是因为税多、钱多!
关于私营企业的地位、作用和前途,特别是人们议论最多的、有关私营企业主所获取的剩余价值应当怎样处理的问题,刘承府在1988年应有关领导同志要求,写给中央统战部的报告,和同年他在山东省政协会议上的提案中,作了清楚明了的阐述。他主张尽快制定私营法,主张以税收手段抑制私人消费刺激扩大生产,主张在私营企业停业时,由国家派员监督拍卖,征收60%到80%的资产转移税上缴国库。
他的直言不讳的理论,惹得不少人大光其火。他在政协会议上的提案,被按程序转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有关部门后,一位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在一次会上怒气冲冲地说:“咱们这儿有那么个角儿,狂得不知天高地厚。不让办公司他办了,不让搞的事他搞了,领导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够可以的了;还不行,还给中央打报告,要在中国发展一部分资本主义!”
话出,全场默然。刘承府笑笑说:“刚才这位领导说的那个角儿就是我。说我狂得不知天高地厚我承认,我的第一身份是私营企业主,从这个身份上说,这位领导的批评是对的。但我还有第二种身份——政协委员、无党派民主人士、共产党的朋友,共产党给我的任务就是参政议政、给共产党提批评提建议。刚才这位领导难道还要剥夺我参政议政的权利不成?请回答!”
那位负责人被问得瞠目结舌。出席会议的一位上级领导同志担心事情闹僵,连忙表态说:“刘先生说得对。刘先生积极参政议政的态度是值得我们肯定的。”
那位负责人被搞得狼狈不堪。过了很久,当有人提起这件事时,他还拍案大骂说:“想不到小小睦里庄藏龙卧虎,还出了刘承府这么个角儿!”
他实在不必动怒。他应该检讨的倒是自己。谁让你忽略了一个关键性的情节:刘承府早就不是睦里庄那个扛着锄头下地的农民了呢!
十五
年底历来是最忙的时候,1988年底尤其如此。加油站刚刚开业,石蜡厂正处在筹建的紧要关节,刘承府和秘书老孙每天马不停蹄,恨不能把手脚全变成翅膀。
偏偏这时李秀林又一次病倒了,而且病势非同以往。元旦开会,刘承府大哭了一通“家破人亡”,及至春节将临,李秀林已经不行了,好不容易熬到腊月二十三,一盏油灯终于亮到了头。
春节是在凄凄凉凉中度过的,通家四口,两对光棍,有人还登门“贺喜”。刘承府尽管强打精神,心里终究空空落落。人若无妻,如屋无梁。李秀林留给他和三个儿子的,是无限的孤单和怅惘。
职工都放假回家去了,刘承府在加油站当起值班员。初五那天,郭凤香忽然出现在他面前。
郭凤香为刘承府料理过一段衣食杂务之后,在加油站当了会计。如今,她已是一个二十三岁的大姑娘了。
二十三岁,对于一个未婚并且对象也没谈过的女性说来,不能不是一个敏感微妙、焦灼磨人的时光。家中每每催促订亲,她始而拒绝,继而看过几个都未中意。刘承府对她颇为看重,自然也颇为关心。一次听说家里要她辞职还乡,当即赠诗一首曰:
凤香是位好女子
心灵手巧倔脾气
高中毕业学会计
科室工作最适易(宜)
中等收入较书(舒)适
经济生活能独立
世俗观念回家去
农妇喂猪又养鸡
耕耩锄割农家事
风吹日晒拼力气
一身文才无处用
吃饭穿衣靠男的
工作收入很重要
人品爱情属第一
忠言相劝肺腑话
千万仔细挑佳婿
走错步后悔莫及
靠你自己拿主意
但赠诗之后忙忙碌碌,刘承府并没有再过问郭风香的情况。
“小郭,你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刘承府问。公司放假到正月十五,还有整整十天时间呢。
郭凤香不回答,问:“听说刘毅他妈过世了?”
刘承府说:“是。”
郭凤香沉了沉,又问:“你又找了吗?”
刘承府说:“她腊月二十三去的,今天正月初五,我到哪儿找能这么快?”
“那……那你还打算找不找了?”
“……找也得有合适的。”刘承府忽然预感到什么。
“那……那要是我跟你行不行?”
刘承府一阵愕然。他想象不出这位文弱女子会有这样的勇气。在他的印象里,郭凤香是个聪明伶俐、长相俊俏的姑娘。这样的姑娘主动求婚,实在要算是他的福气。然而……
“你是不是好好考虑考虑再说?”刘承府认真地说,“我今年四十六岁,你才二十三岁,咱俩……”
“这你不用操心,”回答干净而又利落:“俺对你的情况又不是不了解,考虑不好也不会提这事儿!”
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一诺千金,当晚交杯酒,第二天便撒了喜糖。
但是,刘承府还有三个儿子,郭凤香还有父母双亲,这两个关过不了,百年之好还只能是空话。
刘承府先采取个别征求意见的办法。大儿子病体未康,心里尽管不痛快,嘴上没能说出什么来。小儿子年方十八,心也粗,也总算没费多少口舌。问题集中到老二刘伟身上。刘伟长相端庄,聪明好学,是个有才分能干事业的苗子,很受刘承府器重。他原先是建筑公司副总经理,石蜡厂上马,他又担起了厂长重任。
刘承府第一次跟他谈,他说:“爸,你找个人我不反对,可最好找个岁数稍大些的,哪怕三十岁,我们叫妈叫姨也好张嘴些。”
刘承府第二次跟他谈,他除了重复原先的话,又加了一句:“我也知道郭姨人不错,可她跟我岁数相当,以后怎么处呀?”
这的确是个大问题。郭凤香出面了。她传话给三兄弟说:三兄弟结婚该怎么准备就怎么准备,她决不干涉;将来财产的继承,她只要求得到与三兄弟平等的一份,决不独吞;结婚后她不要求三兄弟和他们的妻子把她当长辈侍候,她要与他们建立一种亲戚般的平等关系。
刘伟听了说:“郭姨这么说,我们都不好说话了。”但对这门亲事仍然闪烁其词,不肯发表一句明确赞同的话。——这终究不仅仅是个财产问题呵!
刘承府不得不“将军”了。那天晚饭后,他把三兄弟连同刘伟的对象召集到一起,说:
“咱家这码事到底怎么办好,我想跟你们讨论讨论。我看一个办法是咱们走旧式家庭的路,我不再找人了,你们谁也不要分家,将来大家一起过;男的干事,女的理家,我只求好好享受天伦之乐。你们看行不行?”
老大、老三看着老二。老二见对象先歪了鼻子,说:“这个办法行不通,我们不同意。”
刘承府等的就是这句话,说:“既然旧式家庭不行,那咱只能按新式家庭来。你们各人建各人的家,我和郭凤香建我们的家;咱们互相平等,和睦相处。”
老二知道,这才是今天这次家庭会的主题和目标,却仍然委婉地说:“爸,我们不是反对你建立新式家庭,只是希望你能考虑考虑影响。”
刘承府见还是不灵,只好拿出杀手锏:
“考虑影响也行。不过这样一来,郭凤香和他弟弟郭四成肯定都不能在这儿干了。加油站缺了会计先不说,郭四成跑外那一摊别人干不了,你得接过来。”
这一下刘伟不吱声了。石蜡厂跑外任务非常关键,郭四成果真走了,他这个厂长是果真要抓瞎的!只有到这一刻他才看出,原来郭凤香的去留,对于他们父子所从事的整个事业,有着非同小可的影响。
“那……”他鼓了好一阵勇气,终于吐出一句话:“那你和郭姨的事儿,我不反对了。”
十六
一关闯开,另一关正壁垒森严。 .
郭凤香的父母最先是从女儿寄回的一封信中,得知女儿要嫁给经理刘承府的。
爸爸妈妈您们好:
……关于我的婚事问题,虽然爸爸您不当面问我,可我知道您为我担心,妈妈更是放心不下。我当然不是木头人,也想这事,只是不好意思说罢了。说真的,我不但想这事,而且还想找好的(当然在社会上必须有一定地位),如果却是(确实)找不到,宁愿一辈子不嫁人。现在我看时机到了,我打算跟我们的经理。
爸爸妈妈,您们一定认为我是一时冲动,才作出这个选择。可是二老,我已不是小孩,我有我的想法,我是经过深思熟虑以后才作出这样的决定。我确实爱经理,决不是因为他有钱,是因为这个人并不是人们所说的那样“粗”;在我同他接触的两年多的时间里,他给我的印象是,聪明、果断、社交能力很强。我佩服的(得)五体投地。在很早以前,我就向往能找这样的对象就知足了……
本来,从女儿两年里断断续续的言谈中,郭凤香父母心目中对刘承府的评价是很高的。但这一封信,使评价一落千丈。“他十准是玩弄小香,把小香给糊弄住了!”这个结论一出,十万火急,郭凤香的父亲和姐姐出征了。
“你这么大岁数,得知道羞耻!你以为你是经理,就可以随便玩弄我们小香?”在加油站办公室,父亲气冲斗牛。
刘承府却是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我怎么敢玩弄你家凤香!我和凤香是真心相爱,恳请岳父大人成全!”
“谁是你岳父?”
“你是我岳父。”
“你再胡说我扇死你!”
“岳父大人要扇尽管扇!把我扇死,也省得再想你家凤香了。”刘承府扑通一声跪到了地上。
父亲没了章程,姐姐又出阵了。
“刘经理,像你这种身份地位的人,找什么样的还不随着你挑!你干吗就非缠着我们家小香不可呢?”
“我是找什么样的也能找到,可我就是看中凤香了,非她不娶!”
“你这是说瞎话!”父亲又跳起来,“你把小香耍弄够了,抬抬腿小知又跑哪儿去啦!”
“我跟凤香结婚怎么是耍弄呢?真要耍弄,还能跟她结婚吗?……”
一番唇齿,使郭凤香的父亲确认,刘承府并非像先前想的那样心怀歹意;又见郭凤香心志已坚,便只好让步了:
“你们俩要是真心相好,我也不硬拆你们。可你得让小香回家去跟她妈说说。这事得听她妈的。”
郭凤香的母亲是个读过几年书的人,从1946年入党,一直从事农村基层妇女工作。但她对女儿这门亲事却说什么也不肯点头。理由千千万万,归结起来就是一句话:不般配。
“妈,你说怎么叫般配?我比刘承府小二十三岁你说不般配,人家宋庆龄比孙中山小二十七岁,康克清比朱德小二十五岁,你说人家般配不般配?”
“我管不了那些,我就管你!也不想想,要是过二十年刘承府死了,他那三个儿子不得把你欺负死!”
“那才不一定。别说刘承府身体好好的,二十年三十年死不了,就算他死了,我的孩子也大了,谁还敢欺负我?再说我待他们兄弟三个好好的,人家怎么就非欺负我不行呢?”
“好好,我说不过你!你去找你爷,看他怎么说法!”母亲抬出老爷子。她认准老爷子必定支持她无疑。
老爷子确是老了,八十多岁,眉毛胡子稀疏雪白。但他听了事情的原委,说了声:“古来有之”,便绘声绘色,讲起刘备染发去会江东妙龄公主孙尚香的故事来了。
母亲没了办法,只好拿出最后一招:就是一个不同意,你要嫁,我就死在你面前!
郭凤香也来了最后一招:非刘不嫁,不让嫁我就死在家里!并且随之采取了绝食行动。
这一下苦了刘承府,并且戳痛了刘承府的心窝子。
刘承府从沈阳回乡后,与姐姐保持了多年联系,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中断了。几年前,刘承府利用到东北办事的机会,专程去沈阳。要看望姐姐和当年的女朋友。可他得到的消息却是:姐姐退休回老家去了,女朋友在他返乡之后不几年,便因为婚姻失意而死去了。刘承府悲痛不已、失悔不已。半夜惊梦,写下了,“忆当年恋人”诗一首:
夜沉沉雨濛濛
难入眠思旧情
花虽好随水去
忆情谊留心中
山高路远难相见
恩爱相会在梦中
过去的不能重现,死去的不能复活,但眼前的呢?今后的呢?
当年女朋友的悲剧,还要在刘承府面前,还要在郭凤香身上重演吗?
刘承府已经绝对不是当年的那个刘承府了!
他立即驱车赶到郭凤香村里,利用间谍手段买通了郭家的邻居。在邻居的安排下,他趁郭凤香的母亲出门时,溜进郭凤香绝食的屋里。
一阵劝导和表白,郭凤香拿出一封写给妇代会的求援信,交给刘承府说:“这回嫁不成我就得死。全看你的本事了。”
揣着郭凤香的求援信回家,刘承府立刻写了一份“我的态度和看法”,签上名字盖上章,附到求援信的后面;然后复印十几份,星夜找到县、镇妇联和有关部门领导面前。在县镇妇联和郭凤香的父亲、姐姐等人的一致努力下,郭凤香的母亲大哭一场之后,终于默许了女儿的婚事。
刘承府欣喜若狂,立即带上礼物登门拜谢。
“我可把小香交给你了承府,你要是待她不好,我可跟你没完!”老岳母依然神色严峻。
“你老放心,我要是待凤香不好,就让凤香回来奏本;你老登堂扮包公,把我铡了还不行吗?”
一句话说得全家哄然,老岳母也没有例外。
十七
我与刘承府第一次长谈时,郭凤香还是“准夫人”,正同母亲较着劲儿。刘承府与我谈了一头午,下午便匆匆坐车要走。“郭凤香还被软禁着呢!”那副栖栖惶惶的神情儿,让人生悯,也让人很难想象这是一位被称之为“一方枭雄”的人物。第二次,我与刘承府再度约会时,电话上他便报起了喜讯:他与郭凤香已经领了结婚证。见面时他告诉我,郭凤香还在家里,准备跟她母亲融洽融洽关系就举行婚礼;婚礼后,他们准备到北京旅行一趟,好好庆贺一番。
他拿出一张字条,说是昨天郭凤香临回家时交给他的,让我解释解释是什么意思。
那是几行清秀流畅的字体: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天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千古绝唱!有谁想到,几千年前我们祖先创造的爱情名篇,在这里又焕然出光芒!
“我猜了个差不多,你这一解释就更清楚了。“结婚,就是自己一生最重大的投资。”’他引用加拿大企业家金克雷·伍德写的《企业家爸爸给儿子的30封信》中的警句说。“你不知道,郭凤香来对我的事业是太重要了!她这次回来,就是加油站副经理兼主管会计,这一摊我省心多了。刘伟和郭四成干劲很足,石蜡厂已经投产。现在石蜡缺得很哪!”
他喜形于色,流露出真诚的满足和自得。
的确,他是有理由满足和自得的。国家进行经济调整,多少企业陷入困境,多少建筑业的同行们一蹶不振滑人坡底,而刘承府新建的石蜡厂和承包的加油站,在如此严峻的局势下,依然创造着年产值几百万元、利税几十万元的奇迹!
时过不久,我又一次来到刘承府的大本营时,刘承府作的第一件事,就是介绍我认识他的“压寨夫人”。中等身材,白净面孔,鼻梁上架着一副精巧的眼镜;乍看,“压寨夫人”倒更像是一位还依稀透露着稚气的大学生。
“郭凤香上次送我的那首诗我给答了。”落座,刘承府说。他指的是那首来自两汉乐府的“上邪”。
非姝不娶,天塌地陷,
乾坤倒转,依依阴魂不散!
他读着我记。记完我问:“还有吗?”
“这还不够味啊!天塌地陷、乾坤倒转,魂还不肯分手呢!”
他笑,我也笑。这位民间诗人表达的感情,的的确确是够味的呢!
结婚,并没有大事铺张;旅游,只上了一趟泰山。刘承府说:“眼下太忙。以事业为重。”郭凤香说:“行,眼下太忙,以事业为重。”
郭凤香说:“等忙过这一阵儿,可得好好补一补。”刘承府说:“行,等忙过这一阵儿,可得好好补一补。”
作为“压寨夫人”,郭凤香发号施令了。老三刘奇欠了饭店十几块猪下水钱,她听说了,把老三找来问:“你欠了人家饭店的帐是吗?”
刘奇不愿承认,说:“没有。”
郭凤香说:“别丢那个人啦!赶快去还上。以后没有钱就到我这儿拿。”当即递过三张印着大团结的票子。
李秀林去世后,睦里庄只留下一个刘毅。那天郭风香拉着刘承府进了门。
“刘毅,收拾收拾跟我们一起走!一个人在家,没病也得闷出病来!到那儿,让四成跟你作个伴儿!”
刘毅被接到大本营,吃饭与刘承府、郭凤香一桌;更重要的是公司这边人多,说说笑笑精神愉快。——果然没过多久,他的病情便明显见出好转来了。
最难征服的自然还是老二。郭凤香进门他一直客客气气,但“郭姨”两字只限于在刘承府面前叫,对外,对郭凤香依然是“郭会计”。
那天当着全家的面,郭凤香叫住他说:
“刘伟,这么多天你连个姨还没叫我一声哪!”
刘伟脸一红,说:“你不正儿八当的我怎么叫哇!”
郭凤香说:“那容易。”随之端端正正坐到椅上,胸挺直,腿摆平,两手放在膝盖上,神情也变得庄严而又肃穆。“这会儿叫吧!”
刘伟说:“我叫你得答应才行。”
郭凤香说:“那自然。”
“……郭姨……”
“哎!”
怯怯一叫,朗朗一应,激起浪涛般一片大笑。
家里又回荡起笑声,刘承府的得意是不言而喻的。然而还有他更得意的:他再也不用发愁来了客人无法应酬了,郭凤香喝得下八两白酒,而且酒风绝对端正豪爽,每每使客人们拍案惊奇,大叫够味。
半世慷慨事,唱来鬼神惊。
刘承府的过去的确够味道了!刘承府的现在也的确够味道!那么刘承府的明天和下半生呢?
刘承府不回答,只说:“我还是那句话,社会就像一个大舞台,谁扮演什么角儿是一定的。咱只能尽可能演好自己的角儿。”
这是一种预言抑或是一种雄心?
社会将要赋予刘承府的会是一种什么样的角色呢?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