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心若菩提》 '德旺佛'
诗/梧闽
闽南人写的作文
塞满了《北京头条》
五百篇...
还有《今日头条》...
那片天空太大了,
虽然,我飞过,
不留一丝痕迹!
就象我的前生与来世,
从來没有我的存在感。
活法,
只是过程
活著,
就是福报吧!
'一切法空',啥時候?
放下烦恼,悠游自在!
能努力把别人的钱
赚到钵满盆溢,
是曹德旺…
又舍得几乎
捐出二百多亿做公益…
也是中国首善,
这如来如去
心呀
似若菩提
觉悟了,就是佛…
佛祖涅槃前,
大梵天
魔王来了…
对佛说:'我要变成了你,就会毁了你'…
这尘世…真做假来
假亦真,失了初心,
有辱使命,
假党员、假和尚、假尼姑…
甚至假父母、假人类也来了!
有《心若菩提》吗?
。
郑亚水,笔名梧闽,出生于漳州东郊梧桥村,毕业于漳州农机校和厦门大学政治学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先后由漳州市图书馆出版《秋水白云》《西方国际政治研究》、作家出版社出版《白云深处》、海风出版社出版《月泊龙江》等书籍。2001年中国东欧经济研究会授其《企业文化一一现代企业的灵魂》''优秀社科论文一等奖'',并入选《中国改革发展论文集》(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9年11月,该论文被清华大学收录《n<1知网空间》智库咨文;《中国作家书法家代表作全集》(中国文化出版社)副主编。
作品《<兰亭序>拾遗》一文于2010年9月入选《中国散文家代表作集》(作家出版社),并荣获2010年度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当代散文奖”;2021年8月,作品《说好的父亲》荣获“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22年2月,作品《说好的父亲》入编《中国作家书法家代表作全集》并被评为“特等奖”;2022年4月,《过故人庄还有多少龙江颂》荣获第九届相约北京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22年7月,《紫云岩 无住与不迁》荣获2022年最美中国当代诗歌散文赛“二等奖”;《禅意 太武凡木》荣获全国第八届新年新作征文“一等奖”;2022年11月,《空中并不是“无色”》荣获第二届“三亚杯”全国文学大赛 金奖;2023年3月,《走在后港古街》荣获第十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 一等奖;《梦一回太武夫人》荣获第二届中国最美散文诗歌大奖赛一等奖;《一字圣手江山常在掌中看》入选《高中语文》古诗词必读讲解教材。2023年被中国散文网聘任为“中国散文网高级作家”。
附文:
曹德旺《心若菩提》,告诉你成事儿的秘诀
文/覃政
读曹老的《心若菩提》已经是2022年的事情了。
时隔两年,我对书中的内容记忆犹新。
记得当时我读了这本书,就迫不及待的推荐并借阅给了我的领导和一个做行政管理的哥们儿。
借阅给我的领导是因为她当时在管理上有一个理想的乌托邦,我觉得曹老的这本书能给人带来本多启发。最重要的是,我的领导是一个爱读书学习的人。
借阅给我那个哥们儿是因为,他身上与曹老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吃得苦,正直正义,有大胸怀和追求。觉得曹老在某些方面的坚持和冲劲,对人格底线的把握以及对人性的洞察值得他去读。
本来是教师职业,所以我身上多多少少有点好为人师的毛病。
不过辩证的想,好为人师不完全是毛病。因为,好为人师是传递有用的信息,也是让知识和思想通向更高远和广阔的方式。
今天,我继续推荐或者鼓励你读这本书,也或许还是好为人师的原因。因为我相信知识可以让人生更美好,让世界更美好。
现在写篇文章的时候,我完全处于回忆状态,因为纸质书我已经给借阅给了出去。
由于自己认知有限,我只能把我肤浅的理解传递给你。期望每一个读者都能在我理解的基础上创新思考,找到属于自己的思想智慧之光。
不怕苦:韧性和毅力是对抗逆境的风火轮
1
中国民间有句话:”穷有根,富有种"。这样来看的话,曹德旺身上的血统是有着富人基因的。
曹德旺祖籍福建省福清市高山镇曹厝村,曾祖父曾经是福清的首富,到了曹德旺的父亲仍然很富有,曾经是上海著名的永安百货的股东之一。
曹德旺的父亲曹河仁,先是靠着家族的关系先在日本留学。回来后在上海经商,创下了大片事业。
他的父亲除了商业天赋很好之外,交际能力也很好。在上海期间,结实了军统很多高官。在曹家在福建一带也很有影响力。
后来因为战乱,曹家的大片产业在战乱中毁于一旦。不得已举家回福建,开启了新的生活。
回福建的曹家船队也因为遇到日本海军而丢失。之后的战乱中,曹家上海、福建的产业基本被毁干净。
曹家这个时候才开始家道中落。曹德旺的成长正在福建生活这段期间。
看到这里,我们不难发现。本事公子哥儿富二代的曹德旺成了普通的人。
其实一个人不怕在逆境贫困中出生,赤裸裸的来到世界上,会觉得这是自然。
而一个原本衔着金钥匙出生的人,突然沦为穷人阶级那才是最大的打击。
曹德旺的父亲从小学习的是经商,不会干地理的农活儿,所有的活儿都落在了曹德旺母亲是身上。
在农村,不会做农活儿,可想而知,他们当时的生活有多艰辛。
为了补贴家用,曹父再次倒买倒卖的商人之路。
曹德旺15岁就跟随父亲走上了生意人之路。
这个阶段,曹德旺收到了父亲关于“吃苦”的教育。
父亲常说,自己前半生很感谢日本老板,因为三年的日本学徒生活。老板第一年练他的身骨(在店铺干苦活儿),第二年教他吃苦(调布匹下乡买),第三年授他真技(学习经营)。
父亲常说,男人有没有本事,并不是看读了多少书,关键是他做了什么事,怎么做事.....父亲自顾自地接着说:“做事要用心。有多少心就能办多少事。你数一数,有多少个心啊......” 父亲接着说:“但当你悟到爸爸讲的道理时,爸爸或者已经不在人世了。”
童年和青年时期的曹德旺,把吃苦当成了锤炼自己的方式。
记得书中有这样一个情景,就是曹德旺一次单独出门进货,路上生病,差点没有回得去,后来曹父找了两天才在途中找到。
曹德旺十多岁可谓吃尽了苦头。吃苦这个精神也是父亲交给他的人格精神底色。乃至于后来在很多工作中,他都不怕吃苦,着力解决问题。
所以,不管是创业还是个人成长,不要怕苦,那些吃过的苦,走过的路,都将成为你成功的垫脚石。
正如曹德旺所说:“在我看来,能不能吃苦,经不经得起折磨,是一个人能否真正成材必须的基本素质。”
强学习:像钉钉子一样的终身学习
2
读书不要说我在学校读,随时、随地、随机都可以读的,只要有空、有书,没有书,读人、读事。读书,第一个就是要有韧性,长期坚持,锲而不舍,这个叫韧性;第二个要有悟性,要学会悟:它为什么?为什么他会讲这个?为什么他会处理这个问题?他为什么在书里头会用这个方式来表达;第三个叫记性,你如果悟透了,等于消化透了,消化透以后,就在你血液里流淌,那你就记住了,就可以到处随手拿过来用。”
上面这段是话,是曹董在《悦读.家》里面的自述。
曹德旺小时候是一个很顽皮的孩子。15岁那年,在家里干完农活儿,由于太脏太热,就去河里洗澡了去上学。
到了学校,老师问谁下河洗澡了,大家都不承认。
老师走到曹德旺跟前,用手在曹德旺的皮肤上划过,一道白拉拉的划痕显现在曹德旺瘦弱的胳膊上。
那时候学校是明令禁止学生下河游泳的,他认为曹德旺是下河玩耍。于是,班主任把曹德旺告到教导主任那边。
教导主任当着同学们的面把曹德旺栓了起来。同学们都在哈哈大笑,老师说你一个小不点还敢去河里玩耍。
那些曾经打不过曹德旺的同学这下可是幸灾乐祸了,曹德旺又气又恼,他内心里已在策划着一场"报复"计划!
放学后,同学们都陆续回家了,曹德旺悄悄留了下来。
他看见老师吃完饭,一边用牙签剔着牙一边往厕所方向走去。
那会儿普通人家里都没有厕所,只有公共厕所,还是一个个的蹲坑。
曹德旺躲在树后面远远看着老师径直走向厕所方向。
他随手捡起一块砖头,臆想着砖头直砸脑门,老师捂着头大叫疼的样子。
可一想,砸伤了人家里又没有钱支付医药费,还要赔偿,只得放下砖头作罢。
当时的公厕是蹲坑,一格一格的,前后都有。
曹德旺看见老师在前面那一排,就偷偷绕到后面一排,解下裤头撒了一泡尿在老师身上,提起裤腿撒腿就跑。
老师来不及擦拭,追着骂着,一路追到了家。
母亲再三道歉,曹德旺也不敢再去学校,只读了5年书的曹德旺从此离开了校园。曹德旺的辍学生涯就此开始了。
曹德旺早早就辍学,但他从未放弃学习与阅读。
没有上过中学的曹德旺就是一边放牛捡柴,一边通过字典自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的。
他曾这样说道:
“一直到现在,我仍然爱看各种书籍,并有一个怪癖,到我家千万别向我借书或者要书,再好的朋友我都不会给,真是有一点爱书如命。”
在《心若菩提》中他是这样说的,关于他的自学。
曹德旺自学之路远远不止这点,他可以说是终身学习,并且是有目的的学习,正如他所说,读书时要拿出来用的。
他后来的学习,我称之为钉钉子原理,学习每样知识,都像钉钉子一样,定在他的事业版图和人生之路上。
我们来看看他所涉及的学习:
- 文学:他做生意期间有一段比较闲的时光,这期间他看了《唐诗宋词》《红与黑》《鲁迅文集》等中外名著。
- 会计学:他当玻璃厂采购员期间,有人推荐他学习会计学,他花了两年时间学会了会计学,甚至为了学会计学还拜了某会计师为师。会计学的掌握,对于他后来承包玻璃厂起了关键性作用。懂会计学,他能够看懂财报,能够看出企业的盈亏。他接受玻璃厂的时候,就有了很大底气。
- 《曾国藩》:这是他处在某个低谷期,朋友推荐的,他看了几遍才看懂,即非常著名的12字诀:敬胜怠,义胜欲;知其雄,守其雌
- 《聚焦法规》:玻璃厂要不要转型期间,他接触的书,为玻璃厂精简业务确定了方向。
- MBA课程:他托人给他按照MBA的培养方式,整理了这些教材,并自学完成:
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管理会计,财务成本,人力资源管理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财务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学,金融学,统计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质量管理.....他都有涉及。
这也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作为企业家,必须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称得上是企业家的,我看每样哪一个人不是不爱阅读的。如果有,我期待你能给出一个反例,我好进行研究学习。
我也常常在想,我们大多数人为什么都在80%的普通人堆堆里,仔细一看,就单从学习上,我们都真的很那与那20%的精英人士相比。(二八法则)
曹德旺虽然没有学习学校的知识,但是离开学校从来没有放弃过学习,甚至可以说比大多数在学校的学生学习有过之而无不及。
并且,通过他的自叙,我们不难发现,他的学习都是有针对性的学习,学习的知识能解决他企业管理和人生中的关键问题。
解决问题,这才是学习的要义,学习的知识要在工作和生活中实践和运用。
慈悲心:你的善良要有底线
3
高级的善良,是做了好事别人不知道,自己从来没有想过要什么回报。
曹德旺认识王以晃,看起来很有画面感,同时又让人对曹老多了几分敬佩。
那年夏天的一个正午,烈日高挂,天空没有一丝的云彩。我坐在农场大路边的大树下纳凉。我摇头大蒲扇,微微闭着眼睛,打盹。似睡非睡之际,我看见马路上远远地走来一个人.....这人还真是自来熟啊,我心中暗想。就这样,我喜欢上了他,这种直接,我视他为知己,起码说他看得起我。后来,我知道他叫王以晃,当过农场的场长,当过村长。人的缘分也真是奇怪,在那个正午,当我吃过中饭,摇头大蒲扇,像往常一样坐在树下纳凉时,绝对想不到,我会给一个人做饭吃,并且成为此生第一个好兄弟。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修行,那么修行路上怎么布道就是决定修行的效果。
人生就好的布施就是把善良给人,为他人多着想,曹德旺就是这样的人。
如果说被誉为中国首善的曹德旺真有一颗慈悲心,那他的善良其实也是有底线的。
他手下有一个员工,因为换了肝癌,曹德旺负责给他医治,为他的家庭承担起了大部分开支。
这家人不但不感恩,这个员工死后,那家人去厂里闹,必须要让他的其他亲人也要进厂。
曹德旺这次很生气,动用了法律手段,让那家人一分钱都没有拿到,并且拒接了那家人的要求。
还有一个员工,也是身患重病,曹德旺不仅给他进行妥善安置,还给他家里人进行了帮扶。
善良,如果用错了地方,带来伤害的是自己。永远记住你的善良要有底线。
曹德旺的善,不仅有底线,还有层次和格局。
小善为人,中善为业,大善为国。
如果说曹德旺对员工和一直以来的捐赠是小善的话,那么下面两件事就是中善和大善。
一是经融危机的时候,日本和其他国家一些供应商受到经融危机的影响,曹德旺并没有落井下石,而是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还保住了自己的产业链。
二是在带领同事出差的时候,他发优厚的补贴,不让别人请客,要为中国人长脸。这是爱自己的民族,注重民族的荣誉。
三是在与美国的反倾销案中,自己花钱成立了专家组。
2001-2005年,耗费了4年时间花费一亿多元,打赢了加拿大、美国两个反倾销案。
后来这个专家组成为了一个专门为企业提供咨询的专业组织,为中国的国际贸易市场做出了贡献。
这才是善良的的高级境界,把自己的行动与国家和民族的荣誉结合在一起。
“穷则独善其身,达泽兼济天下。”曹德旺的善良可谓正是那书的名字“心若菩提”。
写在最后
这本书读过的时间太长了,在书中看曹德旺叱咤商海的一生,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成功者的人生步履,更是个人成长的启发。
第一,曹德旺成功的背后,是个人人格魅力、智慧、情商、智商以及高度的洞察能力的必然结果,但是,一个人的人格底色和创业初心决定了一个人的走向多远。
第二,曹德旺虽然少年辍学。但是曹德旺受到的的教育可谓是很丰富。除了祖上的遗传基因,父亲对他的商业启蒙。他的的教育离不开母亲的辛苦付出。
因为我爸在上海,她带着我们六个兄弟姐妹在家里的时候,没有事情做,把地板擦得像锅盖一样。她说你千万不要跟人家讲,吃两餐,我们那个时候一天只吃两餐饭,没有人同情你的,你把胸挺起来,而且要笑,对人要笑,因此村里头很多人认为我们家里头生活很好,因为她很阳光。实际上那个时候我们生活得非常地艰难,但是我们学会了傲视一切的困难,我们不怕。”
我想我们不可能每个人丢能成为卓越的企业家,但是在平凡里,我们可以努力修炼自己。
一是不怕苦好好工作。二是做好家庭教育。曹德旺的父亲在逆境中,从自身出发,教育好了自己的孩子。我们要以身作则,教会孩子善良、会洞察、有正气。这样才是教育孩子成人。三是终身学习,今天是一个日新月异的世界,我们如果不学习,随时都有可能被淘汰。因此,我们要终身学习,有针对性的学习,用学习解决和赋能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拒绝学习就是拒绝成长,放下学习就是放下人生。四是好好爱自己的国家,你的所有事业永远是为人类服务,而不是投机倒把的一阵子,这样终将走向失败。
有志者,事竟成。我们或许平凡,但是我们可以拥有成事儿的决心,被为之持续行动。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在人生的更高处遇见自己!
覃政,覃政价值变现成长研习社创始人。擅长个人IP打造和价值变现品牌策划。曾经一年读了300本书,深知读书对个人成长和认知提升的重要性。通过读书创造了“行动派”“轻创派”“掘金派”,发起了100万梦想行动派。关注我,免费为你提供一次写作变现咨询,推荐给你你26000+人,写作成长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