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后勤主任的父亲(一)
作者:王子昆
父亲是一个中学的后勤主任,他不仅把学校的吃喝拉撒搞得井井有条,而且还把校办工厂和校办农场搞得有声有色,使学校的勤工俭学增加了不少收入,从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个能干之人。
勤工俭学
上世纪七十年代,学校大搞勤工俭学。我父亲担任渡口堡中学后勤主任后,就开始了搞勤工俭学工作,作为一个农村中学来说,要想把这项工作搞好,为学校增加收入,那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它难不倒父亲,因为他是个有办法的人。我当时正在中学读书,对于父亲怎样搞勤工俭学还是比较清楚的。
父亲搞勤工俭学,主要搞了校办工厂和校办农场,最为出色的要数校办工厂了。农村学校办工厂,既没有大的厂房、机器,又没有技术员和技术工人,但父亲硬是把校办工厂给办起来了,他先办的是木匠铺,木工厂聘用了渡口堡村木匠师傅梁文,及跟随他的几个徒弟,一方面做一些家具卖钱,另一方面为学校做一些桌椅板凳,有的桌椅板凳坏了进行维修,为学校能节省一部分资金。
后办的是翻砂厂和打铁铺,其中又以翻砂厂最为突出。翻砂、打铁厂,聘用了渡口堡村的师傅阴广贵及他的几个徒弟,翻砂厂所用的原料是学生们捡来的废旧的生铁,有了生铁,做一个炼铁炉,把生铁放进去,经过加温,使生铁融化,然后再用特殊的砂土做成各种模型,最后把融化的铁水倒入砂土模型中,待冷却以后,如做饭用的锅、耕地用的犁等等一些生产用具就做成了,干活儿用的铁锹、镰刀,做饭用的菜刀,铲子等都是打铁厂生产的产品。
翻砂和打铁这种办法简单易行而且见效快,生产出来的产品都是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用处多,售路广,把这些用具拿到集市去卖,基本上有多少能卖多少,有了这两个厂学校收入一下就增加了,据说一年下来收入还真不少呢,添置一些教学用品根本不成问题。
制造枪榴弹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中苏关系开始恶化,“备战备荒为人民”,“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成为了当时的首要任务,因此学校的翻砂厂也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原来生产农业和生活用品,变成了生产武器装备,如地雷、手榴弹等。这些武器生产出来后装上炸药,然后进行试验,试验成功了,再交给公社或大队的基干民兵,成为他们的必备武器。
地雷、手榴弹等武器能试验成功,是父亲和阴师傅坚持不懈、刻苦努力的结果,虽然地雷、手榴弹等武器试验成功了,但毕竟是按人家的套路试验成功的,不属于自己的创造发明。父亲为了为备战做出更大的贡献,决定发明一种比手榴弹更先进的武器,经过父亲的苦思冥想,终于想出来了,这就是把手榴弹和步枪结合在一块,使它既有手榴弹的爆炸威力,又有步枪射程远的特点。
方案有了,开始了改装,步枪的枪管变粗,能把手榴弹放进去,手榴弹尾部的拉绳换成抠动板机后能让手榴弹射出去的装置。此方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经过父亲的反反复复的研究,反反复复的尝试,最终制造成功了,并且取名为“枪榴弹”。
一开始在学校内部试验,试验成功后给公社领导表演,公社领导对此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表扬,认为此项发明了不起,是对战备做出的突出贡献。县人武部听说父亲造成了“枪榴弹”,就组织全县搞备战的同志到我校进行参观,亲眼观看了“枪榴弹”的射击表演。还给拍了照,照片上中间戴着帽子又高又大的是父亲,持枪者是我校“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 ——我班的一个女同学王爱东,左边第一个盘腿坐着的男生就是我,其余的是我班同学。照片至今还在我家保存着,作为永久的纪念。县领导不仅表扬了我校,还颁发了“备战成绩突出奖”以兹鼓励,并号召全县向我校学习。
“枪榴弹”是父亲设计制造出来的,因此人们把我父亲亲切地称为“造武器的土专家”。父亲并且用它写了一篇文章《备战土专家》,发表在《快乐老人报》上。
附《快乐老人报》 图片

作者介绍:
王子昆,河北省张家口市怀安县柴沟堡二中语文退休教师,中学高级教师,《世界文学》优秀签约作家。多年来一直从事写作,作品集有《散文》、《小小说》、《当年往事》、《参悟文》、《游记》、《征稿文》、《日记》、为父亲撰稿文。曾在《快乐老人报》、《张家口悦读》、《七十年师范,育桃李满天》(柴师七十年征文)、“纸刊《白鹭文刊》[名家精选特刊号]散文专栏、小说港”、《现代作家》等发表过数十篇,偶有获奖。
﹌﹌﹌﹌﹌﹌﹌﹌﹌﹌﹌﹌﹌﹌﹌﹌
纸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