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
疾风劲草
作者:王微波(陕西)
嘀铃铃,办公桌上的橘红色电话响起,孙主任知道是市政府邺市长秘书的电话,赶忙拿起听筒,“喂,孙主任,邺市长让您过来一下。”
放下电话,孙主任到了市政府。
秘书已在邺市长办公室门前等着。
邺市长见了孙主任,没有客套,直接就安排。
“孙主任,最近给咱组个班子,从市委政研室、市府经研中心、发改委、工业、农办、商务等单位抽些笔杆子,利用个把月时间,给咱好好研究研究,拿一个五到十年的发展规划。我知道你是快手,这是有你牵头最好,越快越好。”
孙主任虽心有疑惑,还是愉快地接受了任务。
孙主任领完任务一离开邺市长办公室就犯起了难。其所以犯难,难就难在邺市长直接给他交办任务虽也不无不可,可自己终究是市委办公室主任,负责党务口方面的工作,归书记直管。虽说早就传闻邺市长要接替书记的位子,但总归还是传说,而不是事实。况且他不了解邺市长给他安排工作,有没有和市委戴书记交换意见。要是两位领导交换了意见,他就可以放手大胆的去做,不会有什么负面效果;要是没有交换意见,这事要是让戴书记知道了,恐怕就很难预料是什么后果。或许戴书记认为,邺市长也是市委副书记,给市委办公室主任安排工作,当在职权范围之内;或许戴书记认为,党委、政府有明确分工,你邺市长给市委办公室主任安排工作,长虫吃过界了吧;又或许戴书记就是孙主任熟知的戴书记,不管怎么做,只要有利于工作,戴书记并不计较。
虽然,孙主任熟知戴书记不会因为邺市长给他布置任务就给他为难,但孙主任还是明确分工深谙行政规则的。
孙主任越想越觉着难办,一时半刻也想不出个什么好办法。
孙主任在W市人称“难不住”。起初给他起这绰号的人,是嫉妒他能从企业调到机关,背后调侃这么叫的。时间久了,好多难缠事、难顽事都在孙主任这得到化解,“难不住”也就自然而然的叫了起来。孙主任虽然口头不满意大家这么称呼他,可每当有人这么叫他时,他的心里总是美滋滋的。谁承想这次这事真格就把号称“难不住”的孙主任给难住了。
孙主任越想越觉着难。可孙主任就是孙主任,他终于想出个接受归接受,但不急于付诸行动的“拖”字办法。他盼着拖一拖戴书记能露点口风,或者给点暗示什么的。这样,他也就好无所顾忌的去干了。但就是不见戴书记吭声,他也不能去问。因为问不好,就会在戴书记和邺市长之间制造矛盾。那时,他就会被无情的夹在矛盾的漩涡当中,就好比老鼠钻进了风箱——两头受气。
孙主任是聪明人,自然不会干这种既出力又不讨好的事情。一旦把持不好,或将直接影响他日后的前程。
孙主任能成就成今天这个样子,自有一番不同寻常的历练
w市北部山区县有一个叫叫孙家沟的村子。孙家沟是这黄土塬上一个偏远的贫困村。这里沟沟坎坎,难见几尺平地,干旱少雨,人称旱塬。“地无三尺平,出门就爬坡;有河不见水,有山不长树。人们经年累月,起早贪黑的在土里刨食,到头来还是不得温饱。孙主任家就是这孙家沟的老户。和父辈们一样,他小小年纪就要同大人一起辛劳耕作;和父辈们不一样,他在劳作之外还要多一分担当,要背负起父辈们的希望和自己的理想闯更大的天地。
孙主任是孙家沟出的第一个大学生。
大学里同学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孙主任的生活轨迹是教室、图书馆、宿舍。凭着山里娃刻苦勤奋的劲头,学得出类拔萃。满以为这样就可以出人头地。可是分配的时候,有的同学去了机关,有的去了研究院所,还有的留校当了老师,只有他这个门门功课都优秀、拿着一等奖学金农家子弟被分到了与专业毫不相干的工厂。他忿忿不平过,转念又想,自己不是已经跳出“农门”, 实现了人生不再打牛后半截,不再与黄土打交道,走出了大山的理想嘛,没有辜负父辈的希望,怎么又得陇望蜀,这山望着那山高呢!他很快就调整过来。祭出左思《咏史》诗中说的“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用中国历史上门伐制度早以存在,并不是现在才有宽慰自己,并暗下决心,一定要凭自己的能力出人头地。就象陈涉说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孙主任走出学校大门时,的确有要凭借自我奋斗去实现理想的雄心壮志。后来,他命运改变的现实,打破了他的理想梦。
孙主任一到工厂报到上班,就被分到了车间。
他所在的企业是龙头企业,省市领导经常到企业里调研检查工作。有一次调研检查恰好被孙主任碰上。
省上领导在市上、厂里一众领导陪同下,边走边检查边听汇报,孙主任从检查团的领导身边走过。走过去之后,省上领导却突然像遇到熟人忘了打招呼似的返了回来叫住他,并和他亲切握手,还说着些什么,边说边指划,然后道别各自离去。
省上领导调研检查之后不久,厂长把孙主任叫到办公室。
“你是学中文的?”
“是。”
“车间的活还适应吧?”
“过得去。”
“厂办缺个写材料的,你愿意干吗?”
简直是喜从天降,孙主任是满口答应。自此,他便坐在了办公室,干起了专业对口的文书工作。这下,他驾轻就熟,如鱼得水,凭着勤快,脑子又灵,还有钻劲,更带有专业知识和见解,很快就被提拔为厂办主任,也就没有人提他与省上领导有关系的事。所以,他一直以为是自己的才干得到了发现认可。
商品经济时代,企业要上一个适销对路新产品,恰遇银行银根紧缩。为从银行贷到流动资金,厂长四处拜门子找关系,弄得焦头烂额也没弄下贷款。这时,有人提醒厂长说,“不是咱孙主任认识省上领导嘛,厂长您何不让孙主任出面找找,何必在这乱费劲,看了人脸子还办不成事。”
厂长这才想起咋还有孙主任这么重要一个关系没有用,便急忙找来孙主任。
“孙主任,你也知道,厂里为上新项目,缺资金,在到处找门子,也没个头绪,是到了该你出出手的时候了。”
孙主任听得云里雾里。
问到“怎么,厂长难道我不关心厂子吗?”
“不是,我是说你能不能找找你省上领导的关系,让给咱们说说情批些贷款!”
孙主任更是一头的雾水,死活不承认自己有领导关系。厂长以为他为人低调不愿承认有背景,就反复地暗示,,可孙主任就是不承认。
情急之下厂长说出了缘由。
“那为什么省上领导那次来咱厂里调研检查工作时,都与你擦肩而过了,却要返回身去叫住你,和你亲热的叙谈,你能说和省上领导不熟?!”“如果不是看你和省上领导有这么层熟人关系,不会把你调离车间的。”
孙主任听厂长这么说,如遭电击。他木然地半会都没说话。
厂长看他不吭声,便追问道,“是不是我把你的老底揭穿了?你倒是说呀。”
孙主任很快把自己在厂里这些年的工作情形在脑子里过了个电影。他想起了当初刚调到厂办工作时的情景,一开始大家看他的眼神都怪怪的,却原来是这么回事。
他马上回过神来。经过这么多年历练,他也成熟起来。他冷静地如实告诉厂长,“我确实不认识那位省上领导。你要不说我都忘了。如果认得,我就不会被分到工厂来;如果认得,即就是我分到工厂也可能只是在工厂镀个金,早都飞黄腾达了,还能在工厂干这么长时间?;如果认得,现在厂里有困难,我也不会袖手旁观;如果认得,我也会责无旁贷,主动请缨,也好让大家对我刮目相看;如果认得,……”,他还要如果认得下去。
“得,得,得”,厂长打断他,“就说能找不能找,别说你文绉绉的那一套!”厂长有些不耐烦 。
“厂长我的确跑不了,真的不认识什么省上领导!”
“那省上领导那次来咱们厂调研检查,和你都擦肩而过了,却又返回来和你亲热地交谈,到底咋回事?”
孙主任哑然失笑。
厂长问他为何发笑?
他平静地答道,“厂长,说出来怕你气晕。那次你们前呼后拥地围着领导,领导是想去方便,不好开口,恰好我经过,领导返回来是问我卫生间在哪里,我如实相告,并指给领导看,所以才指指划划。”
听了孙主任的回答,厂长张大了嘴巴,半会都没有说话。
孙主任接着说,“如果是因为这个原因你调动我的工作,现在真相大白了,还可以让我回车间”。
这下厂长尴尬了。厂长觉得自己这个马屁的确拍到马蹄子上了。为什么当初不把情况搞清楚就随便作出调人决定,现在后悔都来不及。好在孙主任还有能力,人勤快,上上下下都认可。愚蠢的做法,没有造成恶果,倒是让一个有为青年学有所用,这多少也圆了厂长的脸面。
厂长苦笑着告诉孙主任,“这事以后就再别提起,让人知道了,不但是用人上的笑话,听了会让人笑掉大牙,而且非成为滥用权力的反面典型不可。”
打这以后,孙主任就觉得仅凭个人才智就想出人头地的理想不合现实,多少有点可笑,可悲!正应了那句时髦的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他自己一直非常努力,在车间什么脏活累活都干,在厂办这个岗位上也干得勤勤恳恳很卖力,并且专业也对口,怎么这些领导统统都看不见,偏偏就那么一次类似笑料的奇遇却被领导看在眼里,牢记于心,竟成了改变自己命运的契机。他多少有点恨自己,混了这么多年,满以为自己已世事洞明,怎么复杂的社会到自己眼里还是被看得象通往罗马的笔直大道。
孙主任是个聪明人,一下子就悟出了个中的道理。要想站稳脚跟,有能力是必须的,还很不够,身后还得有一把无形的有力大手托着,这样就能左右逢源,战无不胜。
多年后,孙主任从企业调到了机关。
那还是戴书记刚任w市委书记之初,为了尽快掌握市情,市委办公室通知孙主任所在企业,新任市委戴书记要到企业调研指导工作。
孙主任已老厂办主任了,接待工作自然由他全权负责。
有了从车间调到厂办的经验教训,孙主任暗下决心一定要在这次接待过程中出彩,争取让新任市委戴书记认识自己。
孙主任首先想到要营造热烈氛围。他一改以往上边来领导检查指导工作,只在企业大门前悬挂一个“热烈欢迎各级领导莅临我厂调研指导”横幅的做法。
市委戴书记一行来厂检查调研时,企业大门前搭了一个拱形彩门,彩门两边八字对称的各放了三个氢气球,垂直悬挂了六条标语,热烈地气氛一下子就营造出来。
进入厂区,迎面办公大楼门厅上方的一条横幅,赫然写着当年工厂要实现的目标。厂内的道路两旁的空地也没闲着,被各个车间布置的展板装饰着。展板上方,一面面彩旗迎风猎猎。每有岔道,都用箭头标明去向。让人感动的是,所有标明去向的箭头,导引厕所的箭头颜色最醒目,不能不让人佩服于孙主任的煞费苦心。
市委戴书记一行每到一个车间,都有熟悉情况的工作人员进行讲解,特别是一些关键环节和部位,还有熟练的操作和演示。这让戴书记非常满意。
调研检查结束后的汇报会上,厂长的汇报材料,特别引起戴书记的注意。戴书记夸厂里藏龙卧虎,顺便问“你们的汇报材料是谁写的?完成五年计划任务,五年看三年,三年看头年的做好开局之年工作的表述”,戴书记加重了语气“特别好!”
厂长就把孙主任叫到身边,向戴书记汇报说,“今天领导看到的和听到的这些,都是我们这位秀才具体抓的”。
戴书记看着孙主任,点点头,充满期望鼓励说,“年轻人,好好干,将来一定会有出息”。
听戴书记这么说,孙主任内心的感动如沐春风,心中暗自思忖,目的达到了。
后来,当戴书记的秘书出缺,便把孙主任调到身边作了秘书。
孙主任到了行政岗位,他的才华很快就得到了充分展示,并赢得了戴书记的赏识,由秘书到办公室副主任,再经戴书记举荐,又被提拔为市委办公室的主任。
从此,戴书记也就再没有为具体工作和生活上的事情分过心,连逢年过节买东西这些纯粹私人事,也都被孙主任安排的妥妥帖帖。为这戴书记还批评亲属子女懒,这时总有人为孙主任打圆场,说是为领导分忧,是份内事。
戴书记想着自己经常忙于工作,家务又没干过多少,听大家这么说,不好在多说什么,也就由着去了。
根据孙主任的一贯表现,戴书记已经考虑要推荐孙主任作市级领导后备干部。
偏偏这时省上来考察戴书记。有说戴书记要提拔调到省上去的,又有说要交流到外省去的,还有说戴书记要提拔,不然考察什么?也有说只是平调,考虑戴书记任职时间长要安排个重要的实惠部门;也还有人戴书记年龄大了要退下来,等等,等等。
面对传言,孙主任虽然表面上很冷静,内心里却翻腾的厉害。最近,上面来了新精神,为了推进干部队伍知识化,要选一个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作市委书记,恰好w市的邺市长条件具备,而且省上也找戴书记征求过意见,孙主任多少也了解点情况。看来戴书记这次非得离开w市不可。
可传说归传说,总是不见上面的动静。就这么一直拖着。恰在此时,邺市长却安排孙主任拿制订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工作规划,看来邺市长是提前进入角色。但未见发文,这才让孙主任为难。
本来干部的去留转任,实属正常,不牵扯无关人员的事情。但现在就是这么奇怪,在未作决定期间,总是有些好事者钻空子,不知出于什么目的,制造一些传言,混淆视听。面对传言,孙主任自有主张。凭孙主任的经验判断,上面其所以拖而不决,不是领导意见不统一,就是非得有大动作不可。
转眼进入腊月,天气峭寒逼人。这时戴书记的免职文到了,而且纯粹是免职,没有通知说要出任什么新职务。这一下戴书记要退下来的传言就甚嚣尘上了。虽然孙主任在看待戴书记的去留问题上早有心理准备,可目前这种局面却是他难与期的。
孙主任原想,戴书记肯定能提拔。因为戴书记在w市任职期间抓旧城改造,拓宽城市道路,安置下岗职工,抓招商引资等等的政绩在那里明摆着。如果提拔的话,自己就真的有了一位熟识的省级领导,也许这就是宿命;或者即就是不提拔,至少也该是个平调,就像传说的,给安排个重要的实惠部门,也算是对戴书记辛苦的一个回报。这样,自己便也可以顺水推舟的要求戴书记方便的话将自己一同调走,跟着戴书记也去享享实惠,不枉跟戴书记一场。
可目前只免不任的做法,却令孙主任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孙主任不得不考虑重新给自己定位。
如果说先前孙主任对戴书记还抱有想法的话,那么看到戴书记的免职文后,孙主任多少有点懊悔。
孙主任努力回忆着w市新老交替这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事情,特别是想到了邺市长把他叫去给他安排工作这件事。他还想着消极等待,现在看来,这一切都是邺市长向他发出的赶快适应新领导工作的信号。同时,也印证了别人捎话说的邺市长也很赏识他的话。
孙主任越想越懊悔。最终他还是想明白了。
戴书记家人得知戴书记被免职的消息后也犯起了嘀咕。“这是咋搞的?不是说要调去省上嘛,怎么现在反倒被免职,而且早不免,迟不免的,快过年了免,这不是诚心给人难受添堵吗!”
戴书记毕竟是戴书记,他倒满不在乎,没有丝毫的不痛快,脸上漾着笑容,依旧喜滋滋的,仿佛黑奴拿到了解放证书一般,他劝了老婆劝孩子。“你们不是整天怨我工作起来不着家,没有合家一起过过年嘛,怎么现在机会来了却都要不高兴,叫我怎么办,看来还是组织体贴人,是想让我轻轻松松过个年呢。”
戴书记想着过年,置办的年货自然特别多。他想着自他走上领导岗位,特别是当了市委书记以后,逢年过节大家都在家休息,或娱乐,或走亲访友,或外出旅游,这些他都不能。他要考虑全市节日期间的安全,他要考虑贫困群众能不能过好节,他要下厂矿走乡村去慰问坚持生产一线的工人和还处于贫困中的群众,他还要迎接上级对他们的慰问,……
他常想,要是能闲下来静心过年就好了,那怕是囫囵过上一天。因此,他要充分利用暂且免职的机会来弥补弥补过去对家人的亏欠。加上前些天,孙主任见他时还说,“戴书记,过年要到你家好好聚一聚。”他也确实想好好过个年,也好歇歇。这要在往常,他的确还没有这份闲时间,这次刚好职务被免赋闲在家,因此,他准备利用过年好好款待一下像孙主任这样的长期以来曾为他鞍前马后出了力的下属,好好感谢同志们过去在工作上给予的支持。
大年初一开始,戴书记家的客人就没断过,唯独不见孙主任来。
戴书记的大女儿就说,“爸爸,你不是说孙主任要来咱们家聚聚嘛,怎么别人都来了,就不见孙主任来呢?我看孙主任这人就不地道。当初他没当主任时,你看他那个殷勤劲,逢年过节拎大包捎小包的,拿着烟还提的酒,收少了都不行,现在不来了,怎么,分明是看你被免职用不上了,过河拆桥。”
“就是嘛,他当上官后,且不说看你的礼品一次比一次少,一次比一次薄,有次竟然把不花钱的药酒都给你送来,还美其名日是补品”,戴书记的小女儿也插嘴道。
“好了,好了,大人们工作上的事,小孩子掺和什么。”
戴书记笑着制止说,“就算你孙叔叔像你们说的这样,但人家是来工作的嘛,又不是我的附庸、我们家的佣人。人家送礼来是出于礼貌,我还得落个人情。如果送点礼,再附带着找我办事,我还抹不开面情。现在不来正好,我到落个省心。况且,人家又公务在身,不能因为一时半会没早点过来看我,就说人家这也不是那也不是,过河拆桥。”
“对,对,对,就是要拆桥,拆拆孙主任的过河桥。”
戴书记的小女儿又抢白道。“我还听新书记邺叔叔的女儿讲,孙主任现在是天天去他家,又是问寒,又是嘘暖的。今年的年货他们就没动手,全是孙主任或孙主任安排人操办的。还说她爸爸直夸孙主任眼里有活,人勤快,有能力,若是推荐干部,一定要推荐孙主任呢。”
“喔!有这事?”
戴书记的小女儿继续抢白说,“不信你问嘛。人家邺叔叔的女儿还说,原来孙主任是常到你家,那是因为你爸爸是书记。现在她爸是书记,孙主任自然就到她家嘛 。”
戴书记本来还想多批评女儿几句,听女儿这么讲苦笑一下也就岔开说别的话题去了。
农历的正月初五,按照传统,一般人该拜访的重要亲朋就都看过,年也就过了大劲。孙主任突然想起一件事来,自己曾说过过年要到戴书记家去聚聚,现在都破五了还未成行。虽然邺书记也很赏识自己,自己也在努力表现以消除前面的消极影响,但戴书记毕竟待自己不薄,不能让戴书记对自己有看法,更不能让邺书记知道自己热了新领导而冷了老领导,那怕是应付也得去看看。
孙主任决定晚饭后到戴书记家去。
孙主任到戴书记家时,戴书记一家正在吃晚饭。
孙主任的来访,没有受到戴家节日来客的礼遇。只有戴书记还显出昔日的热情。而且戴书记还用规劝的口吻说,“邺市长刚接任书记太忙,你一时脱不开身,就不必着急过来嘛。”
孙主任心虚,戴书记掏心的话,这时他也听着有味道。
戴书记话音刚落,孙主任红着脸接过话茬说,“戴书记我是来迟了,的确来迟了。可我的心里还是有您的呀!不管怎么说,您对我有知遇之恩呀,再怎么忙,我都要看您嘛!”
说话间孙主任顺手放下了携带的礼品。
戴书记招呼孙主任坐下。
戴书记的家人却用鄙夷的眼光瞅看着孙主任,完全没有了往昔的融恰与热情。好像在问,“你这些是心里话吗?你往常都是怎么做的?”又好像在说,“去用这一套讨好你的新领导吧,这里的使命已经结束,再没有利用价值了”。
孙主任硬着头皮坐了下来。
孙主任刚落座,戴书记的家人又都纷纷离座,这一下真的让孙主任感受到了尴尬。孙主任如坐针毡,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他欲走不能,坐不自在,但他尽量地把持住自己,默默地告诫自己,忍着,忍着。
他觉得自己真的又犯了一个大错误,早知道这样,就没有必要来自寻其辱。
想到这里,孙主任站了起来,他用看似关切规劝,实是出气的口气说,“戴书记,您老就看开些,无官一身轻,劳累了这么多年,您也该借此好好歇一歇,或许还有重要的工作等您呢。”
说完这几句,他有几分得意,心想终于也可用软刀子戳你戴书记一下。
之后,他便借口还有其它事情要去处理,起身告辞,然后迅速地离去。
孙主任走出戴书记家后,想想刚刚的情景,发誓再也不登戴家的门了。他想反正你戴书记已不再是w市的市委书记了,即使你提拔当了省上领导,我在w市也不归你将来的戴某某管,或许这次还真的就让你戴书记赋闲呢。
事情的发展总是那么的不可捉摸。当孙主任正在为自己的决心和聪明自鸣得意时,手机铃响了,孙主任赶忙接听。
电话是邺书记打来的。
邺书记问孙主任,“你在哪里?省上刚来电话,上级任命戴书记作省委常委的文件到了,下一步的职位是省委组织部部长。”
孙主任僵在了那儿。
作者简介:王微波,退休公务员,爱好文学,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在中国诗歌网发布诗歌百余首,在省市报刊发布散文多篇,获国际诗词协会、国际诗歌网第三、第四、第五届《中国最美游记》奖,获2021首届《盛世千蕴杯》中华诗词诗歌大赛三等奖。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