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罗宗志文集卷六•高崇文萃》汇集了作者近20年来倾力创作的散文、纪实、评论文章(包括一些著名作家为作者的作品、书籍写的序及评论)共40余篇,有的在各种文学报刊及官方网络平台发表,有的曾在各种文学征文大赛中获奖。现整理成集,名曰《高崇文萃》,将陆续在都市头条推出,为新时代文学增添隆重的一笔。
《罗宗志文集》总共分为六卷,卷一为长篇小说《乡魂》(已出版);卷二为长篇小说《乡梦》(待出版);卷三为中短篇小说集《爱,可不可重来》(待出版);卷四为诗词集《翰苑心韵》(已出版);卷五为诗词集《翰苑清音》(待出版);卷六为散文集《高崇文萃》(待出版)。欢迎社会各界热心人士鼎力支持,亦欢迎作家学者为本文集撰写序或评论。文稿将一并辑入文集并赠送作品集及作者亲笔书法作品,以示鸣谢!
(作者微信号:gc894357378 通讯邮箱894357378@qq.com)

和平使者
一片湛蓝湛蓝的天空下,飘逸着丝丝洁白的云彩;从云彩的缝隙间俯视下去,那是一片苍翠碧绿的原野;原野一望无垠,两条缓缓而动的彩练,曼妙轻盈般舞动着娇姿,那是祖国的两条大动脉——长江与黄河;她们流淌着的玉液琼浆,一泻千里融入了深蓝深蓝的海洋;海岸的不远处,一颗闪耀着墨绿色璀璨的翡翠明珠漂浮在深蓝深蓝的海洋上,那是我们祖国的宝岛台湾;一群洁白的飞鸽正翱翔在台湾海峡的上空……这仿佛是一幅精致美丽的山水画,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其实不然,这是一尊大型玉雕艺术作品《和平使者》。
《和平使者》采用上等优质翡翠原石作材料,巧妙利用原石上的色彩、纹路、肌理及种质,充分发挥想象力,大胆进行艺术创作,精雕细琢,历时两年六个月完成雕刻制作,成为一座可与镇国之宝大型玉雕作品“大禹治水”相媲美的极品之作!尤其是那上面的两条大动脉“长江与黄河”,原石上弯弯曲曲的浅白色纹路,自然逼真,晶莹流畅;“台湾”岛上的阿里山和日月潭,也是那样的清晰与明亮,剔透玲珑;那一只只飞翔的白鸽,洁白如雪,展翅腾跃,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仿佛是一群“和平使者”造访台湾,寄望台湾早日与祖国和平统一。
这是父亲的倾力之作,也凝聚了父亲多年的梦想和夙愿!
作品高约960mm,寓意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宽1400mm,寓意14亿中国人民;厚560mm,寓意56个民族大团结。父亲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才施展鸿图大略和精心制作的,作品历史底蕴之深厚,文化内涵之丰富,寓意之深刻,是当今玉器市场所有玉雕艺术作品所不能比拟的。这又充分体现了父亲的睿智及过人的胆略和魄力!
父亲设计制作这件玉雕艺术作品时,年纪已达七十八岁高龄。可他为了寄予国人,寄予我们家族后代,实现心中的梦想,他硬是支撑着瘦弱的躯体,日夜在思考、寻觅、探讨、研究、设计,并亲自操刀雕琢,直至走完了他读玉琢玉的艺术人生。
父亲原本是一个吃皇粮的“国家干部”,改革开放那年,他看准建筑市场的巨大商机,毅然“下海”闯世界,进入深山老林里开了一个大石场,当上了民型企业家。他因材施艺,对一些上好的石料,他就请一些石匠艺人雕刻成石狮、石象、石龙、石凤等,或锯成石砖、石柱、石板材,以装点建筑大厦。其他边角料就用来做碎石料,物尽其用。他的生意曾做得火红火热,风生水起。然而有一年,父亲随一个民型企业家考察团出国,来到缅甸一个翡翠市场考察了一番之后,彻底改变了他的发展思路。
在国外考察期间,父亲的一位朋友在外交使馆的帮助下,很幸运地寻回了失散几十年的兄弟。这件事深深触动了他的灵魂深处,一直以来无以释怀。父亲曾经有一个哥哥,已经失散了50多年,却一直不曾见过面,几十年来也得不到他的一点消息。他清楚地记得,那一年,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国民党的保安团进村抓壮丁,扬言有两个男丁的家庭必须抽一名去当兵。当时正值日本鬼子投降,国民党争权夺利,国内形势正进入全面内战阶段。在这个时期去当兵就等于送死。父母亲都不愿两个儿子送死,叫他们连夜逃跑。然而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逃跑了就等于惹祸上身,保安团知道了会把房子烧掉的。如果房子没有了,父母兄弟怎么生活?只有17岁的哥哥为了保住这个家,毅然站出来随保安团走了。哥哥走后就一直没有音讯,是否战死沙场也不得而知。直到全国解放,才得到一点消息说,哥哥所在的部队随国民党的一些将领逃到台湾去了。
从此之后,父亲就耿耿于怀,日夜思念不顾自己的性命安危保护全家平安的哥哥。他常常在想:为什么在其他国家别人可以相会,而在自己的国家亲人却不能团聚呢?台湾啊,你也是我们祖国失散的兄弟,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团聚啊!从这个时候起,父亲就一直希望能做一些有益于祖国和平统一的事情,能在自己有生之年与亲人团聚。
“君子比德于玉”。翡翠,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瑰宝。她有生命、有信仰、有灵性,是自然界的精华;她象征仁、义、礼、智、信、德、道、忠、洁、勇、孝……等等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信守的道德操行。我们和台湾同胞都是中华民族的子孙,都承载着民族复兴的重任,都有促进民族和谐、共同发展的义务,两岸为什么不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并肩携手跨向新时代呢?于是,父亲决心转行,以传播中华玉文化为己任,弘扬和平共处、发展共赢的时代精神,为祖国和平统一的事业出一份微薄之力,以翡翠之德熏陶、感染和教化国人热爱和平、精忠报国的道德情操。他利用多年办石场的经验和积蓄,以玉石为基料,开了一间玉器加工厂,做起了集设计、采购、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玉器生意。
父亲起步从细微处着眼,先做一些饰物、挂件、把玩,诸如玉镯、戒指、玉坠等物件,各种形状、花草、动物、观音佛像无不涉猎。在选料、设计、雕技等各种工艺到了一定娴熟程度之后,就开始向中、大型摆件进军。他一边拜师学艺,到省里聘请一些有名的雕刻大师、设计师、画家、书法家等学习绘画、书法、设计、雕刻等技艺,一边购回大量的关于玉器发展史料、市场前景、雕刻技法等书籍,进行学习钻研,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和技巧,使自己读玉顿悟的文化视野、章法技巧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父亲转行做玉器生意时,我高中毕业正准备考大学。至于考什么专业,我犹豫不决,而父亲却极力主张我报考美术设计。他说:仔呀,你知道我为什么给你起个名字叫“向平”吗?那还用说,向往和平呗!我说。你只说对了一半。父亲说,我们是中华民族龙的传人,我们不但向往和平,我们还要祖国统一,做和平使者!你知道,你有一个伯伯在台湾,我们多么希望兄弟能够团聚,亲情隔断是何等的痛苦啊;父亲一直有个梦想,就是希望早日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亲人团聚;父亲没有什么大的本事,只是想通过玉雕艺术来传播玉文化,实现两岸“化干戈为玉帛”,你明白我的心思吗?我当然明白父亲的用意,他是想让我报读美术设计专业,将来毕业后好好帮助父亲实现他的梦想。因为我知道,父亲的文化水平有限,要做一个真正的玉雕艺术大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当我读完几年美术设计专业,父亲也把一大堆有关翡翠的雕刻技法等书籍读了个遍,一边学习钻研,一边雕琢摸索,设计理念和刀刻技法非常独到。在这期间,父亲一直寻找与亲人团聚的机会,四处打听其哥哥在台湾的下落和信息。同时以团圆、和谐、依恋、温情等等的意念创作了一大批玉雕艺术作品,销往台海两地,向台湾同胞传递一个信息,就是“化干戈为玉帛”,实现两岸和谐、和平。其中有好几件玉雕艺术作品都获得了奖项,如:《母子情深》获得省玉雕艺术大赛“天工”奖;《翡翠之梦》获得全国翡翠博览会“百花”奖;《和谐共融》获得亚洲文博会金奖,同时被台湾一家博物馆以高价位拍得收藏。当父亲得知台湾当局宣布开放两岸同胞探亲旅游的消息后,激动得几天几夜没法安睡,他决定创作一尊体现兄弟情深、无限温馨的翡翠摆件,亲自前往台湾寻找亲人,以纪念这一历史时刻并寄托无限的温情。然而当父亲完成了《享受温馨》的创作并带着这件不寻常的作品前往台湾之时,却得知哥哥已在不久前离开了人世,并终身未娶。父亲为此伤心了很长一段时间,也为《享受温馨》没能见证亲人团聚这一感人场景而深感遗憾。后来,父亲豪不犹豫地委托台湾高层的一位朋友,把这一尊价值500多万的翡翠精品,转赠给台湾有关机构,以对台湾同胞寄予深厚的兄弟情谊。
在以后的日子里,父亲常常沉默不语,似有满腔的幽怨无以释怀。在他七十大寿时,我们全家商量好了,要为他举行隆重的寿宴。人生七十古来稀,我们要为他祝寿,也为他创下的基业庆贺一番。不料这个想法却给他坚决拒绝,并直言不讳的说,创业容易守业难,你们如此铺张挥霍,总有一天会把家业毁掉的!然而,父亲在投资置业方面却是大显手笔,他看准了的事情就志在必得,一掷就是百万、千万。譬如在竞价拍卖《和平使者》那块玉石时,他就以高出原底价300万元竞得,如愿以偿地实现了他的倾力之作!
创作完成《和平使者》之后,父亲终因劳累过度一卧不起,食欲不振,心力交瘁,身体越来越消瘦,以至于出现神经虚弱、心肌衰竭等重度症状,断断续续入院治疗一年多也不见好转。在一个星曦闪烁、春光明媚的早晨,父亲突然叫来我们全家,嘱咐把《和平使者》摆在他的床榻,他竭尽力气,颤颤巍巍地从席底下掏出一张不知什么时候写好的字条,然后安祥地合上了双眼。
这张字条其实是父亲的一张遗嘱,歪歪斜斜的字迹,显然他写得很吃力,但仍清晰可见:“《和平使者》是国宝,将来有朝一日祖国与台湾统一了,就捐献给国家,我们要做和平使者……”
(本文获四会玉文化征文二等奖,并在2020年4期《时代作家》发表并获征文二等奖)
作者(右1)参加珠海四会两地书画展览合影
罗宗志个人简介及创作成果
个人简介:
罗宗志:(笔名高崇,书斋号:隽逸轩),汉族,广东省四会市黄田镇人,归国华侨侨属,四会财政局退休干部。2006年参加广东省作协文学院第一期(总第十期)小说创作高级研修班学习,2016年参加广东(肇庆)长篇小说高级研修班学习。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楹联学会会员、汉诗协、中诗协协会会员、肇庆市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肇庆市诗词楹联学会理事 、中国散文学会东莞创作基地特邀作家、与人联合创办四会市诗词学会、四会市楹联学会并任执行会长。2013年创办《玉城》杂志并任执行主编;2019年与人创办《楹联大观》杂志并任执行主编;《龙甫文史荟萃》《人文罗源》《罗源风采》等书籍执行主编。
创作成果:
著有长篇小说《乡魂》(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并在《中国文学》连载)《乡梦》两部、中短篇小说集《爱,可不可重来》一部、诗词集《翰苑心韵》(电影出版社出版发行)《翰苑清音》两部 、散文集《高崇文萃》一部、诗文合集多部。作品发表散见《中外文艺》《世界华文作家》《当代华文文学》《中国文学》《财政文学》《作品》《贵州文学》《齐鲁文学》《诗词选刊》《雅剑诗刊》《珠风小说》《商海儒风》《香港散文诗》《羊城晚报》《珠海特区报》《西江日报》《肇庆作家》《西江文艺》《星河诗刊》等全国各地报刊及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网、诗刊微信平台等各大网络平台;作品曾获“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全国诗书画大赛诗词类一等奖;《小说选刊》首届、第二届全国小说创作笔会征文二、三等奖;石膏山杯“我与自然”全国散文大赛三等奖;中国散文学会当代最佳散文创作奖;全国财政系统建党90周年征文三等奖;《创新大旺》全国诗词楹联征文三等奖;《广东文学院》主办的“星湖之春”征文三等奖;广东观音山全国诗词征文大赛三等奖;“金城杯•中国梦”全国征文大赛三等奖;肇庆作协、西江日报联合举办的“我们的节日——中秋节”征文诗词类一等奖等多项全国、省、市各类征文大赛奖。作品入选《当代中华诗词库》《中国当代诗词作品精选》《中国当代诗人代表作名录》《肇庆当代新诗选》《肇庆作家文集》《肇庆文学》等大型文集。